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国内外患者尊严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尊严的定义、患者尊严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现状、尊严理论模型和评估工具以及维护患者尊严的举措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在尊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提升公众对患者尊严的认识。

  • 标签: 综述 尊严 影响因素 尊严模型 尊严疗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肺结节被大量检测出,逐渐成为胸外科的工作重心。手术切除的肺结节中,相当一部分是良性肺结节。部分良性结节影像学表现类似恶性,易被误诊。该文概述了良性肺结节的种类、影像、病理等临床特点,旨在促进对良性肺结节的认识。

  • 标签: 肺结节,良性 影像 病理 手术
  • 简介:摘要核心胜任力是护理人员必不可少的能力。从护士核心胜任力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我国在护士核心胜任力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及与国外的差异性,以期为未来临床护士核心胜任力的提升及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护士 核心胜任力 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真性小眼球是指眼球体积明显小于正常眼而不伴有其他眼部畸形或全身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眼轴明显缩短、高度远视、巩膜增厚等。该病临床虽罕见,但其常常合并有闭角型青光眼、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危害十分严重。真性小眼球可以自发缓解或反复发作,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全身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而手术中及手术后又易发生出血、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及葡萄膜渗漏等并发症,预后通常较差。深入了解真性小眼球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和治疗进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知,从而避免并发症的漏诊及误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案,对该类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小眼/遗传学 葡萄膜疾病/并发症 青光眼 综述
  • 简介:摘要在战斗中,由爆炸性武器引起的轻度冲击性脑损伤是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并对参战人员的神经和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爆炸冲击性脑损伤的诊断还需进一步明确,同时治疗方面必须考虑其是战争环境下发生的普遍性创伤和精神共病。笔者就军事人员爆炸冲击性脑创伤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及临床分类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爆炸冲击波 脑损伤 机制 诊断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污名在有精神疾病相关经历群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是精神卫生领域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将从精神疾病污名的概念和分类、研究与测量方法、目前的现状和其导致的不良后果4个方面进行阐述与概括,以期为今后开发量表、探索机制和制定干预政策提供方向和思路。

  • 标签: 精神病 污名
  • 简介:摘要多胎妊娠延迟分娩(DID)是指多胎中的一胎(胎儿1)在中孕期,特别是胎龄≤24周时发生流产或早产后,孕妇子宫收缩逐渐减弱,宫口逐渐回缩,甚至宫颈管闭合,若及时采取措施,则可使宫内留存胎儿在宫腔内继续妊娠数天,甚至数周,待其各器官进一步成熟后再娩出。目前,随着女性受孕年龄增加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多胎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多胎妊娠发生胎儿1流产或早产后,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的成功率也逐渐增高。多胎妊娠DID的适应证包括胎儿1于胎龄≤24周时分娩后,母体宫缩消退,不伴胎膜早破(PROM)、绒毛膜羊膜炎、严重阴道流血、可疑胎盘早剥及其他严重内科与外科合并症,宫内留存胎儿无胎儿宫内窘迫、先天畸形等。目前,DID临床处理措施包括:高位结扎胎儿1脐带,采取宫缩抑制剂抑制母体宫缩、抗菌药物预防母胎感染、宫颈环扎术及对母胎进行严密监护,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后,分娩时机掌握,非常重要。笔者拟就多胎妊娠胎儿1于胎龄≤24周时分娩后,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的必要性、适用人群、临床管理、临床处理流程及多胎妊娠DID胎儿妊娠结局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妊娠,多胎 妊娠保持 延迟分娩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 绒毛膜羊膜炎 妊娠结局 胎儿器官成熟度 孕产妇
  • 简介:【摘要】 文献回顾临床护士行为能力的评价工具及影响因素等,为提高护士行为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护士 行为能力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角膜病变和表面严重损伤引起的角膜疾病是造成眼盲的重要因素,移植手术仍然是最常见的角膜治疗方式,但因角膜供体的短缺,需要寻求合适的角膜替代物。近年来,角膜损伤修复和再生有显著地进展。如今,全层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移植术等均可在治疗角膜盲方面成为我们可用的手段。该综述主要讨论角膜损伤修复类型和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抽动障碍是儿科常见神经精神疾病,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是抽动障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个体化地把握其应用指征,药物的选择亦需要权衡获益与风险。现对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行概述和评价,旨在获取相关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当前最佳证据,以提高临床用药决策水平。

