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有机磷阻燃剂(OPFRs)逐渐替代了危害较大的多溴联苯醚(PBDEs),因此使得人类及其他生物更易暴露于这种有机物中。有研究表明,部分有机磷酸酯具有致癌性,因而使人们对其毒性的问题也日益关注。本文概述了有机磷阻燃剂的环境暴露水平,总结了近年来从体外与体内实验2个方面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诸多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磷阻燃剂总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仅高浓度暴露才会对不同动物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远大于环境浓度的低浓度暴露几乎无损伤效应。最后,对有机磷阻燃剂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有机磷阻燃剂 环境水平 生态暴露 毒理效应
  • 简介: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在自然保护区修建公路已不可避免.公路穿过自然保护区会带来生境破坏和分割、野生动物交通事故致死等严重影响,威胁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除了选择合适施工时段、设置栅栏和野生动物标识等措施外,修建野生动物通道是保障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安全穿行公路、避免生境分割的主要措施.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实践,探讨了野生动物通道类型、设计原则和维护要点.

  • 标签: 自然保护区 公路 野生动物通道 穿行
  • 简介: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质、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潜在的生物相容性,在材料和电子产业、能源、环境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石墨烯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也随之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细胞毒性、毒性影响因素和毒性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通过气管滴注、吸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等方式进入体内,通过机械屏障、血脑屏障和血液胎盘屏障等积累在肺、肝、脾等部位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目前有关石墨烯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损伤、DNA损伤、炎性反应、凋亡等终点及氧化应激参与的复杂信号通路,不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浓度、尺寸、表面结构和官能团等对石墨烯的生物毒性影响不同。鉴于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石墨烯材料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标签: 石墨烯纳米材料 动物毒理学 细胞毒性 影响因素 毒性机制
  • 简介:城市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城市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极端化和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等.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系统地评价城市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从而为城市生态服务的恢复和优化提供科学指导,从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城市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关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从机理、多因子综合、长期监测和应用研究四个方面提出了本领域研究在现阶段受到的制约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标签: 城市土壤动物群落 多样性 时空分布 全球变化 土壤污染
  • 简介: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研究其对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响应,于2012年春秋两季对江苏省16个湖泊51个采样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调查,分析水质指标与底栖动物指数间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16个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5.5~66.4,其中约81.2%的湖泊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水质从好到中度污染;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优势度为13.0%;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diversityindex)范围为0.00~2.20,级别范围由极贫乏到较丰富状态,表明水质污染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污染。从全省尺度看,水质评价结果与生物学(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oticIndex(BI)指数)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历史数据相比,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清洁敏感物种减少甚至消失,总体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16个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底栖动物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指数)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综合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生境状况等因素发展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江苏省 富营养化 底栖动物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