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aitríona Cox和Zoë Fritz认为,表达怀疑、贬低或指责患者过时的医学用语会损害治疗关系,现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痛、头晕症状与儿童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对50例主诉头痛或头晕的患儿行鼻窦冠状CT扫描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正常鼻窦8例,鼻窦炎42例(11例为单侧,31例为双侧,14例合并积液),其中上颌窦炎12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6例,全鼻窦炎24例。全部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儿童鼻窦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造成儿童鼻窦炎易伴发头痛或头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反复头痛或者头晕的儿童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鼻窦冠状CT扫描,以便及早发现鼻窦炎。儿童鼻窦炎用药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大于成人,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 标签: 儿童 鼻窦炎 头痛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诊主诉为头晕患者90例,应用ABCD2评分予所有病例评分。将病例分为低分组(ABCD2评分<3分)及高分组(ABCD2评分>3分),对两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ABCD2评分低分组51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1人,ABCD2评分高分组39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6人。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别(X2=3.838,p<0.05)。结论ABCD2评分有助于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

  • 标签: 头晕 ABCD2评分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呃逆为第一主诉或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鹰潭医疗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以呃逆为第一主诉或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初诊均未能明确诊断,而就诊于其他科室,甚至拟行有创操作,在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显著抬高或压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程度均 ≥ 80%,其中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旋支3例、前降支远端1例,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呃逆均在冠状动脉开通后24 h内停止,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心肌梗死发生时,有时因各种原因,特征性表现不明显,而单纯表现为呃逆,医生必须高度重视,开拓诊断思路,形成发散性诊断思维,合理并完善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提高诊疗水平。

  • 标签: 呃逆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肌钙蛋白I 诊断,鉴别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观察探讨胃肠道症状为主诉抑郁焦虑患者和无胃肠道症状抑郁焦虑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将就诊于我院心理科,无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焦虑患者设为A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经消化内科确诊肠易激综合征(IBS),疗效不理想,转诊至华西医院心理科就诊者设为B组。两组患者当天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并经精神科副高以上医师认为同时符合ICD.10抑郁或者焦虑诊断。患者性别、年龄不限,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6周。治疗后第l、2、4、6周末复评HAMD17、HAMA14。总分减分I>50%为有效、≤49%为无效,总分得分≤7为治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年龄、病程均大于(长于)A组(P<O.O1)。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用帕罗西汀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末,A组HAMD、HAMA降分快于B组(P<0.01),而且这种趋势持续至疗程结束。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第l周末HAMD17、HAMA14得分下降明显(P<0.01)。而B组治疗后第1周末HAMD、HAMA得分下降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2周末HAMD、HAMA得分下降明显(P<0.01)。A组治愈21例.B组治愈15例,A纽治愈率高于B纽(P<0.05)。结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抑郁焦虑患者病期长,年龄偏大且疗效差。

  • 标签: 胃肠道症状抑郁症焦虑症帕罗西汀
  • 简介:患者男,64岁,既往体健,因"呃逆3d"于2010年4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d前登山时突然出现呃逆症状,无胸闷、胸痛、腹痛等不适症状,因呃逆持续不止,遂去当地医院做针灸理疗,治疗2d无好转.

  • 标签: 心肌梗死 呃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有眩晕主诉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因,为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提供方法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就诊眩晕为主诉的患者46例作为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眩晕常见病因,并分析各年龄层病因分布。结果: BPPV是各年龄层导致眩晕的最常见病因。分析各年龄层眩晕常见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BPPV为最常见的病因,临床医师应注重BBPV病因的诊治,并对引起眩晕的各种常见病因加以区分,从而快速准确的诊治眩晕患者。

  • 标签: 眩晕 BPPV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痛为主诉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影像学特征和血液生化特性,降低误诊率。方法2016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腹痛为主诉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患24例,综合分析所选患者的影像学和血生化资料。结果本组24例病患都有存在血生化改变的情况,当中有21例的影像学发生明显改变,有19例有较为明显的腹部体征。24例病患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有11例,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有2例,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的有7例,被误诊为泌尿系结石的有3例,被误诊为肠梗阻的有1例。患者都经纠正酸中毒、补液以及胰岛素降血糖等治疗后腹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腹痛为主诉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患通常存在有较为明显的影像学和血生化改变,容易和急腹症相混淆,导致误诊率较高,故,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并对患者施以系统且全面性的检查,以尽可能的减少误诊问题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影像学 腹痛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被误诊的原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92例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躯体症状、既往就诊情况及误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其次为综合医院医生缺乏精神科知识,习惯于按照本专科的疾病来解释患者的躯体症状。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多种多样,临床易误诊为躯体疾病。

