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孤独和孤立于其他人可能会扼杀心脏——或者更甚是患高血压或肥胖。研究人员结合了23个独立的研究结果,要求参与者评估他们社交水平的评分。研究追踪了参与者3~21年,并指出无论是新诊断或死于心脏疾病,或者是首次发生中风。研究结果发表于2016年4月18日《心脏》杂志,研究发现孤独者或社交孤立这有29%的可能性发生心脏病发作或需要手术清楚心脏动脉栓塞。与社交能力较好的人群相比,孤独者或社交孤立者也有32%的可能性出现中风。

  • 标签: 孤独者 社交能力 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器死腔中液体残留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普通输液器和精密输液器输液患儿各80例,对输液完毕后各输液器死腔中液体残留进行测定。结果Y型精密输液器各部位死腔的液体残留和合计液体残留高于普通输液器,各部位死腔的液体残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液体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型精密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均有大量液体残留,造成小儿静脉输液减少;静脉输液器输液时应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减少死腔内液体残留,保证用药剂量充足,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 标签: 输液器 死腔 输液量 患儿
  • 简介:临床上,很多人吃药后发现效果不好,习惯性给自己加。特别是在重要工作、长假前出现感冒、头痛等“小病”,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出行计划,人们往往会自己加大药量或增加服药种类。其实这种做法效果并不好,还可能增大药物副作用。

  • 标签: 加量 吃药 药物副作用 服药种类 习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MALLS-HPGPC联用检查右旋糖酐40的分子与分子分布的方法。方法用TSKGelG4000PWXL(7.8mm×300mm)色谱柱,DAWNDSP-F激光光散射检测器、RI2414型示差折光检测仪,流动相0.71%Na2SO4溶液(内含0.02%的叠氮化钠),测定右旋糖酐40的分子及分子分布。结果本方法测定的右旋糖酐40的分子,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0.36%(n=9)。结论MALLS-HPGPC联用测定右旋糖酐40的分子与分子分布,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右旋糖酐40的分子与分子分布检查的常规分析方法。

  • 标签: MALLS-HPGPC法 右旋糖酐40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激光光散射检测器
  • 简介:摘要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的效果和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服务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院各级护理工作者皆以提供优质护理为核心工作,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护理 工作量 质量 综合评价体系
  • 简介: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患者超滤可受到腹膜功能、尿量、营养状态、透析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无残肾功能患者的超滤显然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故分析这些因素在超滤中发挥的作用可为控制PD患者体液平衡和改善其生存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78例,以UF的四位数将入选患者分成四组(UF1、UF2、UF3、UF4),再将所有患者按有无残肾功能(residualrenalfunction,RRF)分为2组,有RRF组和无RRF组。收集各项临床资料,并计算残肾Kt/V、残肾肌酐清除率(Ccr)等值。最后将具有统计意义的相关因素与总UF、有RRF组UF、无RRF组UF做多重线性回归,评估各因素在UF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无RRF患者组与UF相关的因素有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P〈0.01)和留腹时间(P〈0.05);有RRF患者组与uF呈正相关的因素有2.5%葡萄糖透析液(P〈0.01)、腹膜运转功能(D/P值)(P〈0.05),呈负相关的因素为残肾Kt/V(P〈0.01)和SGA评分(P〈0.05)。D/P值随腹膜炎发生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P和2.5%葡萄糖透析液是影响总UF的因素,D/P的影响更大;残肾Kt/V、D/P和2.5%葡萄糖透析液是有RRF者UF的影响因素,残肾Kt/V的影响最大;BMI是无RRF患者U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D/P是影响PD患者UF的主要因素,RRF是有RRF者UF的主要影响因素,BMI是无RRF者UF的独立影响因素。因而保护PD患者的腹膜功能和RRF,监测无RRF患者的体质量,避免其增长或减少过快是合理控制PD患者UF的重要方式。

  • 标签: 腹膜透析 超滤量 影响因素 残.肾功能
  • 简介:摘要随之而来的危害就是农药对食品的污染,造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过高。现今农药残留已成为中国公民膳食中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农药残留限量的制定将更趋于科学化,农药多残留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对完善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标签: 农药残留 污染途径 暴露量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降低病区不规范用电。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我科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对病区不规范用电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结果病区病房不规范用电由59.73%下降至29.74%,医务人员办公区域的不规范用电由80.55%下降至52.29%,提高了我科的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家属的节能意识,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对科室年轻同事的QCC手法的运用、协调沟通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结论运用QCC这一管理手法对病区不规范用电管理,可显著降低其耗电量,完善病区节能降耗的管理,提高了全科人员的节能降耗意识,降低科室的支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病区用电 消耗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工作测量指标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各项指标的规律,评估各项指标的影响,并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可行的神经内科工作测量指标体系。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以专家咨询理论为基础,构建神经内科工作测量指标体系。结果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了64项神经内科工作测量指标,其中包括15项专科指标,规范了神经内科工作测量指标信息管理系统。结论神经内科工作测量指标体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展开,为神经内科护理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神经内科 工作量 测量指标 内涵
  •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骨,以避免供骨区骨取出过多及降低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骨。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骨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骨缺损和游离碎骨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骨和骨缺损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骨分别为骨缺损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骨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骨较适宜。

  • 标签: 骨折愈合 植骨量 颗粒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126例患者采用轻型网片腹膜前疝修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轻型网片腹膜前疝修补手术的患者12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5.6min,平均手术出血量4.7ml,住院时间为(7.5±2.1)d,自主活动时间为(10.2±3.6)d;其中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高热、异物感等并发症。安排患者定期到我院进行复查,3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采用轻型网片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具有较好安全性,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轻量型网片 腹膜前 修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电子线补放疗(SBT)和同步推调强放疗(SIB)靶区剂量,评价两种不同的放疗方式对靶区、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及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Tis-2N0M0)患者10例,在术中瘤床放置银夹标记,将银夹所标记的范围外扩1.0~1.5㎝定义为瘤床靶区(CTVTb),胸壁和全乳腺定义为临床靶区(CTV)。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为每例患者设计了电子线补量计划和瘤床调强同步推量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和正常组织所受剂量以及体积。结果两种不同的放疗方式计划中CTV和CTVTb适形度和均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肺V20、肺V10照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V30和心脏V10照射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侧乳腺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组织器官照射体积上相差不明显。但瘤床调强同步推放疗在瘤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优于瘤床电子线补放疗,瘤床调强同步推放疗可以缩短治疗次数。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疗法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 电子线补量放疗 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