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形态的矫正方法。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对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其中男11例,女3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岁。术中保留L形支架后切取鼻中隔软骨,先通过对偏曲对侧的鼻中隔软骨进行划痕及软骨移植等措施,对鼻中隔背侧偏曲进行应力性和容积性矫正,再根据鼻中隔尾侧不同偏曲情况进行矫正。(1)Ⅰ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尾侧向一侧弧形弯曲时,于弯曲软骨凹面作划痕,一侧放置软骨板条,形成单侧夹板矫正弯曲。(2)Ⅱ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自后角向前角方向呈直线倾斜偏曲时,于尾侧偏曲方向的对侧将移植物自前鼻嵴向前放置,保证前角位置居中,作容积性矫正。(3)Ⅲ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自前鼻嵴脱出并偏向一侧,鼻中隔尾侧直线偏曲或弧形弯曲时,将后角自错位点剥离并复位于前鼻嵴上,尾侧过长时予适当切除,根据尾侧的软骨强度及偏曲倾向行软骨加强移植。(4)Ⅳ类:前鼻嵴本身位置偏向一侧,鼻中隔后角连接于错位的前鼻嵴上时,保留约2 mm的软骨于前鼻嵴上方后,从前鼻嵴前方离断尾端并向中线复位,移位距离较大时在断端错位间隙内填充小软骨。如原前鼻嵴过于突出可予以凿除。根据尾侧端强度及偏曲倾向作软骨加强移植。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本组47例,Ⅰ类8例,Ⅱ类13例,Ⅲ类5例,Ⅳ类21例。平均随访1年3个月,1例Ⅱ类、2例Ⅳ类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出现偏曲的复发,于术后半年进行二次调整后基本达到满意;1例Ⅲ类患者术后一侧鼻腔通气不畅,检查为该侧下鼻甲肥大,后行下鼻甲肥大矫正术后缓解;余4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鼻背与鼻尖及鼻小柱基本居中,鼻孔双侧基本对称,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将鼻中隔L形支架背侧和尾侧按不同偏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可有效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形态畸形。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治疗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摘要形态学评估是人类体外受精胚胎质量评价最主要的方法,在受精之前的卵母细胞阶段、受精后的原核期阶段、胚胎分裂后的卵裂期阶段以及囊胚期阶段对胚胎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质量进行分级,选择发育潜能良好的胚胎进行移植或者冷冻。胚胎形态学评估虽然存在主观因素影响,且缺乏动态连续观察等缺点,但是其对胚胎无损伤、操作简单、快速价廉的优点使其在胚胎实验室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对人类胚胎形态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形态学评估 卵母细胞 原核 卵裂期 囊胚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肱骨远端的CT解剖形态学特征及性别差异,为肱骨远端植入物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中选取121例正常肘关节CT图像,于AW4.5工作站中进行重建和测量。通过屈戌轴和肱骨干确定冠状面和水平面,与屈戌轴垂直的面确定为矢状面。于冠状面上测量肱轴角;取四个不同的矢状面测量肱骨小头高度、外侧滑车缘高度、滑车沟高度、内侧滑车缘高度;于水平面上测量肱骨小头宽度、肱骨小头前距、外侧滑车缘前宽、外侧滑车缘后宽、滑车宽度、内侧滑车缘前宽、内侧滑车缘后宽、滑车沟前后距、外侧滑车缘前距、外侧滑车缘后距、内侧滑车缘前距、内侧滑车缘后距、肱骨远端宽度。分析测量参数的性别差异、数据间的相关性及肱轴角与90°的差异。结果男性肱骨小头高度为(21.5±1.3)mm、肱骨小头宽度为(17.5±1.1)mm、肱骨小头前距为(10.8±0.9)mm、滑车宽度为(25.1±2.2)mm、滑车沟高度为(17.3±1.5)mm、滑车沟前后距为(17.5±1.4)mm、外侧滑车缘前宽为(7.7±1.2)mm、外侧滑车缘后宽为(12.5±1.6)mm、内侧滑车缘前宽为(12.4±1.6)mm、内侧滑车缘后宽为(9.8±2.0)mm、外侧滑车缘前距为(10.0±0.8)mm、外侧滑车缘后距为(16.3±1.4)mm、内侧滑车缘前距为(12.9±1.4)mm、内侧滑车缘后距为(13.2±1.4)mm、外侧滑车缘高度为(20.6±1.3)mm、内侧滑车缘高度为(25.0±2.4)mm、肱骨远端宽度为(42.6±2.5)mm,女性分别为(18.7±1.1)mm、(15.3±1.1)mm、(9.5±0.6)mm、(21.7±1.5)mm、(15.4±1.7)mm、(15.6±1.5)mm、(6.8±1.3)mm、(10.7±1.4)mm、(10.6±1.4)mm、(8.5±1.4)mm、(8.9±0.8)mm、(14.5±1.1)mm、(11.4±1.1)mm、(11.5±1.0)mm、(18.1±1.4)mm、(21.6±1.4)mm、(37.0±1.8)mm,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轴角(男87.4°±3.5°,女87.8°±3.3°)、肱骨小头宽度与肱骨小头高度比(男0.8±0.1,女0.8±0.1)、滑车宽度与肱骨小头宽度比(男1.4±0.2,女1.4±0.1)、内外侧滑车缘高度比(男1.2±0.1,女1.2±0.1)、内侧滑车缘前宽与滑车宽度比(男0.5±0.1,女0.5±0.1)、内侧滑车缘后宽与滑车宽度比(男0.4±0.1,女0.4±0.1)、外侧滑车缘前宽与滑车宽度比(男0.3±0.0,女0.3±0.1)、外侧滑车缘后宽与滑车宽度比(男0.5±0.1,女0.5±0.1)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除肱轴角外均与肱骨远端宽度呈正相关,随肱骨远端宽度的增大而增大(r值0.335~0.928,P<0.05)。肱轴角(87.6°±3.4°)与9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7,P<0.05)。结论男性肱骨远端尺寸略大于女性,但形状无差异。关节宽度可以作为一个衡量肱骨远端大小的指标,肱骨骨干更偏向于桡侧。

