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极低。尽管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生存率仅略有提高。近年来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将对近年来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角膜新生血管可继发于多种眼部疾病,是影响角膜透明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微小RNA(microRNA, miRNA)与病理性角膜新生血管密切相关,可通过调控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信号传导途径影响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miRNA包括miR-184、miR-204,促进角膜新生血管的miRNA包括miR-126、miR-132、miR-21和miR-27a/b。调控这些miRNA有望成为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对促进角膜血管新生的miRNA,可使用反义miRNA寡核苷酸antagomir抑制内源性miRNA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92-196)

  • 标签: 微小RNA 角膜新生血管 基因调控
  • 简介:摘要碱烧伤是临床上复杂而难以治愈的眼化学伤,其病理机制复杂、并发症较多且预后不佳。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会导致角膜反复炎症反应、透明性丧失,从而损害视力、破坏眼前节相关免疫赦免状态造成角膜移植排斥等后果。因此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一直是眼科比较棘手的难题。

  • 标签: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免疫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从2018年01月至2020年08月选取我院所收治行手术的患儿中的8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我院自制的调查表来记录压疮分期、采用压床的预防措施、压疮发生的时间和部位以及手术期间压疮发生的情况。结果:846例行手术的患儿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后发现,患儿发生压疮与手术持续时间、手术体位、手术床单不平整、麻醉的体温控制、手术床角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结论:术中,患儿通常会被强迫的摆成各种方便手术的体位,而微创手术和高难度手术则需要患儿长时间处于同一个体位,因此相对更容易发生压疮,且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抵抗力不强,因此需要提前将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做好。

  • 标签: 压疮 小儿 预防 成因
  • 简介:摘要红细胞是重要的血液组成成分,其在健康成年人体内主要由骨髓产生,通过参与O2和CO2运输,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红细胞生成涉及复杂的调控网络,其中转录调控对于红细胞生成至关重要,对红系谱系确立、红细胞分化、成熟,以及血红蛋白(Hb)生成等,均发挥重要作用。此过程涉及GATA转录因子、Kruppel样转录因子(KLF)及叉头转录因子等多种重要转录因子。笔者拟就上述转录因子在红细胞生成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生成 转录因子 GATA转录因子类 Kruppel样转录因子类 叉头转录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在瘢痕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取雌雄不限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均>2.0 kg,在每只兔子双侧耳腹侧中部相同位置制造瘢痕模型,观察瘢痕的大体形态,并分别在创面上皮化后1、2、4、8、12周切取兔耳瘢痕组织标本。在上皮化12周瘢痕组织标本收集后,于兔耳腹侧正常皮肤处收集正常皮肤组织,分别液氮保存行HE染色及Western印迹观察兔瘢痕的组织学变化及Ang-1在瘢痕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瘢痕成熟过程中,瘢痕Ang-1表达趋势是先升高,自上皮化后1周0.22±0.04至上皮化后2周最高0.29±0.11;之后逐渐降低,上皮化后4周0.12±0.06,上皮化后8周0.05±0.01,至上皮化后12周最小0.00±0.00,接近正常皮肤Ang-1表达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到瘢痕的变化表现为瘢痕的表皮层及真皮层逐渐增厚,至上皮化后4周左右最厚,细胞排列密集,以后瘢痕逐渐变薄,细胞密度进一步降低。结论Ang-1在瘢痕中表达的变化趋势与瘢痕形态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Ang-1在瘢痕成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瘢痕 血管生成素-1 病理学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愈合伤口中微血管生成数量增多与瘢痕的形成关系密切。在伤口愈合时,初始强烈的血管反应导致组织中血管密度远远超过未受伤的组织过量的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过量血管生成对于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同时也可以肯定的是抗血管生成的方法能够减少瘢痕的形成。现总结了伤口愈合阶段中,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相关的各个因素,从血管生成和消退,血管数量对瘢痕形成的影响,以及血管生成对愈合的影响,探讨了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伤口 愈合 血管生成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成长发育中采用儿童保健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定期体检的 78例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保健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个研究组,观察组( n=39)采取针对性优质保健护理干预,对比组( n=39)采用常规保健护理,对比两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率、运动评分、智力评分以及语言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比组,运动评分、智力评分以及语言能力评分均要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儿童成长发育中采用儿童保健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儿童成长发育能力,降低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率。