  • 标签: 躯体化症状 精神疾病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主诉失眠的门诊患者进行主客观评估后,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间主诉失眠的38例门诊就诊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检查,主观睡眠质量的评估是以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方式进行的,生命质量的评估是以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方式进行的。结果经研究得出,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是和焦虑、抑郁评分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与SAS及SDS的心理健康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结论在对主诉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着重对其主观的睡眠质量进行改善的治疗,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识别并及时处理。

  • 标签: 主诉失眠 主客观评估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临床诊断与治疗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容易误诊,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颈前部疼痛和甲状腺触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全面辅助检查有助诊断,所有病例ESR升高,15例甲状腺131I吸收率降低,所有患者确诊后分别予以非甾体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结合甲状腺功能、血沉及甲状腺核素扫描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强的松和阿司匹林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有确切疗效。

  • 标签: 甲状腺炎 亚急性 咽喉部疼痛 主诉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41例以气促、气喘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呼吸专科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据患者的主诉、体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患者对哮喘相关治疗的反应进行初步判断,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再在心身科专科医师指导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填写,若诊断为焦虑障碍即予以心身专科抗焦虑治疗。追踪随访3个月以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SDS、SAS、ACT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女性占绝对多数(95%),进行心身科专科治疗后患者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ACT、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最长随访为12月,部分患者虽有气促、胸闷症状的反复发作,但在心身科调整治疗后症状能较快改善及缓解。在未进行哮喘治疗的情况下无一例因哮喘发作入院及死亡。结论以气促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易误诊为哮喘,女性尤为突出。合理运用ACT、SDS、SAS等评分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焦虑症 气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中以腹痛为主诉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表现为急性腹痛,伴恶心、心悸、气短等症状。7例患者初诊时曾疑为其他疾病,经给予辅助检查,确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及对症护理后,20例得到有效救治,并痊愈出院。重复并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以主诉腹痛为主的,尤其是老年患者入院后,应给予相应检查,一旦确诊,应给予对症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诊腹痛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与不伴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特征及不同睡眠障碍主诉与患者临床情况及脑灰质体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46例及体检中心招募的健康对照者38名。根据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PDSS总分≤82分或任何一项评分<5分被认为存在睡眠障碍)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伴睡眠障碍(PD-S,n=26)和不伴睡眠障碍(PD-nS,n=20)两组。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患者的认知、运动、焦虑抑郁、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对所有受试者的灰质体积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其与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nS组较对照组双侧边缘叶、海马旁回、杏仁核、扣带回、海马、右侧小脑、双侧额颞叶、双侧枕叶及左侧顶叶灰质体积萎缩;PD-S组较对照组双侧边缘叶、海马旁回、杏仁核、右侧小脑、双侧额颞叶及双侧顶枕叶灰质体积萎缩。PD-S组较PD-nS组的焦虑抑郁[(HAMA评分:(12.04±5.32)分与(7.25±4.68)分,t=-3.18,P=0.003;HAMD评分:(12.19±5.59)分与(6.95±3.19)分,t=-4.01,P<0.001]及非运动症状评分[NMSQ评分:(12.92±5.18)分与(9.90±4.10)分,t=-2.14,P=0.038]更高,生活质量更差[PDQ-39评分:(35.31±22.01)分与(22.40±9.00)分,t=-2.71,P=0.010],左侧岛叶及左侧额顶叶灰质体积减小(P<0.001,未校正,体素>100)。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与右侧颞中回(β=0.006,95%CI 0.002~0.010,P=0.003)、左侧额中回(β=0.006,95%CI 0.002~0.010,P=0.002)、右侧小脑(β=0.014,95%CI 0.005~0.023,P=0.003)和右侧枕中回(β=0.017,95%CI 0.011~0.024,P<0.001)灰质体积具有相关性。帕金森病患者夜间不宁状态与左侧边缘叶、双侧枕叶、右侧小脑及顶叶灰质体积减小有关(β=0.008,95%CI 0.006~0.010,P<0.001),夜尿症状与双侧边缘叶、右侧顶下回、双侧额叶体积减小有关(β=0.010,95%CI 0.008~0.013,P<0.001),白天过度嗜睡与右侧枕叶、左侧颞叶体积减少有关(β=0.014,95%CI 0.010~0.019,P<0.001),部分脑区(双侧额叶、左侧边缘叶及扣带回)代偿性增大(P<0.001,未校正,体素>60)。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与其焦虑抑郁状态、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相关。伴有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改变,可能与其睡眠质量、夜间不宁状态、夜尿及白天过度嗜睡症状相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灰质体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于 胸闷患儿的 诊断效果 ,认识 以胸闷为主诉的儿童不典型哮喘的临床特点 及肺功能特征 。方法分析 20 例支气管激发试验呈 阳性的胸闷儿童进行临床及激发试验前后的 肺功能情况 。结果激发试验前后 20 例患者的 肺功能指标差异显著, P<0.05, 比较具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闷是儿童不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做为诊断依据 对不典型病例做 进一步的 诊断。

  • 标签: []儿童 胸闷 不典型哮喘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