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间歇性房内传导阻滞的报告较多,但右房肥大注射西地兰后出现高耸P波和双峰P波及房室交接性心律实属罕见。患者男,5岁。因活动后气急3个月,发烧、咳嗽、气促6d收入院。体检: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6cm,肝颈……

  • 标签: 间歇性结间束传导阻滞 间歇性房间束传导阻滞 病例报告 心电图
  • 简介:房室传导阻滞(简称AVB)在体表心电图(简称ECG)上无法判断其精确部位,只有依赖希氏电图才能确诊,而希氏(简称HBE)阻滞合并支复合系统病变报道甚少,我院自1985~1999年共做了444例心内电生理检查,其中386例是AVB、支阻滞(RBBB)的病人,但希氏阻滞只有28例(7.2%)。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希氏束电图 复合系统 心电生理 四川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病 束支阻滞
  • 简介:自60年代有人提出左支前分支传导阻滞的概念之后,很快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左支前分支传导阻滞现已为常见的诊断。今将我们所收集的127例左支前分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92人,女性35人,男:女=2.7:1,其中76岁以上5例,占3.8%,25岁以下5例,占3.8%,56~65岁34例,占26.7%为本组比例最高。QRS平均电轴显著左偏,113例在-30°~-70°之间,占88.9%,-70°以上的仅14例,

  • 标签: 左束支前分支阻滞 心电图
  • 简介: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并不少见,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左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近遇1例交替性左支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从心电图表现的正常QRS形态与左支阻滞QRS形态进行比较,给予该种类形的心电图提供1个较为直观的心电图鉴别指标.

  • 标签: 左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苍蝇是人们熟悉而又厌恶的昆虫,它的有无和多少,反映了环境卫生的好坏,影响到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卫生城市的建设.在大力倡导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今天,城市蝇类作为重要的卫生害虫之一,对它的防治已得到普遍重视.

  • 标签: 杀蝇药械 灭蝇棒 室内卧放窗台式 走廊悬吊式
  • 简介:牙周炎是牙菌斑和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患,龈下菌斑中某些厌氧菌是牙周炎的主要病因。国外报道口腔感染中90~100%是厌氧菌的感染.国内报道牙周脓肿厌氧菌感染率高达80~100%。我科自1990年2~4月中,采用了华西医科大学的甲硝唑治疗本病30例46个部位,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治疗 甲硝唑 牙周炎 牙周病 体会 口腔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神经膜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其中3例术后骶神经疼痛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1例以麻木表现者无明显变化,憋气及改变体位时无明显疼痛.3例2~3个月恢复.随访2个月~5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神经膜囊肿临床少见,MRI仍是最灵敏、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有典型骶神经根症状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囊肿切除或部分切除、囊肿内减压术,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神经束膜囊肿 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技术 治疗方法 影像学特点 回顾性分析
  • 简介:在DME大量生产时主要考虑用天然气作燃料,2.1天然气为原料的DME生产,CO十3H2←→CH30H十49.4kJ/mol 脱水反应(DME合成反应)  

  • 标签: 新燃料 燃料二甲醚
  • 简介: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无右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对照组)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LVEF和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CK峰值1530±1069U/L及CK-MB峰值239±165U/L明显高于对照组956±713U/L及117.1±60.6U/L,P<0.01.观察组Killip平均级别(2.55±0.95)明显高于对照组(1.71±0.82),P<0.01.观察组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0%,明显高于对照组3.8%P均<0.01.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30%显著高于对照组7.1%,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危险,预后不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本文对一系列生后不同年龄小白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发育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发育过程基本呈现4个阶段、各阶段都伴数量、长度及交联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本结果有助于对哺乳动物毛细胞静纤毛形态发育及此过程中结构-功能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 标签: 耳蜗成熟 毛细胞 静纤毛束
  • 简介:对临床送检的尿液、痰咽拭子、伤口、脓液等标本共6310件,分离出细菌2266株,其中非白喉状杆菌50株,占细菌阳性检出数的2.2%,分布以伤口、脓液为主,且有逐年增高趋势。非白喉状杆菌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细菌 条件致病菌 非白喉棒状杆菌 检验
  • 简介:患者男,83岁.因长期饮酒出现上腹部灼热不适,突然黑便来院就诊.体检:T36.5℃,P74次/min,BP125/75-mmHg,R17次/min,神志清,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肾功能不全,尿量少.

  • 标签: 房早 室内差异传导 左束支阻滞型 心电图 窦性心律
  • 简介:我院从1985年开始,应用鲁克氏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脱位并截瘫5例,效果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0~42岁。均为外伤性胸椎不稳定骨折并截瘫,T6.71例、T102例,T71例,T91例。均为不完全性截瘫。屈曲压缩型2例,爆裂型1例,骨折脱位型2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2例,塌方砸压伤1例。就诊时间最短5小时,最长22小时。

  • 标签: 胸椎骨折 鲁氏棒 内固定治疗 骨折脱位 不完全性截瘫 硬膜外腔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右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AM重患者共240例分为AM重伴RBBB组和不伴RBBB组.根据RBBB发生的时间、持续间期以及是否合并左支分支阻滞将前者分为新发生RBBB、陈旧性RBBB、持续性RBBB、短暂性RBBB、双支阻滞和单纯性RBBB6个亚组,观察各组的临床经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AMI伴发RBBB26例,占10.8%,与不伴RBBB比较,其CK峰值、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0.01).RBBB组高发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非源自陈旧性RBBB和单纯性RBBB,而是来源于新发生RBBB和双支阻滞.新发生的持续性RBBB住院病死率最高,为50%,短暂性RBBB为11.1%,而持续性RBBB的再灌注治疗率较短暂性RBBB明显降低(25%vs88.9%,P<0.05).结论AMI患者伴发RBBB提示预后不良.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 再灌注治疗
  • 简介:近年来,以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为特点的腹腔镜手术已越来越多地被患者所接受。以往在此类手术中,创面弥漫性渗血的止血问题较为棘手,往往需要中转剖腹手术。自从氩气凝血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后(以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及卵巢囊肿剜出术为主),这一问题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解决。在使用过程中,腹内压均有急骤升高而引起患者的心率、呼吸和高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实现及时、处理迅速而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 标签: 氩气束凝血器 腹腔镜手术 护理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