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共产主义"历史终结论"观点,与"颠倒"辩证法的错误理解有关。黑格的辩证法本质上是自我意识在时间逻辑中的运动与复归,体现为一种历史辩证法;马克思对其的颠倒,既从人与物质存在的辩证结构中看到了中介性的否定关系,也从历史的连续性中理解了中介性和暂时性,因此表现为一种历史-结构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是关于人实现其自身总体性的哲学;历史的相对真理性和个体性体现了人的未完成性和个性,而人的未完成性和个性驳斥了"历史终结论"。

  • 标签: 历史终结论 “颠倒” 实践 中介性 未完成性
  • 简介:哥德不完全性定理是20世纪逻辑和数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必在哲学上引发巨大的思考空间和反思力度。首先,既然"真"与"可证"不能等同的,那么"真"是否可定义的?"真"与"可证"两个概念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其次,它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知识是不确定的,如果能表明知识不是确定的,那我们是不是在知识的可靠性上要承认彻底的怀疑主义?再次,在人工智能化的今天,人的主体性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那是否意味着如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所说人的主体性将被抹去?等等。

  • 标签: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可证 怀疑主义 主体性
  • 简介:哲学与个别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在海德格看来,首先,个别科学是关于某一类特定存在者的学问,但它们无法对自身的基础进行反思或质疑,而只能被动地从"形而上学之思"那里接受相关存在者的规定;其次,形而上学之思规定具体的存在者,将它们划入相应的区域,从而为个别科学奠定基础,所谓的科学革命通常产生于这一层面;然而,形而上学依然需要基础存在论为它奠基,后者追问存在的一般意义,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考虑到存在概念的特殊性质,海德格进一步认为需要通过此在的实存论分析,才能通达存在的一般意义。总之,在海德格眼中,哲学与科学之间具有一种多重且复杂的奠基关系。

  • 标签: 海德格尔 个别科学 形而上学 基础存在论 此在
  • 简介:系统哲学是本世纪60~70年代伴随一般系统论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哲学,在世界上已产生了一定影响.近若干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种哲学已予以充分重视.但怎样看待系统哲学,现在哲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试图对这一哲学作一简要评析.

  • 标签: 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 邦格 机体论 拉兹洛 千年王国
  • 简介:2003年,国际术语学研究所举办了东西欧术语学基础理论比较研讨会,在此会议上,来自东、西欧的术语学研究者畅所欲言,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奥地利(代表欧洲中西部地区)和苏联等东欧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术语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讨。俄罗斯女学者阿莱克谢耶娃做了“术语学和哲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主题发言,国际术语学研究所副所长布丁教授也以“对术语哲学的展望”为题做了演讲,它探究了术语学的哲学源头,分析了术语学理论与“知识工程”和“知识本体”的内在联系,以此作为对东欧学者的呼应。文章旨在介绍布丁教授这篇演讲里的重要观点,以期为广大读者充分了解术语学的理论基石提供途径。

  • 标签: 术语哲学 知识工程 知识本体 认识论 现实主义本体论
  • 简介:1引言差异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系统及思维的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不同于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矛盾的基本点。

  • 标签: 哲学 客观事物 系统
  • 简介:本文从哲学上探讨自组织理论的贡献,认为它将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自己运动的原理具体化、深刻化了.文章认为,自组织理论的诞生使系统科学完成了一次从系统的存在研究向系统的演化研究的认识上的飞跃,更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进化历史观.本文还对唯物辩证法关于外因与内因、必然性与偶然性等范畴予以自组织理论的发挥,力图赋予当代最新科学的内容.文中还将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提升到自组织的哲学思路上加以尝试性的探讨,以此揭示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 标签: 自组织理论 企业改革 演化研究 非线性相互作用 耗散结构 循环机制
  • 简介:随着从分析时代到系统综合时代的转变,哲学也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在哲学现上,必须从分析范式走向系统范式,在方法上必须实现从质点思维、简单性思维到多维思维、高维思维的转变,在内容上,则应实现知识论的系统革命.

  • 标签: 分析范式 系统范式 多维思维
  • 简介:拉兹洛的系统哲学包含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一系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哈曼把形而上学分为三类,即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二元论;唯心主义的一元论。拉兹洛认为,除了哈曼描述的三种形而上学以外,还有第四种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比前三种

  • 标签: 拉兹洛 价值理论 生物进化 系统辩证学学报 透视主义 哈曼
  • 简介:哲学的功能研究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哲学的功能不仅是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而且应包括控制世界。认识哲学的控制世界功能,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和效率,并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我们应当将控制世界范畴纳入哲学理论体系,并处理好其与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关系,使哲学理论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 标签: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控制世界 哲学 发展
  • 简介:拉兹洛系统哲学的本体论基石是双透视论,它也是系统哲学的理论基础。双透视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然-认知(即心理-物理)系统是一种“双透视的”系统,如果从外部观察它是物理事件系统,即自然系统;如果从内部观察它就是心灵事件系统,即认知系统。这种双透视论对我们理解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长期对立的实质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 标签: 双透视论 拉兹洛 自然-认知系统 物理事件 精神事件
  • 简介:中国系统哲学的兴起不仅源于当代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国外系统哲学潮的推动,还源于中国正大力进行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系统理论指导的内在要求;中国系统哲学既从现代系统科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中国传统系统思维的影响;中国系统哲学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目标,注重揭示系统的辩证性质、辩证规律,为把唯物辩证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系统哲学注重结合中国现实的重大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它既具有哲学理论的品质,又具有社会实践的品质.

  • 标签: 系统哲学 系统辨证发展规律 系统辩证论
  • 简介:数学家及数学哲学家对“数学是什么”做出了许多种阐释,但回头看去,没有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概括。究其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数学、社会、教育的发展和认识的角度不同所致,换句话说,数学本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数学是什么”做出一个令所有人都完全满意的回答。

  • 标签: 数学哲学 数学本质 隐喻性回答 理性精神
  • 简介:社会系统哲学的直接理论渊源是具有自然科学特点的系统哲学,同时又是唯物史观原则和方法的具体体现和发展。明确社会系统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特征,特别是科学界定社会系统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是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系统哲学与唯物史观是一般与具体和继承与发展统一。

  • 标签: 社会系统哲学 唯物史观 一般与具体 继承与发展
  • 简介:关于系统与点关系的哲学思考,就是要从哲学的视角联系实际认识两者的关系。并运用于实践。系统和点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并存在着一种默契和内在的联系和统一;对它们关系的认识是一种灰色思维,两者的关系具有相对性、隐蔽性、稳定性、突变性等特点;对系统与点及其关系的哲学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系统 关系 哲学思考
  • 简介:我十分高兴地向大家推荐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湛垦华教授所著《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一书.这是一本讨论系统科学哲学问题的专著.本书详细阐述了由西安交通大学湛垦华教授所创建的系统科学哲学体系中有关系统基本特性和系统自组织的研究成果.西安交通大学湛垦华教授在理论物理和系统科学领域内具有很高素养,作出过很大贡献.同时他在哲学方面也很有造诣,这就使他在从事“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下,湛垦华教授主持了“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该课题被列为1989—199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经过他们几年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书收集的16篇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湛垦华教授等几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它们曾分别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这次汇集出版,将有利于广大读者阅读研究,进一步推动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国内同行专家普遍认为,湛垦华教授的研究工作是属于第一流水平的,他对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学说、分形理论等现代系统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作了极为深刻的准确论证.他揭示的系统的10个基本特性(整体性、能动性、相关性、涨落性、分歧

  • 标签: 系统科学 哲学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 系统自组织 基本特性 科学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