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生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一年半的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中在我科进行了优生四项检测(弓形虫T;风疹病毒R;人类巨细胞病毒C;人类疱疹病毒H)的220例病例的受孕以及妊娠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其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正常妊娠组妇女88例中4例(4.5%)TORCH感染阳性,异常妊娠组妇女132例中19例(14.3%)TORCH感染阳性,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为提高人口质量,搞好优生优育工作,对育龄妇女进行孕前TORCH常规检测以及对百姓进行TORCH感染危害性知识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优生学 TOUCH感染 检测意义
  • 简介:在我国,如何使孩子健康出生,也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优生知识的需求也就成为一项迫切的社会普遍现象。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孩子的聪明、健康不仅仅是年轻父母的期待,更是长辈的期望。本文从婚前检查、孕前养生和孕中养生三个部分来探讨优生理论在当代的适应性和发展。

  • 标签: 优生学 婚前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优生科门诊病员资料,评价优生科全天门诊开设后的积极作用。方法:对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优生科就诊的病员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优生科全天门诊开设后的病员就诊信息。结果:χ2检验显示优生科全天门诊开设后的月就诊病人数量、病种较开展前显著增加。结论:优生科全天门诊开放有着巨大的病员需求,对控制成都市龙泉驿区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优生学科 胎儿游离DNA 无创产前检查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优生检查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待孕妇150例,按照孕前是否接受优生检查分为两组,90例待孕妇接受孕前优生检查,作为观察组,60例待孕妇未接受孕前优生检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待孕妇对优生优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待孕妇对优生优育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待孕妇,P<0.05;观察组待孕妇新生儿的健康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待孕妇,P<0.05。结论孕期优生检查可有效提高待孕妇对优生优育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情况,推动我国优生优育政策的广泛实施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孕前 优生检查 优生优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现阶段孕前优生检查的状况与孕前优生指导的模式。方法 随机挑选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当地共150对夫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统计孕前风险因素,随后根据研究对象自愿原则,将75对愿接受孕前优生指导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将75对不愿接受孕前优生指导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与随访。结果孕前风险因素相关较多,其所占百分比相对较高,统计显示观察组孕前检查率与新生儿阿氏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孕前优生指导能够有效改善目前孕前优生检查中所体现的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 标签: 孕前优生检查 现状分析 孕前优生指导
  • 简介:摘要:孕前优生检查是优生优育中一项比较重要的保障,能降低新生儿缺陷发生风险,进一步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尤其是能减少先天性残疾人口的出现。随着孕前优生检查工作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且人们受教育程度逐渐提升,如今孕前优生检查的开展取得一定成就,我院于2016年开展婚检优检一体化,将婚检与优检整合在一起,补足其中存在的不足,应用取得一定效果,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后续孕前优生检查中应该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充分发挥孕前优生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 标签: 孕前优生检查 优生优育 作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孕前优生检查与非孕前优生筛查模式对优生优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20例育龄妇女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非结构异常胎儿的基因组异常发生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因超声非结构异常而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31例孕妇。根据孕周不同抽取羊水标本或脐带血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SNP-array)。按超声非结构异常指标数目分为1个超声非结构异常组、2个超声非结构异常组、≥3个超声非结构异常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34例(5.39%,34/63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20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4例。SNP-array检测发现异常结果53例(8.40%,53/631),包括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32例及不明意义变异(VOUS)21例。1个超声非结构异常组、2个超声非结构异常组、≥3个超声非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 检出率分别为4.57%(21/260)、4.76%(7/147)、16.67%(4/24),其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χ²=7.419,P<0.05)。单一非结构异常组中,鼻骨发育不良、胎儿生长发育受限(FGR)、颈部透明层厚度增厚(NT)的致病性CNV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 8.11%(3/37)、7.04%(5/71)、5.60%(7/125)。结论SNP-array技术相对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能显著提高超声非结构异常胎儿遗传异常的检出。合并多个超声非结构异常时,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呈上升趋势。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产前诊断 临床结局 超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