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变速器脱档故障,会瞬间失去动力,严重威胁驾乘人员的安全。在了解汽车变速器挂挡原理和换挡系统的基础上,对引发变速器脱档故障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种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降低变速器脱档故障的发生率,保障汽车行驶安全。

  • 标签: 变速器 脱档 倒锥 拨叉 汽车
  • 作者: 黄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4-14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机械设备的运转离不开传动轴,传动轴是一个高转速、少支承的旋转体,是汽车传动系中传递动力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与变速箱、驱动桥一起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产生驱动力,通过它还能解决高转速状态下的耐摩擦性能及平衡性能,同时通过有效的润滑解决摩擦散热的问题。
  • 简介:摘要介绍了面齿轮传动的概念及其应用。通过与同样是传递相交轴运动的锥齿轮传动的对比,分析了面齿轮传动的优缺点。简述了面齿轮传动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今后面齿轮在理论、制造、测量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面齿轮 锥齿轮 机械传动
  • 简介:摘要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在进行加速或者减速的操作时,属于一个动态的换挡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操作换挡频繁就会产生一定的耗油量,对于汽车运行的经济性性带来严重影响。我国每在汽车换挡操作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燃油能源浪费,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就必须对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规律进行分析,并且对其展开优化设计,降低换挡操作时所产生的流量消耗。文中在对汽车换挡规律的原理进行分析之后,又对其动态规划算法的换挡规律优化进行阐述。

  • 标签: 汽车性能 自动变速器 换挡规律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当前舰船动力传动系统中常用联轴器的应用,对联轴器结构特点、在机组中的作用及国内外应用进行了总结说明,同时,分析了舰船动力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对联轴器的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临床应用文献的综述,分析传动直丝弓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正畸医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使传动直丝弓技术得到推广。

  • 标签: 传动直丝弓 矫治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有效提高静液传动混合动力车辆燃油的使用效率。在Simulink/Matab软件上对其车辆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建立了通过使用逻辑门限所控制的有约束非线性模型,其目的则是为了实现对燃油的优化,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通过优化后的的控制参数可以有效地帮助发动机在燃油经济力较高区域内更好的工作,提高了混合动力车辆燃油的使用率,通过将这种方法使用于参数优化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控制器的标定时间。

  • 标签: 静液传动 混合动力车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机械式变速器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汽车在不同行驶条件下对牵引力的需求。在汽车逐渐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对汽车的运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探究汽车机械式变速器的现代化设计方法,分别从齿轮、传动轴等重要部件提出设计方法,并进行大量的调试运行,确保机械式变速器能够保持更好的运行状态。

  • 标签: 机械式变速器 特点 存在问题 设计方法
  • 简介:摘要电气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机械中,通过电能与机械能的高效率转换,控制完成各类生产作业任务。在电气传动装置中,变频器是核心组成设备,其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调速节能,其二是线路保护。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对变频器运行负荷提出了更高要求,变频器本身也容易出现故障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变频器的应用优势和常见故障,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日常维护、定期保养、维修处理和参数设置等方面,就如何优化变频器在电气传动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 标签: 电气传动 变频器 整流电路 维修养护
  • 简介:内容摘要根据中空传动轴汽车零件毛坯的特点及加工要求,合理设计和制作了工装,满足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形状尺寸要求。

  • 标签: 中空传动轴 汽车零件 制造工艺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离心方法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无偿献血收集的悬浮红细胞36袋(ALT〉40U·L-1),随机分为中速、变速、高速3组,每组12袋。采用人工三联袋生理盐水洗涤法,分别以不同离心速度制备洗涤红细胞,制备完毕后检测其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血浆蛋白清除率及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含量和溶血率。结果3组洗涤红细胞的红细胞回收率、血浆蛋白清除率、上清蛋白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速组洗涤红细胞的白细胞清除率、血红蛋白含量及溶血率指标明显优于变速组与高速组(P〈0.05)。结论在满足洗涤红细胞制备标准的情况下,采用中速离心方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质量较高。