  • 标签: 肱骨 关节成形术,置换,肘 假体设计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青春发育分期对女性甲状腺形态及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2017年10-11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海门市、浙江省玉环市、浙江省德清县各选定1所初中,将4所初中所有初一年级女生共491名纳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体格检查以及尿碘、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采用《青春发育事件自我评定量表》(PDS)评价青春发育分期;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青春发育分期对甲状腺容积及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青春发育阶段女性的甲状腺状况存在差异。甲状腺容积大小、结节检出率及FT4水平均表现为青春期前期<青春发动期<青春期后期(P<0.05);TT3及FT3水平表现为青春期前期>青春发动期>青春期后期(P<0.001);TSH及TT4水平不受青春发育分期的影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致,青春发育与TT3和FT3水平呈负相关。PDS总分每增加1分,TT3和FT3水平在模型1中分别减少0.067 nmol/L和0.170 nmol/L,在模型2中分别减少0.065 nmol/L和0.162 nmol/L;相较于青春期前期者,青春期后期者具有较低的TT3和FT3水平(模型1:OR=0.337,95%CI:0.173~0.658;OR=0.283,95%CI:0.144~0.557;模型2:OR=0.306,95%CI:0.155~0.605;OR=0.263,95%CI:0.132~0.524)。结论青春发育与女性甲状腺形态及功能状况存在关联。青春发育越成熟,甲状腺容积越大,结节越易发生,TT3及FT3水平越低。

  • 标签: 青春发育 甲状腺容积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损伤中腰椎形态的改变及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人员将收集到运动损伤患者 100例,随机分组 50例研究组与 50例参照组。参照组的运动损伤患者采取药物治疔及腰围保护制动休息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康复治疗措施。患者在治疗同一段时间的前后分别进行 x线摄片检查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参照组 X射线拍片显示的脊柱腰段的形态结构变化没有研究组明显,但两组 X射线拍片结果较治疗前都有了改善。参照组的生活质量不如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的康复治疗措施对运动损伤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改善了运动损伤中腰椎形态,使得其更加接近正常人腰椎形态

