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市无人血液配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急救用血的配送提供新途径。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完成,主要参与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构建城市急救用血无人配送系统,研制无人专用血液储存箱。利用无人系统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运送血制品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获取以下指标:(1)无人送血的飞行时间;(2)血制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温度;(3)利用百度地图软件测出道路交通的送血时间,并与无人飞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城市无人血液配送系统由智能物流无人、低温血液储存箱、无人物流枢纽站、云端运行控制平台等部分组成。浙江省血液中心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无人航线距离(2.36±0.06)km,地面距离5.8 km,从2019年4月12日到2021年1月29日共飞行27架/次,飞行时间为(6.37±0.35)min,小于人工取血来回双程所需道路行驶时间(17.00±1.94)min。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无人送血可以节省15.98-4.28 min,平均节省(10.62±1.87)min。结论城市无人血液配送系统具有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等优点,并能保证运输过程中血制品的安全,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无人机 血液运送 急救用血 城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类型的医疗器械,同时也是医生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主要工具。在当前我国的医院经营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医疗事故,这和医疗器械的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相关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人机工程学等相关内容,确保医疗器械应用更加简洁高效,进而有效规避相关方面的风险因素或者安全隐患。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医疗器械的人机工程学等相关内容。

  • 标签: 医疗器械 人机工程学 主要特点 设计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急诊内科三无人员昏迷患者的具体病因以及相对应的临床治疗方案等相关内容,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这个阶段内所收治的50例急诊内科三无人员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相关对象的昏迷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调研分析,能够充分看出,针对我院急诊内科三无人员昏迷患者而言,所涉及的病因主要包括艾滋病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性脑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相关内容。因此,采取相对应的对症治疗方法,抢救成功率达到20%左右。结论:针对急诊内科三无人员昏迷患者来说,所涉及的昏迷原因涉及多种类型,成因十分复杂,抢救率通常极低,所以在急诊内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抢救,针对昏迷的原因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和判断分析,然后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对应的对症治疗,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抢救的成功率,有效规避死亡事件出现。

  • 标签: 急诊内科 三无人员 昏迷患者 病因分析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格膳食干预下不同钙摄入量对中国健康成年人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9—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招募64名大学生(男、女性均为32名),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35 d的膳食干预研究。将64名对象随机分为补钙组和对照组,每天给予相同的饮食,同时分别给予补钙组和对照组400 mg/d的钙补充剂和安慰剂,并在干预研究的第1、3、5周采集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测血液中钙代谢相关激素[甲状旁腺素和1,25(OH)2D3]、生化指标及其代谢产物。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比较两组对象血液和尿液样本中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对象钙代谢相关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64名对象的年龄为23~28岁,男、女性均为32名;干预前补钙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均衡。补钙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钙代谢相关激素[甲状旁腺素、1,25(OH)2D3]水平和生化指标(血清钙、血清磷、糖脂代谢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健康成年人300~400 mg/d的钙摄入量短期内不会导致机体产生钙缺乏所致的健康危害。

  • 标签: 钙摄入量钙 膳食 随机对照试验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顾问、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医脉通临床指南、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科学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临床实践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量评价工具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而提取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并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及3篇RCT研究,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17条,包括准确的拔管前评估,人员设备配备,用药、体位、氧疗、气道管理以及拔管后监测等7个方面的内容。结论医护人员应选择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最佳证据,规范气管插管拔管患者的管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保障患者安全,这将对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成人 气管插管 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