  • 标签: 离心方法 洗涤红细胞 白细胞清除率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隐匿性冠心病进行诊断采取十二导动态心电图结合变速跑的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正常的心血管门诊病人50例作为检测组,再从同一时期抽取50例中年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没有采取变速跑进行十二导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组实施十二导动态心电图检测中采取3-10分钟变速跑,对两组检出阳性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结果数据表明,检测组检出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实施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隐匿性冠心病进行诊断时可以采用十二导动态心电图结合变速跑的方式,其可以促进心电图检出几率,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隐匿性冠心病 十二导动态心电图 变速跑
  • 简介:摘要汽车变速器,是一套用于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器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重型汽车变速器是应用于重型商务车和大型客车上的变速器,通常是将额定输入扭矩100千克以上的变速器。汽车变速箱在汽车中常称为“变速箱”;在工业机械中常称为“变速机”,是进行机械动力转换的机械或液压设备。

  • 标签: 市场竞争 重型汽车 变速箱 发展趋势
  • 简介:目的介绍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初步应用。方法传动矫治器分为适于安氏Ⅰ、Ⅱ类牙颌畸形的标准型和适于安氏Ⅲ类牙颌畸形的Ⅲ型。每套传动矫治器包括低摩擦力、移动范围大的尖牙托槽及其他牙托槽。传动矫治技术原理:传动力及传动效应。矫治程序:不拔牙病例矫治分为二期,拔牙病例为三期。结果矫治完成了50余例牙颌畸形,均取得了满意或良好的效果。介绍2例典型病例。结论传动矫治器及技术是高效而便捷的新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

  • 标签: 传动矫治器 传动技术 传动效应 摩擦力 持续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了低应变速率下具有三种不同初始织构的AZ31镁合金在340℃伪平面应变压缩时的晶粒取向演变规律,目标在于揭示在超塑变形条件下塑性滑移进行的程度和不同类型滑移机制进行的程度。结果表明,不仅在1(10-2s-1应变速率下,即使在4(10-4s-1应变速率(超塑变性条件)下,不同初始织构的试样中晶粒都以不同方式逐渐转到基面取向({0002}∥挤压面)附近,随应变量增大,基面织构变强。这说明塑性滑移在高温变形时起着重要作用。而基面初始织构的试样在变形过程中一直保持基面的取向,从织构演变规律上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非基面的(a+c)滑移发生,说明了常见的基面滑移仍是主要的塑性滑移机制。另外,在基面初始取向的试样中检测到晶粒发生粘滞性层流现象。

  • 标签: 取向成像 AZ31镁合金 织构
  • 简介: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应用在口腔正畸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如下唇颏突角、鼻唇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等变化、去结扎操作、上下牙弓结扎、牙齿排列整齐等时间。结果在软组织方面,两组治疗前下唇颏突角、鼻唇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去结扎操作、上下牙弓结扎、牙齿排列整齐等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应用在口腔正畸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即可改善软组织侧貌,且可快速有效减少深覆盖、打开咬合、排齐前牙,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传动矫治技术非手术治疗成功的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中软硬组织的变化,下切牙长轴IA(long axis of the lower incisors),与下颌联合长轴(颏轴)MA(long axis of the mandibular symphysis)所成角度MIA(angle between MA and IA)的变化,为骨性Ⅲ类非手术正畸治疗中确定下切牙健康目标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例使用传动矫治技术完成的骨性Ⅲ类非手术治疗病例,平均年龄(16.5±4.9)岁,平均疗程(24.6±8.8)月,男16例,女34例。在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常用的软硬组织项目以及牙轴颏轴角MIA。计算各测量项目的均值与标准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项目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建立了正常的覆盖关系,覆盖测量值从治疗前的(-1.47±1.50) mm变成治疗后的(3.77±1.12) mm。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上下唇至Sn-Pg的唇突距差,由矫治前的(-1.62±1.77) mm变为矫治后的(0.24±1.27) mm。下切牙牙长轴与下颌平面所成角L1-MP平均减少-8.54°±5.98°,发生较明显的舌倾。但治疗后牙轴颏轴角MIA为0.31°±5.42°,说明牙轴和颏轴基本一致。结论传动矫治技术能够实现轻力作用下的牙齿传动效应和牙槽骨弯曲形变效应,不仅能够解除前牙反和显著改善侧貌,而且疗效稳定。在轻力作用下,下切牙舌倾和周围牙槽骨的舌向弯曲改建同步进行,治疗后下切牙牙长轴与颏轴依然保持一致,有利于咬合力的传导,说明轻力矫治更有益于健康。传动矫治技术使非手术健康矫治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成为可能,拓展了非手术矫治适应证。

  • 标签: 传动矫治技术 骨性Ⅲ类牙颌畸形 健康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