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今全球健康面临传染疾病流行和非传染性疾病与心理疾病等诸多复杂问题的挑战,学科交叉在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全球挑战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的快速发展,医学交叉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学科交叉的需求愈发迫切。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交叉人才(硕士)培养项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讨论了培养医工交人才的必要性和现状,阐述了清华大学在医工交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初步探索,即创新培养模式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以期为医工交乃至其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医学 交叉学科 医工交叉 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在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培养胜任时代发展需求的医工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是服务国家健康战略需求的重要一环。眼科学作为一门聚焦视觉器官疾病并高度依赖工科技术发展的医学学科,亟需既懂眼科专业又懂工科知识的眼科医工交人才。目前眼科医工交人才培养存在医工交融合深度不够、教育路径不清晰、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基于学校医工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理念,从搭建眼科医工交联合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眼科医工交师资队伍、构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探索了眼科医工交人才培养路径,提升了医工交协同育人效果,以期为推动我国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高层次医工交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眼科 医工交叉 人才培养 新医科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来带动需求发展。我国不仅在经济方面需要供给侧改革,在高等教育中同样需要。当今的医疗卫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转变,而医工交学科的创新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又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市场的矛盾,探讨如何以医工交学科平台建设来提高医疗卫生创新人才的供给质量。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医工交叉 平台建设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来带动需求发展。我国不仅在经济方面需要供给侧改革,在高等教育中同样需要。当今的医疗卫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转变,而医工交学科的创新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又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市场的矛盾,探讨如何以医工交学科平台建设来提高医疗卫生创新人才的供给质量。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医工交叉 平台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手工交配血的工作流程,减少由工作人员非技术因素,而导致定型或配血错误的情况发生。方法设计一种新交叉配血试管架,此本试管架共分以下几个分区1、病员标本区;2、献血者标本区;3、交叉配血检验次侧样本区;4、交叉配血检验主侧样本区;5、血型试验区;6、自身对照区。本试管架在制作的过程中对上层的平面应用不同颜色的框线或实物横隔以区分不同的分区,并用文字对各区标本孔进行标示,可以采用三层式,底层、中层和上层的平面结构一致,孔径的直径以稍大于常用检验试管的直径(12mm-14mm)为宜,尺寸以长270mm、宽110mm、高70mm左右为宜,底层可制成U型。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放置献血者标本、交叉配血标本、定型标本的孔数。结论本试管架解决了目前医院在交叉配血工作中无专用试管架的不足之处,可以统一工作人员的手工交配血流程,避免反复取样,交叉污染,遗漏,错加血样等现象。具有结构紧凑、制造简便、使用方便,为医院交叉配血试验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新型试管架。

  • 标签: 交叉配血 试管架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医工交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需求。本综述探讨了当前医工交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及其创新策略,重点分析了跨学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以及国际化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 标签: 医工交叉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课程 实践能力培养 产学研合作
  • 简介:摘要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医工交人才培养实践中引入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and operate)理念,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及研究生培养机制、搭建学术交流和创新实验平台、指导学生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用医工交的方法解决临床难题,产生医学成果。CDIO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形成融合性的创新思维、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成长、临床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学科发展,为探索医工交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医工交叉 CDIO 创新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当前在综合性大学中培养医工交复合创新人才是大学发展的目标。本文围绕我校办学目标,从各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出发,针对当前医工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为丰富新医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医工交复合创新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10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和粘弹性力学性质,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得出了破坏载荷,强度极限、最大应变、伸长比、弹性模量.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很好的拟合了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拉伸强度极限、最大应变等大于后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单向拉伸 应力松弛 蠕变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法交叉配血,标本B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法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法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法(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配血时采用凝聚胺法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盐水法 凝聚胺法 检出率 特异性凝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凝聚胺试验应用于血库作业上,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的筛选,其灵敏度、特异性远高于其他介质1倍~250倍,方法简单快速,因此,陆续取代了盐水、木瓜酶试验。其原理是利用低离子溶液降低离子强度,加速分子运动,减弱红细胞静电斥力,缩短红细胞间距,促进红细胞抗原和血清(血浆)中抗体结合发生非特异凝集,当附加假凝集清除液后非特异凝集立即散开,而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特异性凝聚将依然存在。由此,检出完全抗体或不完全性抗体。

  • 标签: 凝聚胺 交叉配血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交叉韧带作为间接MR影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共选取采用MR影像诊断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42例,MR检查工作,需要借助扫描仪及专用的线圈,采用双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后交叉韧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9例ACL损伤患者和38例ACL正常患者,PCL角<109°ACL损伤的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86.21%。PCL线阳性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3.10%。共有29例ACL损伤患者和38例ACL正常患者,PCL角ACL损伤指数为101±10.2,ACL正常指数为115±9.7。PCL指数损伤指数为3.75±0.85,ACL正常指数为4.95±0.58。结论PCL角<109°及PCL线阳性为ACL损伤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ACL损伤无法通过敏感性进行判断,PCL角度及指数越小,增加了ACL损伤的发生可能性,在对ACL损伤进行诊断时,需要借助关节镜。为了提升ACL损伤检出率,应结合ACL信号、角度及骨挫伤等直接或间接影像来完成诊断工作。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间接MR影像 前交叉韧带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常见传染性眼部疾患的交叉感染。方法根据患者就诊程序,严格就诊流程各环节的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结果眼科门诊未发生交叉感染。结论搞好各环节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控制交叉感染

  • 标签: 眼科门诊 交叉感染 预防
  • 简介:据法国《趣味》月刊2004年4月号发表的题为“新装备预防医院的交叉感染”论文报导,每年造成医院80万例感染和4000病例死亡的病菌无处不在,病人在医院要比在其他地方更脆弱。唯一的方法是采取21世纪的卫生方式来预防。

  • 标签: 医院交叉感染 预防 21世纪
  • 简介:肺功能检查是研究呼吸生理的一种工具,也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部分。全球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防治创议(CIN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防治创议(GOLD)指出,肺功能检查在哮喘和COPD的诊断中必不可少。目前,肺功能检查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胸腹外科、儿科、环境医学监测、职业病评定等各个领域。但是,由于肺功能检查存在潜在的可导致交叉感染的危险,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肺功能检查所致的交叉感染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肺功能 交叉感染 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