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分离涡数值模拟方法(DES)在物面附近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在其他区域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兼具前者计算量小的优点和后者能模拟大分离湍流流动、计算精度高的优势。论文分别采用RANS和DES方法对舰船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所得流场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明DES方法对大分离流动具有更强的模拟能力,更加适用于舰船空气流场预报。

  • 标签: 脱体涡 大分离流动 舰船 空气流场
  • 简介:对气动喷嘴下游雾场及脉动速度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一组结构大致相同但具有不同气流脉动强度的气动喷嘴作为试件,利用PDA(粒子动态分析仪)等测试仪器对试件出口后的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强化气流紊流脉动对气动喷嘴的雾化有好处,使其雾化颗粒直径变小。

  • 标签: 气动喷嘴 紊流脉动 雾化 液体燃料 气流脉动强度 实验研究
  • 简介:在某型发动机进口空气流量测量中,设计了一种组合测量耙,对发动机进口空气流场和附面层压力分布同时进行测量。组合测量耙的测点分布依据飞行台被试发动机附面层特性模拟计算结果,结构形式有效减少了测量耙的数量及安装空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组合测量耙测量数据计算的空气流量,与被试发动机理论设计的空气流量基本一致。介绍了组合测量耙的研制过程、附面层模拟计算、测量方案布局及试验结果,并例举出附面层测量结果及空气流量计算结果。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空气流量测量 附面层测量 组合测量耙 飞行试验
  • 简介:新型内埋式通风口的进气流量用传统方式无法测量。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内埋式通风口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标准k—s湍流模型,分析了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变化对内埋式通风口进气流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飞行马赫数一定时,高度越高,进气流量越少;通风口进气流速基本不变;内埋式通风口进气量与外界大气的密流成正比。②通风口进气流量随飞行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加,但跨声速飞行时进气流量增幅较大,亚声速和超声速飞行时进气流量增加缓慢。

  • 标签: 内埋式通风口 进气流量测量 飞行高度 冷却通风系统
  • 简介:在过膨胀火箭发动机喷管中,当壁面气流压力与环境压力之比达到一定值时气体会从喷管壁分离。这种气流分离及其理论预估是过去十年中试验和理论研究的课题,而且为预估气流分离而建立的各种模型和所做的各种假设已经得到很大发展,既有理论模型,也有纯经验模型。本文借助于在DLR(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所建立的数据库,对不同模型进行了论述,几乎包括了所有公开发表的气流分离数据。本文对一种新的、更加准确的分离准则提出了看法。试验时,在喷管中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气流分离现象,即自由激波分离和受限激波分离。对这两种现象都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描述了压缩波和膨胀波。对于自由激波,排气羽流中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激波结构:有规则的反射激波、马赫盘及帽状激波。这些激波除了存在于过膨胀喷营外,在满流喷管中也存在。对现有火箭发动机喷管,如SSME或火神号发动机喷管,所得到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照片在定性方面是一致的。对不同类型的激波现泉进行了讨论。另外,对至今还未深入了解的受限激波分离现象也给出了解释,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结果是喷管型面的形状极大地影响着气流分离的形式。根据气流分离得到的这些结果,提出了对侧向载荷产生原因的看法。

  • 标签: 发动机 喷管 气流分离
  • 简介:为研究环境实验箱在升、降温过程中气流组织与围护结构的耦合传热计算方法,对UC240环境试验箱进行实验,测量其速度场分布和升、降温曲线,并以实测值作为边界条件,利用CFD方法对环境箱气流组织和围护结构的耦合传热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FD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尤其是壁面温度曲线,误差不超过4℃。送风温度可以根据蒸发器理论或加热功率和回风温度,借助UDF功能而动态确定,这反过来可以对蒸发器或加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环境实验箱 气流组织 围护结构 耦合传热 CFD UDF
  • 简介:某型飞机环控系统空气散热器性能试验的管路出口排气总声压级达到了130dB,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依据小孔喷注消声原理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小孔消声器。该消声器适用于高流速、高低温环境,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降噪性,可为其他管路气流噪声的消声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消声器 试验 噪声控制
  • 简介:二级发动机地面试车时游机喷管内气流要出现分离现象,直接影响二级主机和游机的性能计算结果,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发动机理论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的游机短喷管和大喷管分离准则及分离位置的确定方法,喷管内气流分离时游机地面比冲及地面推力的计算方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发动机 游机 试车 分离准则
  • 简介:在简介粒流抛光工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前置扩压器的工艺特点,论述了粒流夹具设计和工艺试验技术,并认为扩压器精铸叶片型面的抛光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工艺技术的空白。

  • 标签: 核心发动机 航空 工艺 磨粒流抛光 前置扩压器 叶片型面
  • 简介: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的喷气推进技术研究就走在世界前列。随后试验成功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正好适应了疯狂备战的纳粹德国研制更快速作战飞机的需要。于是,开发新型战斗机的工作在战争全面爆发前便已展开。然而,当第一种实用喷气战机Me262试验成功时,德国的空中优势己开始衰落,最高当局的盲目无知又将其引向歧途。

  • 标签: 喷气式战斗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 作战飞机 空中优势 推进技术 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