  • 标签: 抽动障碍 药物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碎片化学习现状,探讨碎片化学习在医学研究生学习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5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9级14个专业的293名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医学专业碎片化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9.5%(233/293)的研究生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65.9%(193/293)的研究生认为碎片化学习对其专业学习利大于弊;59.7%(175/293)的研究生表示碎片化学习在学习方面提供的帮助有限。医学研究生认为碎片化学习在医学专业学习中具备的前3位优势是:碎片化学习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83.3%(244/293)];学习资源丰富[59.7%(175/293)];知识新颖,时效性强[50.5%(148/293)]。碎片化学习在研究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知识掌握不牢固[68.3%(200/293)];学习内容不系统[63.1%(185/293)];时间被分割,难以集中注意力[46.8%(137/293)]。结论医学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但其碎片化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碎片化学习具有提高时间利用率、学习资源丰富、知识新颖的优势,但是研究生的碎片化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均有待提高。

  • 标签: 碎片化学习 专业学习 医学研究生 调查
  • 简介:摘要 : 肿瘤病患的生存质量以及临终关怀方面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优终优逝也是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就肿瘤病患的临终心理方面所容易出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这方面病患的临终心理护理的意义,且总结了对病患心理变化产生影响的有关因素,提出了护理干预的方案,以期为增加我国肿瘤病患临床关怀的护理质量给予参考。

  • 标签: 肿瘤 临终关怀 心理护理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医疗水平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创伤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医疗问题,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0%,这比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出32%。儿童创伤在我国是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表明,儿童创伤多见于婴幼儿,这与低龄儿童缺乏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有关。据统计,有1/3~1/2的创伤死亡发生在现场,甚至最先进的创伤救治体系也没有任何抢救的机会,这些死亡只能由预防措施来减少。因此,婴幼儿创伤重在预防,创伤预防不仅对进一步降低创伤所致的死亡和残疾至关重要,还可以优化国家医疗资源的利用,降低创伤对国家生产总值的影响。但目前人们创伤预防的认识尚不足,且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就婴幼儿创伤的种类、流行病学现状、创伤预防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制定婴幼儿创伤预防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婴幼儿 创伤预防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筛查是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也是防治的重要策略。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对国内外胃癌筛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胃癌筛查地区主要在亚洲东部,筛查方法以胃镜检查和指示性活检为主,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及以上。开展高危人群筛查,是中国胃癌防治的重点。

  • 标签: 胃肿瘤 筛查 胃镜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幽门螺杆菌 磁控胶囊胃镜
  • 简介: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培训方式进行综述,分析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内涵,目前培训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培训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综述 护理 临床决策能力 培训 模拟
  • 简介:摘要在肿瘤放疗中,图像引导技术对于提高放疗精确程度至关重要。超声图像由于具有实时性、可重复性、无辐射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放疗的摆位验证及自适应治疗中。本文就超声图像引导技术在放疗中的应用进行归类与分析,并介绍其最新进展。

  • 标签: 肿瘤/超声引导放射疗法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蒙古族传统蒙医药知识作为民族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在治病保健等卫生医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蒙医药行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同时其保护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蒙医药政策对于保护和发展蒙医药事业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关于蒙医药行业的政策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部分,但在制定体系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需要从扩大政策参与主体和完善政策评估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 标签: 蒙医药 政策 体系建设
  • 简介:摘要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开始进行探索性胃癌临床研究。近10年来,开展的研究项目显著增加,其中,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如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系列研究]、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热点问题(5010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CGOG1001试验和RESOLVE系列研究等)、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DRAGON研究)及高质量大数据集成的真实世界研究等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较少、研究回报率较低、科研数据质量和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亦应看到,我国胃癌临床研究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包括人群基数大、案例丰富、进展期胃癌占比大等,均有利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开展。未来我们应紧跟国际前沿并结合国情,深化临床研究,让更多中国元素被引入国际胃癌各大指南之中,推进我国胃癌诊疗整体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临床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