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发展至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草草对待,那就是属于睡眠的时间。睡眠对于人的健康、工作及生活状态都至关重要。

  • 标签: 健普森睡颜舒 植物饮品 睡眠健康
  • 简介:摘要吉尔特综合征是一种胆红素结合障碍的良性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启动子中的纯合多态性A(TA)7TAA插入启动子UGT1A1*28中,使UGT活性降低至正常值的30%,不能将循环中的脂溶性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导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对红细胞膜磷脂有很强的亲和力,并且可以干扰膜的组成和动力学,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存活时间逐渐缩短,但没有明显溶血或铁代谢异常的迹象,红细胞和骨髓形态保持正常。慢性少量的溶血,可能刺激髓外(骨髓形态保持正常)造血活跃,代偿性增加循环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高胆红素血症也有可能减弱胃肠动力,增加肠黏膜的跨上皮被动扩散吸收胆红素,使循环胆红素增加1.5~2.0倍,加重或恶化间接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由此可见,吉尔特综合征患者循环胆红素浓度与红细胞的快速周转和溶血的速度互为因果关系。有趣的是,胆红素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诱变活性,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潜在的保健作用,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相关危险因素)、一些癌症的患病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和吉尔特综合征相关的全因死亡率。外源性胆红素和胆绿素补充剂可以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并可能增加这些抗氧化剂化合物的循环浓度。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希望提高对良性高胆红素血症潜在的有害和有益影响的认识,探索和开发有益的医疗干预措施。

  • 标签: 吉尔伯特综合征 高胆红素血症 有害 有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新蝶呤(neopterin,NP)、抗脂阿拉甘露糖(lipoarabinomannan,LAM)抗体血清标志物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T-SPOT.TB)方法在肺结核活动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12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04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肺结核活动性判断规范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标准分为活动性组(48例)和非活动性组(5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血清NP、抗LA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T-SPOT.TB。分析各组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的表达差异,并采用ROC曲线法分析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在肺结核活动性鉴别中的价值。结果活动组、非活动性组、对照组血清NP、抗LAM抗体、血清T-SPOT.TB表达水平均依次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26.54±2.67)nmol/L比(20.69±2.19)nmol/L比(6.84±1.33)nmol/L,抗LAM抗体:(46.26±6.71) nmol/L比(30.17±5.38)nmol/L比(14.19±4.03)nmol/L,T-SPOT.TB:(109.73±10.80) nmol/L比(82.34±8.32)nmol/L比(57.44±6.49)nmol/L,F值分别为68.172,134.778和223.619,P值均<0.05)]。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联合鉴别肺结核活动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6.83%、84.79%和89.07%,均高于单独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鉴别检测肺结核活动性的敏感性(79.43%, 77.64%, 73.84%)、特异性(80.32%, 78.43%, 74.56%)和准确率(75.52%, 73.24%, 70.73%)。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明显血清NP、抗LAM抗体、T-SPOT.TB水平异常,相比于血清NP、抗LAM抗体和T-SPOT.TB的单独指标检测,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肺结核活动性鉴别中的效能更佳。

  • 标签: 新蝶呤 抗脂阿拉伯甘露糖抗体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活动性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甩针挂钩方法联合刺络放血,对于整体难治性面瘫所拥有的现实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所收治的共计60位具有难治性面瘫的患者作为相应的研究对象,并且依照随机且平均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共计30位,对照组患者同样拥有30位,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应用传统的针刺性治疗模式,对于相应的治疗组而言,则应用甩针挂钩法以及放血治疗相联合的治疗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治疗,这两者所存在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性的比对。结果:通过相应的比对可以发现,治疗组患者及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数据指标与对照组患者而言相对优异。结论: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充分的应用甩针挂钩结合刺络放血的治疗模式对难治性面瘫进行有效的治疗,能够进一步使整体难治性面瘫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得以有效的优化,在临床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推广。

  • 标签:
  • 作者: 常遇晴 钟秋婷 侯永恒 颜景海 宋健平 吕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中心 510405,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 Ts)感染对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6 ~ 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2 ~ 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Ts单感染组(Ts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PbA单感染组(PbA组),每只小鼠于实验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 × 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Ts与PbA共感染组(Ts+ PbA组):每只小鼠于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后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 × 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PBS溶液。每组16只小鼠,其中每组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率。PbA组和Ts+ PbA组于感染PbA后第3天起每隔1天取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涂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光镜下计数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Ts后第135天和/或感染PbA后第15天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重和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取感染Ts小鼠的新鲜膈肌制作肌肉压片,光镜下观察Ts幼虫囊包;光镜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比较各组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中F4/80+枯否氏细胞表达水平。结果感染Ts、PbA后,光镜下分别观察到膈肌组织中的Ts幼虫囊包和红细胞内的PbA。感染PbA后,PbA组和Ts+ PbA组小鼠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PbA组比较,Ts+ PbA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PbA后的第11、15天均较低(%:27.104 ± 7.623比45.032 ± 9.849,60.218 ± 2.776比76.778 ± 6.351,P均< 0.05),小鼠肝脏指数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也均较低(P均< 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Ts+ PbA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纤维化阳性面积显著高于PbA组(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s+ PbA组小鼠肝脏组织中F4/80+枯否氏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PbA组(P < 0.01)。结论慢性Ts感染可降低PbA共感染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PbA感染率,增强肝脏组织F4/80+枯否氏细胞的表达,减轻肝脏免疫病理改变。

  • 标签: 小鼠 旋毛虫 伯氏疟原虫 肝脏 病理
  • 简介:摘要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可在无先验信息或临床倾向性情况下对病原体进行检测,高效、精准地弥补了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介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动物溃疡杰氏菌患者治疗及预后,探讨mNGS对于少见、罕见及新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神经系统 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动物溃疡伯杰氏菌 肾功能不全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可在无先验信息或临床倾向性情况下对病原体进行检测,高效、精准地弥补了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介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动物溃疡杰氏菌患者治疗及预后,探讨mNGS对于少见、罕见及新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神经系统 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动物溃疡伯杰氏菌 肾功能不全 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