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的植物形态、地理分布、生长环境、栽培、繁殖和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为荷叶铁线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荷叶铁线蕨 植物形态 生长环境 地理分布 繁殖 栽培
  • 简介:目的:研究藏药麻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NMR)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麻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1),乌索酸(ursolicacid,2),19α-羟基乌索酸(pomolicacid,3),野椿酸(euscaphicacid,4),委陵菜酸(tormenticacid,5),野蔷薇苷(rosamultin,6),刺梨苷(kajiichigosideF,7)。结论:化合物1,2,3,5,6为首次从麻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藏药蕨麻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法提取凤尾草总黄酮的工艺。方法设计正交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对凤尾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得出超声法提取凤尾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30(g/ml),提取时间为20min,颗粒粗细度为40—60目。结论超声波法提取凤尾草总黄酮提取率高,并且成本低廉,方法简单。

  • 标签: 凤尾草总黄酮超声提取提取工艺
  • 简介:结果从盾叶藻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化合物ⅢC29H50O,由该化合物的1HNMR、13CNMR、DEPT(500MHz

  • 标签: 化学成分研究 叶蕨 海洋绿藻
  • 简介:摘要胃肠乃人体吸收精微的重要器官。六邪皆可直犯胃肠致病,运用中药从胃肠祛除外感邪气多可获效,可见证治与治疗表证有相似之处;且胃肠在解剖基础与功能上,亦体现了表性质。由此可知,胃肠亦是人体抵御、祛除外邪的重要器官,具有表之功能,临床不可忽视。

  • 标签: 外感病证 胃肠 表证 六淫 中医基础理论
  • 简介:摘要2018年2月,Gupta等[1]建议将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成员重新分类。分枝杆菌最高水平中存在5个不同的单系分组(monophyletic groups),分别为Tuberculosis-Simiae(结核-猿猴,TS)、Terrae(土地,Te)、Triviale(次要,Tr)、Fortuitum-Vaccae(偶发-母牛,FV)、Abscessus-Chelonae(脓肿-龟,AC)。Gupta等由此建议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重新分类为5个,并依次对科和5个进行了描述。

  • 标签: 分枝杆菌科 分枝杆菌属 分枝酸杆菌属 分枝酸棒菌属 拟分枝酸杆菌属 分枝酸菌属
  • 简介:目的研究麻素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半乳糖胺(D-GalN)和对乙酰氨基酚(AAP)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TBA法、DTNB法、CHOD-PAP法和IFCC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甘油三酯(TG)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麻素具有促进肝脏糖原合成和提高血清蛋白含量的作用(P<0.01),可明显降低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1)及提高血清和肝脏过氧化物酶活力(P<0.01),可使AAP致肝损伤小鼠的ALP活性显著下降,并降低血清中TG含量.结论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机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加强解毒能力机制发挥抗损伤作用.

  • 标签: 蕨麻素 化学性肝损伤 肝保护 丙二醛 谷光甘肽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乌中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ONEX-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甲醇∶0.2%冰醋酸水溶液(23∶7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结果牡荆苷在0.009-0.180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RSD小于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乌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

  • 标签: 乌蕨 牡荆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金粉素(Onychin)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HT-29细胞增殖。应用琼脂培养克隆形成法检测HT-2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金粉素(1.29-10.00μmol)显著抑制HT-29细胞增殖,且呈浓度相关性(P<0.01);IC50值是4.11μmol。金粉素(2.5-10.00μmol)明显抑制HT-2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金粉素具有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作用。

  • 标签: 金粉蕨素 HT-29细胞 人结肠癌 癌细胞增殖 作用研究 体外
  • 简介:从金星科植物山东肿足HypodematiumsinenseIwatsuki的全草分得一种新化合物,通过^1H-^1HCOSY谱,^1H-^13CCOSY谱和远程^1H-^13CCOSY谱确定其结构是一种具有苯基取代苯并氮杂环辛四烯新型骨架的生物碱,命名为肿足碱Hypodematine(Ⅰ)。

  • 标签: 山东肿足蕨 肿足蕨碱 二维核磁共振
  • 简介: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麻总皂苷缓释微丸,并建立检测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对麻总皂苷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JMGⅠ和JMGⅡ的含量。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筛选出麻总皂苷缓释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含量测定中JMGⅠ和JMGⅡ分别在0.400~4.00μg(r=0.9995)和0.640~6.40μg(r=0.9994)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4%(RSD=2.8%)和102.1%(RSD=1.9%)(n=5)。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定性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标签: 蕨麻 缓释微丸 JMG JMG
  • 简介:根据临床实验显示,SARS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应归属于中医学“温病”的范畴。早在几个月前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病因为感受风热之邪或疫毒时邪,

  • 标签: 温病 中医学 非典型肺炎 风热 临床实验 SARS
  • 简介:脂肪酸类化合物黑种草籽中油脂含量可达35%~40%,1000mg/kg的剂量连续给大鼠口服黑种草籽悬浮物10d时观察到不同组中黑种草籽不影响Hb,从黑种草籽中已得到15个生物碱

  • 标签: 属植物 植物研究进展 种草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凤尾草总黄酮对宫颈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体外利用MTT法检测凤尾草总黄酮对U14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U14宫颈癌腹水瘤小鼠的模型,考察凤尾草总黄酮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的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凤尾草总黄酮在体外和体内均有显著的抑瘤作用,抑制宫颈癌U14细胞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血清IFN-γ和降低IL-4的水平。结论凤尾草总黄酮能够抑制U14细胞的生长,其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 标签: 凤尾草总黄酮 抗肿瘤 细胞因子
  • 简介:不同剂量的麻提取物对小鼠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不同,麻提取物在100%、50%剂量时小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不同剂量的麻提取物对小鼠肺组织影响不同

  • 标签: 作用相关 分泌作用 小鼠肺
  • 简介:目的:研究浅裂鳞毛(DryopterissublaetaChingetHs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Sephadex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S)-5,7,3′-三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即3′-羟基荚果素(1),荚果素-7-O-β-D-葡萄糖苷(2),菠甾醇(3),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4),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鳞毛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浅裂鳞毛蕨 鳞毛蕨属 二氢黄酮 2(S)-5 7 3’-三羟基-6 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