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异物患者经消化内镜治疗的路径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上消化异物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4例患者行临床消化内镜治疗的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研究64例上消化异物患者中,经消化内镜治疗成功去除异物患者62例,患者异物取出时间为16~40min,平均时间(25.8±11.3)min,整体取出率达96.87%,仅有2例因异物包埋时间过久,异物钳顿在食管内难以取出,最终中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问题。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异物患者,能够有效窥探异物分布位置、性质,从而更具针对性的实施异物处理,具有着较高的成功率,且患者操作相对安全,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异物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应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异物患者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使用内镜取出上消化异物21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患者满意度与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其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全部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异物患者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可减缓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异物 消化内镜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异物内镜下取出的配合技巧与经验。方法对内镜取出上消化异物的配合与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医护密切配合下共开展368例异物的内镜治疗,成功取除异物361例,成功率98.1%。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上消化异物内镜取出术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可免受外科手术之苦,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 上消化道异物 配合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治疗儿童上消化异物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儿童上消化异物患者46例,在氯胺酮、丙泊酚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胃镜下消化异物取出术,术前常规摄片定位。根据异物的种类、形态,选择鼠齿钳、网篮等不同种类器械予以取出。术后留院观察两日有无并发症发生,同时依据异物有无造成黏膜损伤而使用抑酸药物1~2日。结果46例异物儿童中男孩35例,女孩11例;年龄6月~8岁,其中<1岁的5例,1~3岁的30例,3~7岁的8例,>7岁的3例;误吞时间为3h~6d;46名异物患儿上消化异物共46个;46例异物中硬币异物共39例,电池3例,笔帽1例,枣核1例,回形针1例,戒指1例。异物嵌入部位食管上端41例,胃内5例。内镜下异物成功取出45例,1例由于异物(枣核)已刺破黏膜而转入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7.8%;内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病例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急诊胃镜下治疗儿童上消化异物的首选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特点。家长在日常护理中避免儿童将异物特别是硬币放入嘴里,可明显降低儿童的上消化异物的发生率。

  • 标签: 消化道异物 急诊内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取上消化异物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异物的种类、大小、部位等,选取合适的器械配合医生取出异物。结果32例异物成功取出30例,无一例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密切的护理配合有助于内镜下上消化异物的成功取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消化道 异物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总结无痛胃镜上消化异物取出术的体会。方法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根据异物异物种类、数量、位置、性状、大小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分别采用异物钳、圈套器、活检钳等器械取出。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36例(94.74%)成功取出异物。失败2例均为铁丝类异物,因异物位于食管中段,两端嵌顿在食管壁内,周围黏膜充血明显且邻近主动脉弓,遂放弃内镜操作,转外科治疗。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异物的性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良好的麻醉方法和术中规范胃镜操作,是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对于嵌顿在食管中段壁内的锐利异物,或疑及食管主动弓脉瘘、食管穿孔等情况,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 标签: 上消化道异物 无痛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消化溃疡引起消化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消化溃疡引起消化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将这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整体护理以及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NP临床护理及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治疗后,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临床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态要比对照组患者的积极向上,情绪比较稳定;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消化溃疡引起消化出血患者CNP临床护理,能够逐渐的消解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抑郁的情绪,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促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对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消化息肉术后的护理。方法针对我院68例消化息肉术后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消化息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出院。结论消化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常引起消化出血、穿孔等,严重者可发生癌变,对消化息肉患者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消化道息肉 术后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儿科消化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消化疾病(腹泻)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有100例,所有患者都接受抗感染、常规抗炎治疗,其中实验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配合利巴韦林注射液药物治疗;在患儿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通过系统的治疗之后,患儿检查结果显示为脂肪球(+—+++)有21例、白细胞少许有7例,所有患儿大便培育结果不存在致病菌,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实验组患儿有效率为92%(92/100),对照组患儿有效率为80%(80/100)。两组患儿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消化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血液标本和粪便检测能够提升患儿的腹泻诊断率,在常规感染以及抗炎治疗期间配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儿科消化疾病 腹泻 治疗措施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消化溃疡患者72例,其中男患者有42例,女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7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奥美拉唑治疗方案,而3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雷贝拉唑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做到及时记录观察所得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消化溃疡病情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消化溃疡临床治疗中,雷贝拉唑治疗方案效果更显著,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消化溃疡患者病情,因此应在临床上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溃疡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溃疡穿孔治疗的外科护理观察过程。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消化溃疡穿孔手术的27例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手术方式,制定出符合患者恢复的外科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为14例,实验组患者为13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单纯缝合修补术,实验组患者采用高选迷切加缝补。通过实验后3个月溃疡复发率的调查发现实验组发病率为11%,对照组患者为12%,经过一年的追踪观察发现对照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实验组患者的发病率。结论消化穿孔单纯修补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术后结合正规内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消化道溃疡穿孔 外科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消化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的顺序将其平均划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71例,前者给予传统内镜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给予新型内镜诊断以及EMR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检出率94.37%(67/71)明显高于参照组81.69%(58/71)(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为(4.93±0.13)d,参照组的住院天数为(13.64±1.54)d(P<0.05)。结论将新型内镜应用于消化早癌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帮助患者及时发现疾病;EMR手术治疗早癌,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医疗负担等优点,并且减少对患者的身体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技术 消化道早癌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处理小儿上消化异物嵌顿应用效果。方法50例患儿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上消化嵌顿异物并接受内窥镜治疗,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记录其内窥镜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50例上消化异物嵌顿患儿经内窥镜治疗后50例顺利将异物取出,2例患儿经内窥镜未顺利取出上消化嵌顿异物,成功率(96.00%)与失败率(4.0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0.00%。结论利用内窥镜手术可使上消化异物嵌顿患儿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成功率,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小儿 上消化道异物 内窥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方法在消化穿孔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消化穿孔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方法开展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上消化穿孔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保守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体选用何种治疗方法,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适当的选取。

  • 标签: 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 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消化溃疡患者72例,男患者有42例,女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7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奥美拉唑治疗方案,而3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雷贝拉唑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做到及时记录观察所得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消化溃疡病情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消化溃疡临床治疗中,雷贝拉唑治疗方案效果更显著,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消化溃疡患者病情,因此应在临床上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溃疡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及在上消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相关综述。方法查阅、分类、归纳白及用于上消化疾病中的文献,对其在上消化疾病中因不同原因引起疾患的临床应用加以综述。结果白及用于上消化出血、胃炎及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溃疡、药物中毒等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结论白及用于上消化疾病的治疗,其机理值得深入研究、给药剂型、方法需进一步提升、完善后能产生良好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应用前景可观。

  • 标签: 白及 上消化道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