  • 标签: 运动损伤 康复治疗 腰椎形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perm flagella,MMAF)是一种遗传缺陷导致的畸形精子症。由于精子鞭毛缺失、短小、卷曲、弯折或不规则,以及不同畸形的组合,患者的精子活力低下,超微结构呈现以鞭毛轴丝中心微管缺失为主要特征的鞭毛组装异常,以及纤维鞘、外周致密纤维、线粒体鞘和动力蛋白臂等结构的缺陷。MMAF男性无法自然生育,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获得后代。由于MMAF分子病因的异质性,导致患者的辅助生殖结局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已发现的MMAF候选基因及其功能机制,为MMAF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精子鞭毛 男性不育 鞭毛内运输 遗传学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烟雾暴露大鼠肺小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超微结构改变及右心室收缩压变化。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C)组、烟雾暴露1个月(S1m)组、烟雾暴露2个月(S2m)组、烟雾暴露3个月(S3m)组,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右心室收缩压(mRVSP),透射电镜观察肺小动脉的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肺动脉组织学改变并测量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肺动脉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1)C组、S1m、S2m及S3m组PaO2 值分别为(96.2±4.3) mmHg(1 mmHg=0.133 kPa)、(92.1±5.2) mmHg、(90.5±4.1) mmHg及(89.6±4.8) mmHg,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S3m组mRVSP值为(65.63±5.6) mmHg与C组[(14.07±4.18) mmHg]及S1m组[(16.85±1.26) 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肺小动脉超微结构观察:C组内皮细胞形态正常,胞外未见胶原纤维增生,平滑肌细胞未见增生。S1m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内膜增厚,细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S2m组内弹力膜厚薄不均,平滑肌走向不规则,胶原纤维增生。S3m组肺小动脉结构层次紊乱,内皮细胞变形严重,胶原纤维大量增生。(4)C组、S1m、S2m及S3m组WA%分别为(31.29±1.95)%、(42.68±2.24)%、(51.84±2.38)%、(62.11±1.39)%,烟雾暴露各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C组、S1m、S2m及S3m组肺动脉α-SMA表达量分别为(37.5±7.5)、(52.6±14.3)、(72.2±13.6)、(98.1±15.6),烟雾暴露各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WA%与α-SMA呈正相关(r=0.703,P<0.05)。结论烟雾暴露可使肺血管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肺小动脉超微结构异常,导致肺血管重塑,肺血流阻力增加,右心室收缩压升高。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香烟烟雾 肺血管重塑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硒茶叶中有机硒的高效提取方法及其赋存形态。方法采用持续透析法和差减法进行有机硒提取方法优选,同时根据Osborne溶解性蛋白质的分类及性质,顺序浸提水溶、盐溶、醇溶及碱溶蛋白4种蛋白质。利用体外模拟技术模拟富硒茶叶中硒在胃肠液的消化过程,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液相色谱联用法进一步分析人体摄入硒的生物可利用度及有机硒在茶叶中的赋存形态。结果富硒茶叶总硒含量为(303.12 ± 1.19)μg/kg,持续透析法、差减法测得有机硒含量分别为(154.76 ± 9.47)、(265.02 ± 6.55)μg/k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6,P < 0.05)。4种蛋白质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碱溶蛋白(29.79 g/100 g)、水溶蛋白(2.52 g/100 g)、盐溶蛋白(2.15 g/100 g)、醇溶蛋白(1.04 g/100 g)。经胃肠液消化模拟,茶叶样品的硒含量为(203.01 ± 3.16)μg/kg,硒的生物可利用度为66.97%;醇溶蛋白中硒代蛋氨酸(SeMet)含量为(13.87 ± 3.21)μg/kg,硒代半胱氨酸(SeCys)含量为(0.82 ± 0.38)μg/kg;碱溶蛋白中SeMet含量为(2.59 ± 2.16)μg/kg。结论富硒茶叶的有机硒提取方法中,差减法优于持续透析法。富硒茶叶中SeMet在醇溶、碱溶蛋白中均可检出,SeCys在醇溶蛋白中可检出。

