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多索茶碱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1例。分别给予多索茶碱氨茶碱治疗,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多索茶碱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氨茶碱治疗组70.59%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效果优于氨茶碱

  • 标签: 多索茶碱 氨茶碱 支气管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不同效果,为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科学统计法分为多索茶碱组和氨茶碱组,每组32例。多索茶碱组患者主要使用多索茶碱药物治疗,氨茶碱組患者主要使用氨茶碱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索茶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氨茶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多索茶碱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氨茶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多索茶碱组患者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氨茶碱组患者6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多索茶碱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采用多索茶碱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相关呼吸道病情和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多索茶碱 氨茶碱 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多索茶碱氨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 2016年 9月 -2018年 8月收治的 96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多索茶碱组和氨茶碱组,每组患者 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措施,多索茶碱组患者加用多索茶碱治疗,氨茶碱组患者加用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 1秒用力呼气量( FEV1)、用力肺活量( FVC)以及呼气流量峰值( PEF)。结果 与氨茶碱组患者比较,多索茶碱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93.55% VS 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FEV1、 FVC以及 PEF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氨茶碱组治疗后比较,多索茶碱组患者治疗后 FEV1、 FVC以及 PEF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氨茶碱比较,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应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多索茶碱 氨茶碱 支气管炎哮喘 临床效果 肺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氨茶碱与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2-2019.1本院收治患者50例,随机分组,氨茶碱组与多索茶碱组,每组各25例,氨茶碱组以氨茶碱治疗,多索茶碱组以多索茶碱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多索茶碱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氨茶碱更好,安全性更高,可于临床治疗多加推广使用。

  • 标签: 氨茶碱 多索茶碱 支气管哮喘 对比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索茶碱氨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96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多索茶碱组和氨茶碱组,每组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措施,多索茶碱组患者加用多索茶碱治疗,氨茶碱组患者加用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结果与氨茶碱组患者比较,多索茶碱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3.55%VS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以及PEF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氨茶碱组治疗后比较,多索茶碱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以及PEF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茶碱比较,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应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多索茶碱 氨茶碱 支气管炎哮喘 临床效果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实施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本院,且均患有支气管扩张,在2017.06.21至2018.06.30期间录共计录入75例,按照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分组定名为参照组(n=38)、观察组(n=37),分别实施单纯罗红霉素治疗、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在数值上均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对比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时应用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方案,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氨茶碱 罗红霉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疗法治疗,综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疗法联合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比较常规组、综合治疗组疗效;血气生化监测指标;纠正呼吸衰竭的时间、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总有效75.00%。综合治疗组总有效97.50%。治疗之前,两组的血气生化监测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综合治疗组血气生化监测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综合治疗组纠正呼吸衰竭的时间短于常规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小儿呼吸衰竭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呼吸衰竭 纳洛酮 氨茶碱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使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部通气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76.67 %, P<0.05;观察患儿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可有效提高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儿肺部通气状态和血气指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急性 氨茶碱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80例 2017年 1月 -2018年 10月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疗法治疗,综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疗法联合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比较常规组、综合治疗组疗效;血气生化监测指标;纠正呼吸衰竭的时间、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 P< 0.05。常规组总有效 75.00%。综合治疗组总有效 97.50%。治疗之前,两组的血气生化监测指标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之后,综合治疗组血气生化监测指标优于常规组, P< 0.05。综合治疗组纠正呼吸衰竭的时间短于常规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小儿呼吸衰竭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呼吸衰竭 纳洛酮 氨茶碱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用低剂量氨茶碱联合甲强龙对老年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将哮喘急性发作的的40例60岁以上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用药前后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出汗、讲话方式、吸气性三凹征及肺部哮鸣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氨茶碱联合甲强龙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氨茶碱 甲强龙 老年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实施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本院,且均患有支气管扩张,在 2017.06.21至 2018.06.30期间录共计录入 75例,按照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分组定名为参照组( n=38)、观察组( n=37),分别实施单纯罗红霉素治疗、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在数值上均优于参照组,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对比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时应用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方案,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氨茶碱 罗红霉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用低剂量氨茶碱联合甲强龙对老年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将哮喘急性发作的的40例60岁以上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用药前后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出汗、讲话方式、吸气性三凹征及肺部哮鸣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氨茶碱联合甲强龙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氨茶碱 甲强龙 老年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慢肺阻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慢肺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之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之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2.98±1.15)、呼气峰流速(377.50±44.17)及治疗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肺阻,有助于缓解患者呼吸功能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氨茶碱 呼吸功能训练 慢肺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多索茶碱疗法及氨茶碱疗法实施诊治处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出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处理的老年患者98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运用氨茶碱疗法,观察组运用多索茶碱疗法。记录、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治结局。结果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超出20.41%(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的存在率显著下降14.29%(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多索茶碱疗法实施诊治处理,临床疗效甚佳,对患者病症康复进程的加快具有重大意义,且安全系数较高。

  • 标签: 多索茶碱 氨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药物治疗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呼吸暂停综合征病患,按照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氨茶碱组和喷托维林组,分别应用氨茶碱和喷托维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MSaO2、AHI水平和睡眠呼吸障碍维持时间均有改善,用药前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血清MDA、SOD、IL-6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采用氨茶碱和喷托维林治疗均能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对血清指标的检查中氨茶碱可以更好降低病人丙二醛水平、拮抗炎症反应,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呼吸机能,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老年患者 氨茶碱 喷托维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采样的方式,从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收治时间均介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按照电脑排序先后,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优化其肺功能指标,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氨茶碱 盐酸氨溴索 小儿支气管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氨茶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应用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占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7.27%,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PEF分别为(2.1±0.5)L、(72.1±11.6)%、(316.1±17.1)L/min;对照组分别为(1.7±0.8)L、(62.7±9.4)%、(279.4±15.3)L/min,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氨茶碱治疗支气管扩张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罗红霉素 氨茶碱 支气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选择氨茶碱注射剂和葡筍糖注射剂进行配伍,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及配合量,方法分别在常温二十五度,恒温三十七度时观察配对半年内药液的外观性状、pH值、紫外光谱的改变、氨茶碱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情况,从而药液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氨茶碱注射剂和百分之五的葡萄糖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比以后,在常温下二十四小时内的pH值、色泽、含量变化不大;配伍后第30天测定,pH值明显下降,颜色变深,氨茶碱及葡萄糖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之后的第60天、90天、120天、180天的测定,pH值变化小于1,外观性状的差异变化不大,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氨茶碱注射剂和5%葡萄糖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伍后,常温下放置二十四小时内,表现的稳定性较好,三十天后的稳定性表现为明显降低,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符合在临床上的使用要求。

  • 标签: 氨茶碱 葡萄糖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