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草酰-D-苯丙氨酸(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8只6 ~ 8周龄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按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 5 mg/kg NOFD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6只。照射给药组于照射前2、16 h及照射后3 d分别腹腔给予5 mg/kg NOF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和次数与照射给药组相同。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分析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的百分比,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的数量及百分比,骨髓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和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和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实验检测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结果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9.05±0.16)×109个/mL对(9.57±0.15)×109个/mL],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11.54±0.20)%对(15.31±1.88)%],髓系细胞的百分比降低[(32.67±2.87)%对(24.90±2.19)%],HSC的数量增加[(2.24±0.54)×103个/股骨对(6.77±1.67)×103个/股骨],同时HSC和HPC在骨髓细胞中的百分比[(0.09±0.02)%对(0.59± 0.13)%;(0.62±0.14)%对(1.82±0.43)%]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98~3.633,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BMNC)和HPC中线粒体ROS自由(MitoSOX)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降低[(6.66±0.56)×103对(3.19±0.25)×103;(2.51±0.46)×103对(1.20±0.35)×1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50、2.282,均P<0.05);同时照射给药组小鼠BMNC、HPC和HSC中γ-H2AX的MFI明显降低[(10.25± 0.77)×103对(7.22±0.15)×103;(18.37±2.52)×103对(12.44±0.34)×103;(26.05±2.64)×103对(17.16± 1.20)×1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6、2.577、3.070,均P<0.05)。集落形成单位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12.33±1.48对24.00±3.92)和CFU-S(6.00±1.07对10.83±1.01)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8、3.288,均P<0.05)。结论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辐射损伤 造血系统 活性氧 辐射防护剂 N-草酰基-D-苯丙氨酸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过程中采用新型改良罗氏培养与罗氏酸两项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痰液检测的患者标本120份,分别采用新型改良罗氏培养与罗氏酸两项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水平、报阳时间、患者对检测方法及结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阳性检出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阳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检测方法及结果的满意度达到95.8%,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过程中采用新型改良罗氏培养,与罗氏酸比较而言,其报阳时间更短,阳性检出率水平更高,可以使对患者检测方法及结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新型改良罗氏培养基 罗氏酸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牙弓后段不同位置的骨宽度。方法选取安氏Ⅱ类、Ⅲ类患者各30例。使用3Shape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原始数字化模型作为对照组T0;利用3Shape软件模拟牙移动,使第一磨牙达到中性关系,获得数字化模型作为实验组(T1、T2、T3)。应用牙槽嵴中心宽度分析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数字化模型进行宽度测量。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Ⅱ类、Ⅲ类病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实验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磨牙矢状向移动量与上下颌牙槽基骨宽度不调改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安氏Ⅱ类为负性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3,安氏Ⅲ类为正性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38。结论磨牙不同矢状向位置的上下颌骨宽度测量结果存在差异。

  • 标签: 错畸形 横向分析 牙槽嵴中心 数字化模型
  • 简介:摘 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有效的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探索该培养基组成的最佳条件。【方法】在Hank,s平衡盐溶液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索PH值、稳定剂、氨基酸、抑菌剂对该培养性能的影响。【结果】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PH值在7.1-7.4条件下添加10%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别添加1mmol/L的丝氨酸和胱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有利于病毒保存的稳定性,抗生素类抑菌剂优于常规化学类抑菌剂,多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于培养抑菌效果更佳。【结论】优化条件后的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在自身稳定性和病毒保存效方面效果较好,为病毒的运输培养商品化提供可能。

  • 标签: 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基,条件优化,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植物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植物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植物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 标签: 植物提取液 除臭剂 净化 恶臭气体
  • 简介:【摘要】:作者对当前口腔种植领域重复使用愈合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的现象进了概述与分析,并提出应从加强关键点监管、加大宣传、行业自律、完善法规配套文件、鼓励技术创新这五方面加以应对,以供监管者借鉴。

  • 标签: 口腔种植 愈合基台 重复使用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根据患者所选择的角膜塑形镜弧区设计不同进行分组,非球面组30例(30眼)配戴弧区非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球面组30例(30眼)配戴弧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在戴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测量2组患者在5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和角膜的高阶像差(HOA)、球差(SA)、彗差、三叶草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值(SR)等。取左眼数据用于统计分析。组内戴镜前后波前像差及MTF、SR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组间各项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与戴镜前相比,2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眼和角膜的HOA、SA、彗差均增加,SR、MTF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球面组、非球面组戴镜后角膜的三叶草差均较戴镜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P=0.001;t=-3.41,P=0.002)。组间全眼HOA、SA、彗差增加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01;t=2.13,P=0.038;t=4.51,P<0.001),组间角膜HOA、彗差增加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06;t=2.69,P=0.009);组间其余像差和SR、MTF改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弧区的不同设计影响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相比于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患者配戴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后客观视觉质量更好。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 客观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液薄层细胞学TBS报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至9月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及长沙远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16 317例宫颈液薄层细胞涂片临床样本及相关资料。利用南方医科大学与锟元方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宫颈液薄层细胞学TBS报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所有临床样本进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以2014版的TBS为评价标准,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及细胞病理医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阅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比较两种阅片方式所用的时间。结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不同制片方式、不同胞质染色及不同仪器扫描下预测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灵敏度为92.90%,其他病变(包括>45岁妇女子宫内膜细胞及感染性病变)灵敏度为83.55%,阴性样本特异度为87.02%;而细胞病理医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分别为99.34%,97.79%及99.10%,且比人工镜下阅片节省约6倍的阅片时间。结论宫颈液薄层细胞学TBS报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及强泛化性等优势,细胞病理医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阅片能显著提高阅片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 标签: 人工智能 子宫颈 细胞
  • 简介:摘要:在国民收入不断增高的过程中,大众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品卫生安全成为当下大众关注的重要内容,关于食品微生物数量检验也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相关行业需要积极的引入现代技术,提高食品微生物数量群检测数据的精度,为食品卫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下面围绕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进行论述,介绍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出培养生物学与物理学的质量控制方式。