  • 标签: 茶叶 有机硒化合物 生物可利用度
  • 简介:摘要在美学区的种植修复中,修复体的形态设计对美学效果有重要影响。龈缘以下修复体的形态,即穿龈形态对种植修复的软组织美学和健康均至关重要。前牙种植修复体的穿龈形态设计方案、适应证、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较少且观点不一。多数种植修复体形态设计的理论支持来源于天然牙修复,但种植体和天然牙的修复体设计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主要综述前牙种植修复后穿龈形态的设计,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美学,牙科 穿龈轮廓 穿龈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带有孔隙的硅胶假体植入兔软硬组织之间,观察假体周边包膜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18年9月在大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将规则排列微孔的硅胶鼻假体切割成1 cm硅胶段,植入5只1年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前额骨膜下。3个月后,将假体及其周边的组织取出行组织病理检查,β-catenin和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肉眼可见包膜较薄,透过包膜可见白色假体。假体小孔处颜色较深,显示组织较厚,撕脱时有阻力;撕脱包膜内可见规律突起,小于假体表面小孔。组织病理可见实验样本小孔内全部有组织长入,假体周边形成菲薄包膜;包膜在小孔内及小孔间连续;未见异物巨噬细胞。孔内组织有的含有较多纤维,有的为疏松结缔组织,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相延续。β-catenin、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膜阳性,包膜内组织染色阴性,包膜深面组织散在细胞胞质Vimentin染色阳性。结论带有孔径的硅胶假体植入兔体后,假体周边形成包膜;包膜对应假体小孔处形成小突起,突起为包膜包裹的正常组织。

  • 标签: 动物实验 硅胶 假体植入 组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注射隆鼻后形态不佳,手术修复术的特点和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就诊羟基磷灰石注射隆鼻形态不佳女性患者62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要求鼻修复。术前使用三维CT鼻部重建,定位注射物层次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术中采用肿胀分离合并夹捏方法去除羟基磷灰石,同期使用膨体-自体腹直肌筋膜复合体隆鼻背,自体肋软骨鼻尖重建。结果62例患者术中无皮肤穿孔,术后无皮肤缺血坏死、无感染及软骨外露发生。随访6~18个月,皮肤厚度增加、无移植物显形、无皮肤凹凸不平、无潮红反应。60例获得满意效果,2例因注射物过于表浅,为保证皮肤血运安全未全部去除,术后皮下可触及散在细小颗粒物,无不适症状,获基本满意效果。结论用肿胀分离+夹捏方法去除羟基磷灰石,同期使用膨体-自体腹直肌筋膜复合体隆鼻背,自体肋软骨鼻尖重建,可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羟基磷灰石 自体腹直肌筋膜 自体肋软骨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 简介:摘要腰椎关节突关节(FJ)是椎体后的一对小关节,是腰椎节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引导、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活动范围并承受脊柱一定负荷的作用。目前,FJ结构的异常如关节面角度改变、双侧角度不对称、纵向关节的形态移行变化等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影响,还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表明,关节形态的改变可来自先天或关节炎症后的重塑,且关节的异常形态可通过影响应力-应变关系和瞬时旋转轴,而造成FJ以及椎间盘的损伤和炎症,并致使腰椎发生退变性疾病。本文对FJ解剖结构异常的原因,及其生物力学机制和退行性变的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FJ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结构异常 退行性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诊发热患者47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例,共77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经采集两组血样后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比较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组间、组内差异性。结果:(1)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发热患者各类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血细胞形态学指标差异性:随患者发热程度升高,其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MCHC、Hct、MCV及RDW-SD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增长,且平均检测数值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可在明确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及相关指标后,对其发热病因予以大致评估,提升发热治疗针对性,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发热 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骨髓微环境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细胞等的相关转变,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骨形态发生蛋白作为已知唯一能够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形态发生因子,在骨髓微环境调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急性髓细胞来源的MSC会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K562-ADM细胞的形态转化和耐药。文章综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相关研究,以期能够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方向。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肿瘤微环境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蓝光照射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模型。方法采用投币法将20只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24 h后暴露于10 000 lx蓝光下5 d,正常对照组小鼠按12 h/12 h正常光照/黑暗的周期饲养于正常光照环境5 d。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活体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变化,采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功能变化。于光照结束后24 h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眼球壁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小鼠视网膜中视紫红质(Rho)、紧密连接蛋白(ZO-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蓝光照射组小鼠视网膜上部和下部距视盘200、400、600、800和1 000 μm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和明适应b波振幅分别为(305.50±41.52)μV和(119.50±6.67)μV,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15.50±28.77)μV和(139.75±8.26)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RPE细胞呈正六边形,视网膜各层形态规则,Rho、ZO-1和β-catenin荧光较强;蓝光照射组小鼠RPE细胞形态不规则,ZO-1染色减弱或消失,β-catenin染色和Rho蛋白荧光强度减弱。结论蓝光照射小鼠视网膜变薄,视网膜功能减弱。

