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游离骨移植技术是解决骨缺损的较好方法,但会造成供的骨缺损及可能的功能问题。本文设计实施了在游离腓骨移植术中,切取腓骨时保留下一小部分相连的皮质及骨膜,以便于供以此连续性的骨皮质及骨膜为基础,逐渐长出新骨并最终修复供的腓骨缺损,减少了骨移植对供的破坏,弥补了游离骨移植技术的主要弊端,从而引发并探讨了骨移植手术的经济及供再生的理念。

  • 标签: 游离移植 腓骨移植 供区连续性皮质 骨瓣供区经济及再生学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济南市莱芜老年人群带状疱疹发病情况及经济负担。方法于2019年7—9月,以济南市莱芜作为研究现场,将5个社区中1959年7月1日 前出生的8 3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纳入研究。同时,对2017年7月1日以后发病的220例病例开展疾病经济负担调查。采用带状疱疹发病情况和经济负担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群带状疱疹发病及经济负担。结果8 300名研究对象年龄为(71.46±6.71)岁;男、女性分别占44.10%和55.90%。发病年龄在60岁及以后的累计发病率为73.61‰,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和≥80岁年龄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28.03‰、71.26‰、86.09‰、93.48‰和88.10‰;2014—2018年年均发病率为9.49‰,年发病率分别为7.59‰、7.23‰、8.43‰、10.24‰和13.98‰。2017年7月1日以后发病的220例带状疱疹病例费用为(2 626±667)元,M(Q1,Q3)为715(303,2 358)元。其中,门诊病例费用为(1 329±1 835)元,M(Q1,Q3)为560(300,1 320)元;住院病例费用为(14 303±16 571)元,M(Q1,Q3)为8 190(4 368,15 160)元。结论带状疱疹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可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疱疹,带状 发病率 横断面研究 经济负担
  • 简介:【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独一味、大花红景天、卷叶黄精、羊齿天门冬等藏药植物资源的开发现状、可持续利用对策进行分析,发现藏药植物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有重开采、轻保护的现象,而且藏药植物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培育工作等均有待完善,故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农牧民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藏药资源保护意识,并规范藏药产业的法律法规,大力力度培养藏药培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藏药植物资源利用研发资金的透入等,为藏药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 标签: 藏药植物 资源开发 可持续利用
  • 简介:【摘要】大理白族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条件。白族民俗旅游是大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白族旅游发展较早,特色突出,得失参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系统研究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的特点和形式,分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可以为大理民族文化旅游的后续发展和其他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大理 白族文化 旅游 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获得我国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asic core promoter,BCP)、前C和C序列特征,为进一步阐明该区域与OBI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6—2018年全国18个省、自治和直辖市的43家血站实验室,经日常检测后HBV DNA阳性的血浆样本。经实验室确认后HBsAg阳性样本和OBI样本各入组不少于200例,针对HBV BCP/前C、C和S进行半巢式或巢式PCR和Sanger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完成测序417例样本,其中HBsAg阳性样本216例和OBI阳性201例,均为基因型B和C。HBsAg阳性组该区域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OBI组。在B基因型中仅发现1个OBI高频突变A1896G,在C基因型中发现T1762A/A1764G、T1803A/G、A1986G、T1866A(D22E)等OBI高频突变。在C基因型中发现的前Cε-反式作用元件区域(1 847-1 907 nt)突变G1888T可能会改变前基因组RNA的茎环结构,从而影响其的转录。此外,还在OBI组首次发现了BCP1 756-1 775 nt缺失突变,可能会直接影响HBsAg和HBeAg的表达,从而导致OBI的发生。结论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OBI献血者中BCP、前C、C的序列基本特征,发现HBsAg阳性组该区域突变频率显著高于OBI组,TA缺失突变和G1888T可能会导致OBI的发生。

  • 标签: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区 前核心区 核心区
  • 简介:【摘要】:丹参是常见中药材,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丹参多为人工培育,山东出产的丹参品质较佳,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对肝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都有治疗作用,丹参药渣也有极大再利用潜力。

