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的意义。  方法:通过改变领导对一线护理工作者的管理思维转变,提高护士工作中意识的形态,护理机制的动态调控。  结果:护士对工作的热情度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升。  结论:通过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化,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使护士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 标签:       调动    护士     主观能动性  管理思维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口腔临床技术的发展以及口腔医疗器械和材料的更新,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口腔的管理,这样就对口腔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腔门诊护士的素质、服务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对于口腔门诊的满意度。有调查发现,我国对于口腔门诊护士的培训还不够成熟,培训内容也不够统一,除此之外,口腔科护士大多是临床出身,对于口腔临床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要想提高医院口腔科护士的整体素质就需要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分析口腔门诊护士并探究提高主观能动性的对策。

  • 标签: 口腔门诊 护士 主观能动性
  • 作者: 刘鑫 廖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刘鑫为山东大学与康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廖利民为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068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学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手段。

  • 标签: 上尿路动力学 起搏功能 肾盂内压 上尿路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的疗效以及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0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53例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是FNS方案,编为C组,另外53例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是DHS方案,编为D组,探究治疗情况。结果 手术指标方面:C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透视次数等均优于D组对应指标(p0.05)。结论 无论是FNS还是DHS,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方面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早期疗效,FNS对机体的创伤性更小,易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动力交叉钉,动力髋螺钉。
  • 简介:摘要容积动力学是在输液过程中连续多次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Hb)水平,以Hb衍生的血浆稀释度作为输入数据、尿量作为输入变量的两室组成动力学模型,适用于麻醉、手术、脱水和低血容量患者补充晶体液。容积动力学还可以量化应力、低血容量、麻醉和手术引起的液体分布与清除的变化。影响容量复苏的伴随因素很复杂,包括性别、年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平均动脉压(MAP)〕、健康与应激状态、肾功能、意识及手术麻醉状态等,可影响液体的半衰期、分布和容量。本文对晶体液在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危重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容积动力学 两室模型 血浆容量 间质液间隙 晶体液
  • 简介:【摘 要】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22.14/10万,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世界食管癌的患者近一半都是在中国[1]。食管癌术后患者常因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导致组织抗感染及修复能力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光动力疗法[2](PDT)是一种联合利用治疗光源、光敏剂和氧分子,选择性治疗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的精准靶向疗法.因此通过光动力疗法治疗,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生存时间。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食管癌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将分析影响军队文职人员志愿认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四条建议去增强文职人员认同感,把控好军队文职人员的质量,同时,做好文职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并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文职人员的成长环境。

  • 标签: 职业认同 文职人员 工作动力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我国是全球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死亡最多的国家。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可为防控措施的有效制定提供针对性的科学依据。传播动力学模型着眼于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通过增减、细分仓室来模拟真实情景开展疾病的流行规律研究,灵活度较高,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是必要的。本文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对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总结。回顾发现,现在的文献多是使用SIR动力学模型或其扩展模型(如SEIR模型),较少含有复杂的因素仓室,研究或通过对某区域的手足口病数据拟合以获得某些重要流行病学参数(如基本再生数);或对不同干预场景进行模拟,评估措施效果;或进行预测,揭示未来流行趋势;也有一些文章考虑了模型中参数的影响因素,尚无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年龄结构、人口流动、季节性与周期性、疫苗接种等因素。

  • 标签: 手足口病 数学模型 传播动力学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被称作骨关节病、磨损性、退行性、肥大性关节炎,为患病率最高的关节炎类疾病。当患者患有骨关节炎时,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晨僵)、肿大、肢体无力、活动能力下降(不同程度)等典型症状,患者常因行动不便或机体不适而产生一定的落差感与负面情绪,进而降低其交往与工作的欲望,在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骨关节炎,清除患者病变组织,已成为人们关心与关注的重点。相关资料显示,光动力疗法具有创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无药物不良反应、有效清除病变组织等优点。为此本文将对光动力疗法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与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骨关节炎患者 光动力疗法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近些年,光动力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提升,能够有效针对临床中大多数难治性皮肤疾病展开治疗。我国每年仍存在大量皮肤疾病患者遭受疾病折磨,光动力治疗的出现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痛苦,改善疾病现状,而且在短时间内能让患者恢复到日常生活中,在此类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来调整光源和照光参数,因此,对光源和照光参数的选择在光动力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阐述如何正确调整照光参数以及光源,并对现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现内容如下。

  • 标签: 皮肤疾病 光动力治疗 光源和照光参数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病颈痛治疗中动力灸的作用以及护理要点。方法 于19年度的1月至21年度的1月纳入102例因颈椎病颈痛而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两组均采用动力灸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常规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实施综合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模式实施效果。结果 常规组与观察组护理配合得分相比前者较低、后者高,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动力灸 颈椎病 颈痛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与微波联合应用于肛周尖锐湿疣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70名肛周尖锐湿疣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对照组应用微波联合光动力疗法。观察组除与对照组配合使用外,还强化了护理干预。两组病人都接受了微波疗法。所有病人在6个月后接受评价。结果:试验组32名患者全部有效,4名患者在随访半年后出现复发,占15.12%;对照组29例完全缓解,15例(45.26%)出现复发。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比较无明显差别,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强对肛周尖锐湿疣的护理干预,对其进行光动力和微波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微波治疗 肛周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近些年肛管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治疗尖锐湿疣方法较多,但暂无可以彻底根除的方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利用光敏剂和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新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笔者对ALA-PDT的作用机制、ALA-PDT治疗肛管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尖锐湿疣 肛管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线粒体动力学影响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随增龄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加速了老化进展,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为止,衰老和线粒体动力学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分析了线粒体动力学与衰老的关系,探索了线粒体动力学对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研发衰老相关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 标签: 线粒体 线粒体动力学 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动力仪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GI-1型胃肠动力仪治疗两个疗程,一共20天,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45例显效有20例,有效10例,改善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45例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改善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7%,P

  • 标签: 胃肠动力治疗仪 功能性便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尿动力学检查中经常出现异常的压力曲线图像,严格实时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查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268例患者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规范操作,出现的影响因素及时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消除,提高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实行质量控制不仅能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了准确可靠的尿动力学数据。结论 高质量的尿动力学检查,对获取的数据易于阅读分析且能解释患者的临床问题,为临床诊断、治疗、评估手术指征和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尿动力学检查 技术规范 实时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状混合痔采用PPH治疗对其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参照组40例为传统外剥内扎方法,探析组40例为PPH治疗方法,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影响。结果:治疗后,探析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探析组肛肠动力学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治疗,创伤更小,还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对肛肠动力学影响较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PH 环状混合痔 肛肠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