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益生菌制剂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现就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慢性肝病等常见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医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

  • 标签: 益生菌 消化系统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益生菌制剂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现就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慢性肝病等常见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医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

  • 标签: 益生菌 消化系统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一种新型疾病,呼吸系统症状往往是其最突出的表现,但随着对COVID-19的认识不断提高,消化系统症状等肺外表现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本文重点介绍COVID-19的消化道临床表现、相关的消化系统损伤及其对消化病诊治的影响,从症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发病机制等方面加以分析,以加深对COVID-19消化系统表现的理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系统 关系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筛查并探究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2d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筛查评估表),统计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结果: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9.59%(29/148),其中老年与中青年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6.53%(13/49)、10.10%(1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风险 营养不足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柔性管理在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8例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管理中是否开展柔性管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未开展柔性管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9例:行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管理满意度(98.31%)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柔性管理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资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的4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方式的4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胃肠功能紊乱,35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4例为治疗有效,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仅有28例治疗效果明显,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主要以结合患者病情采用外治和内治为治疗策略,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并使用中药治疗方法。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接受化疗干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对缓解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间收治确诊恶性肿瘤符合化疗指征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设计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化疗护理、联合针对性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事件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因治疗方案引发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对其消化系统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9年3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以上患者的分组方式以是否给予护理干预为准则,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89例,比较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症状评分。结果:接受干预后,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较,护理干预组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症状评分明显更低,P<0.05,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其改善消化系统症状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可将其应用在临床治疗工作中。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 消化系统症状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从出生时建立至稳态,是个动态的过程,易受饮食、环境、生活方式、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参与机体生理、代谢、营养、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与多个系统疾病发生相关,而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尤为密切。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展,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但其病理生理、发病机制、诊断价值及可能的治疗靶点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解郁安眠洗方中药足浴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初次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30例,其中失访15例,最后纳入115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解郁安眠洗方进行中药足浴,共10 d。足浴期间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第一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医护患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6.21 ± 11.81)、(19.64 ± 12.40)、(41.98 ± 19.16)h,对照组分别为(27.34 ± 31.47)、(35.81 ± 18.26)、(34.47 ± 16.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5.33、2.17,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试验组为(97.47 ± 4.37)分,对照组为(94.19 ± 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9,P<0.01)。医生对于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41 ± 6.25)分,对照组为(94.21 ± 5.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5,P<0.05)。护士对于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58 ± 4.53)分,对照组为(93.85 ± 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12,P<0.05)。2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安眠洗方中药足浴能够促进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中药 足浴 消化系统肿瘤 手术 胃肠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解郁安眠洗方中药足浴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初次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30例,其中失访15例,最后纳入115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解郁安眠洗方进行中药足浴,共10 d。足浴期间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第一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医护患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6.21 ± 11.81)、(19.64 ± 12.40)、(41.98 ± 19.16)h,对照组分别为(27.34 ± 31.47)、(35.81 ± 18.26)、(34.47 ± 16.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5.33、2.17,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试验组为(97.47 ± 4.37)分,对照组为(94.19 ± 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9,P<0.01)。医生对于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41 ± 6.25)分,对照组为(94.21 ± 5.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5,P<0.05)。护士对于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58 ± 4.53)分,对照组为(93.85 ± 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12,P<0.05)。2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安眠洗方中药足浴能够促进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中药 足浴 消化系统肿瘤 手术 胃肠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时段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优质组使用优质护理,比较心理状况评分、总满意度。结果:优质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常规组、总满意度(94.00%)高于常规组(80.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序运用,不仅可减轻负面情绪,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优质护理 心理状况评分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微生态制剂,以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我院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间儿科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在其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护理模式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案上联合接受饮食护理干预,统计患者临床数据,分析饮食护理模式效果。结果: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便秘、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估证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模式符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需求,该护理手段可以改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具有优势。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症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尽管大多数COVID-19患者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已有研究发现2019-nCoV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胃肠道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同时在感染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发现了2019-nCoV病毒RNA,这些结果表明2019-nCoV或许能够在胃肠道中主动感染和复制。本文总结了COVID-19的胃肠道和肝脏表现、相关的可能致病机制,以及COVID-19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消化系统 胃肠道 肝损害
  • 简介:摘要核医学在消化系统中不仅能显示脏器或病变的解剖学结构,更能提供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密度等信息。其不但在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中能与CT、MRI等检查方法互补,还在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中具有独到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诊断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摘要环境污染物可能诱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本文综述了以双酚A为代表的塑料制品增塑剂、以三氯生为代表的个人护理清洁产品类和以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为代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诱发肝细胞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可能机制与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致癌风险,今后开展环境污染物相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污染物基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环境污染物 致癌性 肝肿瘤 结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程度,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常规护理 消化系统 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