  • 标签: 儿童保健 成长发育 护理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2—11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201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特质应对问卷(T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化版大五人格问卷(BFI-44)进行调查。结果本组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9.29±14.5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总分及他人关系、自我转变2个维度得分高于女性(P<0.05);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及人格特征中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性、开放性4种人格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神经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外支持、开放性人格、积极应对是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后R2=0.460,F=57.798,P<0.001)。结论烧伤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创伤后成长,有效的家庭外社会支持、开放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能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

  • 标签: 烧伤 社会支持 创伤后成长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很大的风险,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社会性次生灾害风险中,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严重疫情到社会稳定风险的次生机制,存在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和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两种生成逻辑: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多见于事件前期,大致遵循“公众本能的风险高估—风险的社会放大形成群体恐慌—恐慌催生过激反应”的生成逻辑;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多见于事件中后期,大致遵循“压抑—刺激—爆发”的生成逻辑,即严重受灾群体在精神和经济层面的双重压抑,经群外成员恐慌型差别对待等刺激,可能嬗变为相对剥夺感,最终爆发群体泄愤行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次生社会稳定风险的治理,需对这类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并采取不同的策略精准施治。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性次生灾害风险 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 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 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成长发育中用儿童保健护理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本院接诊且行健康体检的儿童 156 名,根据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划分成试验、对照两组( n=78 )。当中,试验组实行综合保健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保健护理。分析两组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运动发育指数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智能发育指数为( 98.94±4.25 )分、运动发育指数为( 96.51±3.18 )分,比对照组的( 89.83±5.21 )分以及( 88.16±4.97 )分高, P < 0.05 。试验组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 3.85% ,比对照组的 19.23% 低, P < 0.05 。结论:选择综合保健护理方案对儿童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并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

  • 标签: 儿童保健护理 儿童成长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 80例儿童,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儿童保健护理。比较两组身高、适应性评分、精细动作以及语言评分、营养性疾病出现率。结果:实验组身高、适应性评分、精细动作以及语言评分、营养性疾病出现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儿童实施儿童保健护理可促进儿童更好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儿童保健护理 儿童成长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学术型社团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协作能力。目前,关于学术型社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医学学术型社团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四川大学华西胸外创新与实践协会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了搭建学术型社团人才成长平台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人才成长档案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医学学术型社团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医学学术型社团能够帮助成员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学术型社团 人才成长 探索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体格、神经成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 在本院接受保健护理的91例健康儿童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45例、观察组 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护理 1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儿童保健护理 1年。比较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身高、体重大于对照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 2.2%,低于对照组的 20。 0%( χ2=5.680, P =0.007 )。结论儿童成长发育中实施儿童保健护理利于促进其体格、神经发育,减少营养性疾病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 儿童保健护理 成长发育 精细动作 适应性
  • 简介:摘要早期成长逆境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但相关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线索提示早期成长逆境与生物学老化相关,而目前较为公认的生物学老化指标是端粒长度,故探究早期逆境与端粒长度的关联对揭示逆境的相关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不同逆境类型、暴露时间及研究设计对早期逆境与端粒长度关联的可能影响,为早期成长逆境的干预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生长 端粒 早期成长逆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成长发育中儿童保健护理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 60 例接诊且行健康体检的儿童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保健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身高、体重、适应性、语言、精细动作 )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 :为儿童实施综合保健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儿童 保健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 2019年儿童保健护理案例 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7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儿童保健护理,分析各组处理后儿童身高、体质量、生长发育状况。结果:在身高与体质量等评价上,观察组各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语言与大运动等生长发育水平上,观察组各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有一定辅助作用,有关体重、身高以及活动语言能力等都有明显提升。

  • 标签: [ ]儿童保健护理 成长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模式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什么影响。方法:我院选取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保健护理的 100例健康儿童为实验对象。将 100例 永儿童随机分配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保健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在实行常规的保健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添儿童保健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儿童一年后的身高和神经发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变化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在实行护理模式的这一年时间里数据高低不同。一年后对照组儿童身高平均值为83.6cm,神经发育情况为 44%,家长对孩子变化的满意度为 76%;一年后观察组儿童身高平均值为 96.3cm,神经发育情况为 72%,家长对孩子变化的满意度为 94%,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儿童保健护理模式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作用很大,不仅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率,还能使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更健康、更完善。

  • 标签: 儿童 保健护理 成长发育
  • 作者: 王晶 李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强,可迅速进展,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SCLC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多年来,放化疗一直是SCLC的主要一线治疗手段,但治疗后极易耐药,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受到关注。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聚焦于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恩度)、抗血管生成融合蛋白(如阿柏西普)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安罗替尼等)4类。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瓶颈,探索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有效的双领域、多靶点药物是努力的正确方向。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药物 抗VEGF单克隆抗体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