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管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一种治疗手段。准确测量根管工作长度是根管治疗成功的一个关键。测法是借助特殊的仪器——根管长度测量仪来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一种方法。根管长度测量仪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原理的阶段。现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双频交流信号的根管长度测量仪。原理就是测量两个不同频率的电流(8kHz和0。4kHz)经过根管的电阻比值,通过微处理器分析后显示锉尖的位置。为临床上更准确使用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电测法 测量 根管
  • 简介: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掌握神经生理学诊断技术规范,从本期起将连续刊登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王心刚主任医师编著的,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神经生理诊断技术规范》一书的全部内容,供学习参考。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学 诊断技术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 河南省 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行静脉麻醉,内镜下行高频切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48例结肠息肉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全部成功切除息肉,并顺利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结论结肠息肉于内镜下高频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预防并发症。

  • 标签: 结肠息肉 电凝电切术 内镜 静脉麻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子结肠镜高频切治疗结肠息肉的可行性、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2010年1月一2012年l2月对900例息肉采用OlympusCF-240I电子结肠镜行内镜治疗,疗效果。结果成功进行结肠镜凝、切结肠息肉900例,无1例穿孔和灼伤。术中、术后迟发出血54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结肠镜高频切治疗结肠息肉简单、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相比,结肠镜高频切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 标签: 结肠镜 高频电凝电切 结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结肠息肉患者采用肠镜下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4例结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肠镜下高频切除术,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切术的相关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所有患者治疗结肠息肉的优良率达到93.1%,治疗效果较优。结论高频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治疗效果较好,再配以合理的手术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息肉 肠镜 电凝电切除术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仿生物理技术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子宫脱垂POP-Q分度Ⅰ的2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例,甲组采取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刺激治疗,乙组进行盆底仿生物理康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明显优于乙组。结论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刺激治疗可全面改善盆底功能,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仿生物理技术 穴位 电刺激 子宫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老年胃息肉疾病应用胃镜下切术联合心理护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胃息肉老年患者200例,均等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胃镜下凝切除术,试验组应用胃镜下切除联合心理护理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人数,以及患者的心理综合评分。结果数据发现,试验组老年胃息肉经过胃镜下切术联合心理护理后出现恶心呕吐、胃穿孔、胃溃疡、局部出血等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别,P<0.05。两组患者的心理综合评分可知,试验组护理期间的心理评分为8.9±0.6分,对照组心理评分为5.7±0.4分。结论临床针对老年胃息肉患者应用胃镜下切术联合心理护理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

  • 标签: 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心理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经历了不平静的时期,在2017年年初,国务院对B证和C证的审批做了取消,对准入门槛进行了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药商的关注力度逐渐增大。然而,现阶段医药商发展只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仍然令人堪忧,本人将对医药商发展的现状和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医药电商 生存法则 亟待更新
  • 简介:摘要DSA已广泛应用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和肿瘤的检查和介入治疗,DSA检查是所有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参考,介入放射测量技术作为DSA后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凭借自身在测量精度与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已成为DSA后处理测量的主流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DSA的技术优势,为诊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参考,文章从不同维度出发,对DSA技术原理进行厘清,在相关理论原则的框架体系下,推动DSA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以满足临床医学介入诊疗的使用要求,构建起现代化的DSA后处理测量体系。

  • 标签: DSA 系统测量 测量技术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手术过程中对切综合征的预防相关内容。方法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手术中进行低压冲洗,并且严格控制手术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同时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和预防。结果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切手术治疗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过性的高血压、情绪烦躁和呼吸急促等综合征先兆,迅速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并且结合10%的氯化钠进行静脉滴注,其余均属于正常范围,5例患者的手术时长在90~118min,其与患者的手术时长均不超过80min,并且手术过程中的输液量在400~900ml,平均为587.4ml。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切手术过程中避免出现切综合征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状况的调整,并且做好灌洗工作,另外在手术中保持引流管通畅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出现切综合征先兆的患者及时处理,对患者的预后非常有益。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电切综合征 预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凝、切治疗息肉及并发出血后,止血的护理配合,总结护理在止血前、后的重要性。方法对42例患者经病理排除恶性消化道息肉患者行息肉治疗并发出血出现出血。均在内镜下行止血术。护士在术前做好患者和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操作医生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护理;对18例患者在内镜直视下对出血灶使用冰盐水100ml+去甲肾上腺素80-20g喷洒止血。9例患者在内镜下使用0.9%NCI5u+肾上腺素1mi注射3-5点止血;15例患者在内镜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夹闭止血。结果治疗成功率和根治率达10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1例传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效果好,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结论护理工作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并发出血,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并发出血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高频电凝 电切 消化道息肉 出血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并记录观察。结果行切术前、术中及术后均采取了相应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采用尿道膀胱肿瘤切术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保证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电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采用经尿道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尿道汽化切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及治疗后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汽化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少,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多卡因对丙泊酚与琥珀胆碱麻醉时休克脑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7月本院收治的精神病住院患者3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20~60岁患者按年龄从小到大间隔10岁配伍成四个区组,分别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成五个处理组,即预注生理盐水组(A组),利多卡因0.50(B组)、0.75(C组)、1.00(D组)、1.25mg/kg组(E组)。依次静推丙泊酚1.5mg/kg,氯化琥珀胆碱0.8mg/kg,电休克治疗,记录各组患者脑发作时间(ESD)、运动抽搐时间(MSD)、ADEQ值及不良反应。结果D组和E组ESD值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SD和ADE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与ESD呈负相关(r=-0.967,P<0.01)。结论在预防改良休克(MECT)丙泊酚和氯化琥珀胆碱注射痛、肌痛时,利多卡因推荐剂量为0.75mg/kg。

  • 标签: 利多卡因 改良电休克 脑电发作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刺激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脑血流以及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中神经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以及生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干听觉诱发I级、Ⅱ级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刺激可以明显的改善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脑血流、生理情况。

  • 标签: 盐酸纳洛酮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出血昏迷 脑血流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盆底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之间收治的40例因压力性尿失禁而运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的患者,在治疗3周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尿垫实验的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压力性尿失禁排尿量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有效率达70%,治疗3个月后治疗有效率达87.5%。结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治疗时采用盆底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在妇科临床工作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垫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后静态和动态肌值及2、4、6个月的FMA得分和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实践。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和等离子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7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等离子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0.01±26.15)ml、并发症发生几率2.78%;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96.70±37.60)ml、并发症发生几率19.44%。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和等离子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均值得肯定。但后者出血量更小,安全性更高。因此临床可视患者的需求,首选等离子切术治疗。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等离子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