  • 标签: 食品卫生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Vero 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讲解了Vero细胞无血清细胞培养的发展,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液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庐江县开展宫颈癌筛查活动中35~64岁妇女602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检测方法分为对照组(n=2878)和观察组(n=3145),对照组应用传统巴氏涂片法检查,观察组则应用宫颈液细胞学检查,对比两组人群异常人数检出率、标本制片满意度、年龄结构,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平均费用。结果 观察组人群异常人数检出率4.74%,对照组人群异常人数检出率1.32%,两组人群异常人数检出率对比(P

  • 标签: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早期筛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由地方流行继续向非本土栖息地传播,逐渐变成全球大范围流行。中国等非流行地区也逐渐成为CHIKV流行的潜在地,CHIKV的血清学检测是诊断以及控制流行的关键。本文主要综述了E蛋白在CHIKV血清学检测的进展,为CHIKV的血清学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基孔肯雅病毒 血清学检测 E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针对人工智能在宫颈液细胞片病理图像自动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开展多中心的实际应用研究,并与细胞学医师的诊断进行比较及分析。方法采用深度分割网络提取5 516张细胞学病理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618 333个,结合医师的经验训练出具有分析能力的深度分类网络,利用其分类结果构建特征,使用决策模型完成细胞病理图像的分级。结果该方法对4 908例宫颈液细胞片进行病理图像自动筛查,灵敏度为89.72%,特异度为58.48%,阳性预测值为33.95%,阴性预测率为95.94%。在4种不同制片或染色方法的细胞片中,本算法对于巴氏染色自然沉降片效果最佳,灵敏度为91.10%,特异度为69.32%,阳性预测值为41.41%,阴性预测值为97.03%。结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可初步应用于宫颈细胞学筛查。

  • 标签: 人工智能 细胞学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冠心病、脑梗死发病率显著升高,其影像诊断、经皮介入治疗时常用含碘造影剂,造影剂以原形从肾小球滤过,且不被肾小管吸收,但造影剂在肾脏积聚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内分泌器官之一,造影剂肾病(CIN)的防治受到广泛关注。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增龄性减退,造影剂相关的肾损害发病率高、预后差。目前氧自由在老年人造影剂肾病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氧自由在老年人造影剂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活性氧 肾病 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中实施液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至5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76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入本研究,视采用检测技术的不同将76例患者均分为HPV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TCT组(液薄层细胞学检测)各38例,以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的检测准确率。结果:HPV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例、阴性35例,与病理检查结果(阳性8例、阴性30例)对比检测准确率为73.68%(28/38),误诊率26.32%(10/38);TCT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例、阴性3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阳性10例、阴性28例)对比检测准确率为89.47%(34/38),10.53%(4/38),显然HPV组检测准确率低于TCT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宫颈癌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 检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液薄层细胞学(TCT)检测技术的优势及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液薄层细胞学检查是由细胞学专家推出来的现代化细胞检测技术.适用于多种脱落细胞检测(宫颈细胞,浆膜腔细胞,痰液,尿液,乳头溢液等)。其方法的制片技术有了重大革新,也使阅片者更易观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解决了过去传统巴氏涂片取材时细胞丢失多,以及涂片质量差而造成的漏诊或误诊等问题。

  • 标签: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 技术优势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病理切片数字化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的重要前提。当前宫颈液细胞学筛查已成为人工智能病理研发的热点,但国内对宫颈液细胞学数字病理图像的采集及质量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为促进标准化的宫颈液细胞学数字病理资源库和数据集的建立及相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的研发,编写组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对宫颈液细胞学全视野数字图像采集前的玻片评估、采集参数、数字图像的可信度评估及阅片报告等形成此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甲状腺液细胞学病理辅助诊断模型。方法收集700例甲状腺液细胞学涂片,扫描成数字图像,经良、恶性标注后按比例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噪声滤除后提取有效区域分别在10×和40×分割成512×512的小图像块,构建分类模型对训练集深度学习并对测试集自动判读,经数据增强和参数迭代优化,统计辅助诊断模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评价指标。结果训练集560例含4 926个细胞团的11 164个图像块,测试集140例含977个细胞团的1 402个图像块,选取YOLO网络构建细胞团检测模型,用ResNet50作为分类模型,经过40轮迭代训练,10×倍率下准确率为90.01%,灵敏度89.31%,特异度92.51%,阳性预测值97.70%,阴性预测值70.82%,曲线下面积高达0.97,平均判读时间不足1 s。40×时虽极为灵敏(98.72%)但特异性较差,提示10×放大倍率下辅助诊断模型更为可靠。结论该辅助诊断模型与病理医师水平基本相当,且诊断效率远远超出。可大大提高阅片一致性和效率,降低漏诊率。未来可继续扩大样本量获取更多病变形态,提高准确率,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 标签: 人工智能 甲状腺疾病 细胞学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牙出血状况的改善价值。方法:在2019.03~2021.10研究样本采集时间点,66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样本,动态随机化分组,比较治疗方法,分析临床应用疗效,对照组/33(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实验组/33(种植义齿治疗),对比患者(1)牙出血指数;(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牙出血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数据改善意义显著,(P<0.05)。结论: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治疗当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积极改善牙出血状况,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种植义齿 口腔修复 基牙出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