  • 标签: 光/不良作用 视网膜/辐射效应 视网膜/病理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视网膜电图 免疫荧光技术 近交系C57BL小鼠
  • 简介:摘要耳再造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应用,已发展为非常成熟的术式,但仍存在许多术后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导致手术失败,造成再造耳廓形态不良。作者对再造耳廓形态不良的判断方法、原因作了归纳总结,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细地综述,如有些情况通过局部小的修复手术即可得到改善,而情况较严重时原有的耳支架必须完全取出,并依据患者的术区具体情况应用耳后皮瓣、筋膜瓣、颞浅血管岛状筋膜瓣等和支架重新雕刻植入技术进行再次修复。

  • 标签: 耳廓再造术 小耳畸形 支架,耳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翻造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慢性腰痛(cLBP)患者腰部深层多裂肌静息及收缩时形态结构特征变化,并分析疼痛强度、持续时间与多裂肌形态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肌骨超声对21例cLBP患者(纳入腰痛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进行腰部深层多裂肌形态学测量,观察指标包括多裂肌静息时厚度、横截面积及最大随意收缩时肌肉厚度变化,并分析多裂肌形态学指标与行为学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入选cLBP患者腰部深层多裂肌静息状态下厚度[(1.68±0.21)cm]及横截面积[(2.91±0.74)cm2]均明显不及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多裂肌在最大等长收缩时厚度[(2.20±0.34)cm]也明显不及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此外入选cLBP患者多裂肌静息时厚度与疼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9,P<0.05),与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明显相关性(r=0.09,P>0.05)。结论cLBP患者腰部深层多裂肌发生萎缩,自主收缩能力下降,故临床制订康复方案时应强化腰部多裂肌力量及协调功能训练。

  • 标签: 慢性腰痛 深层多裂肌 肌骨超声 形态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型极高分化型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胃腺癌,其特征是肿瘤腺体拥有良好黏液结构,细胞几乎没有核的异型性,与小凹上皮或幽门腺极为相似。胃型极高分化型腺癌分化程度好,由于尚无统一的病理诊断方法,术前活检病理诊断困难。本病例不仅术前重复活检两次,仍然未能明确诊断,而且病变呈黏膜下层肿瘤样,表面散在开口或呈蜂窝状改变,形态极为特殊,目前极少数文献报道。

  • 标签: 胃肿瘤 极高分化型腺癌,胃型
  • 作者: 孙舒寒 马若晗 衷尔静 周彦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现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科,郑州,45005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放射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CBCT对单侧后牙正锁患者治疗前后双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和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变化,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侧后牙正锁患者11例,男性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0.18±4.40岁;改良舌腭弓矫治器矫治锁;拍摄矫治前矫治后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髁突位置、形态等相关项目进行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前锁侧较非锁侧髁突中心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小,治疗后锁侧较非锁侧髁突矢状面与标准水平面角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锁侧髁突顶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增大,治疗后较治疗前锁侧髁突高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影响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矫治后髁突位置有改变。

  • 标签: 正锁 锥体束CT 髁突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