  • 标签: 丹参 丹参酮 丹酚酸 血瘀
  • 简介:摘要1例双眼上睑肿胀2年余的19岁患者就诊于眼科,查体发现双眼上睑及泪腺质地中等活动性良好的肿物,眼眶MRI显示双侧泪腺明显增大并前移,左侧为著。先后两次入院行左、右眼眼眶肿物摘除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Rosai-Dorfman病。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身体状态良好,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泪器疾病 眶疾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窦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细针 Rosai-Dorfman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颈部Ⅱ及口腔靶优化对治疗效果、涎腺功能、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放疗组(对照组)25例及口腔、颈部靶优化组(观察组)25例。两组均采用IMRT同步铂类药物化疗,对照组行双侧颈部Ⅱ~Ⅳ淋巴引流照射(颈部淋巴结阳性侧包括ⅠB),双侧颈部Ⅱ给予肿瘤剂量60 Gy照射(阳性淋巴结予推量照射);观察组进行靶优化,其中健侧颈部(无阳性淋巴结侧)ⅡB给予肿瘤剂量50 Gy照射;观察组口腔结构勾画为危及器官并限制平均照射剂量(Dmean)<32 Gy。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受照射剂量、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情况、远期(放疗结束6个月以后)口干反应情况、客观缓解率(ORR)、局部复发率(LRR)、3年总生存(OS)率差异。结果对照组健侧腮腺Dmean为(29±4)Gy,接受34 Gy照射体积占比(V34)为(48±5)%;观察组健侧腮腺Dmean为(23±3)Gy,V34为(4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4、4.98,均P<0.05)。对照组口腔Dmean为(35±6)Gy,接受30 Gy照射体积占比(V30)为(36±5)%;观察组口腔Dmean为(29±4)Gy,V30为(2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5.98,均P<0.05)。对照组≥Ⅱ级急性口腔黏膜不良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持续时间≥2周发生率分别为64%(16/25)和76%(19/25),观察组分别为36%(9/25)和40%(10/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2、6.65,P值分别为0.048、0.009)。≥Ⅱ级远期口干反应对照组为72%(18/25),观察组为44%(1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44)。对照组ORR、LRR、3年OS率为分别为80%、28%、48%,观察组分别为76%、24%、44%,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849)。结论口咽癌IMRT中口腔及颈部Ⅱ优化能改善涎腺功能,进而减轻患者口干反应及口腔黏膜反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同时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

  • 标签: 口咽肿瘤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涎腺功能 辐射损伤 靶区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系统12点法穿刺联合常规靶向穿刺活检和造影靶向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的163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82例)和B组(81例)。A组采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系统12点法穿刺联合可疑点穿刺活检术,B组采用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经会阴系统12点法穿刺联合可疑点穿刺活检术。比较两组穿刺总针数、平均针数、病理阳性针数、前列腺癌检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的穿刺平均针数、病理阳性针数、前列腺癌检出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组的血尿、血精、低热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无统学意义(均P>0.05);B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经会阴系统12点法穿刺联合可疑点穿刺可减少穿刺针数,提高穿刺阳性率和前列腺癌确诊率,可一定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针吸 超声检查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鼻咽癌N0-N1期患者Ⅱb淋巴结预防照射剂量CTV60Gy优化至CTV50Gy的安全性以及对腮腺保护的剂量优势和临床价值,了解PET-CT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5 mm但<10 m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N0-N1期初治非转移鼻咽癌157例,其中104例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进行上颈部Ⅱb临床靶优化,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复发模式,配对t检验比较剂量优化前后靶及腮腺剂量参数差异。结果N1期行对侧单颈Ⅱb优化60例,行双颈Ⅱb优化25例(仅咽后淋巴结转移者);N0期双颈Ⅱb优化19例。共有3例患者出现颈部复发,均在高剂量区内。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3.3%,淋巴结无复发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1%、91.3%、88.5%和80.8%。颈淋巴结复发与鼻咽局部复发有关,与咽后淋巴结状态无关。14例患者Ⅱb区内有可疑阳性颈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平均为7.1(5~9)mm,其中11例PET-CT阳性,平均SUVmax为2.96(2.5~3.3)。优化后肿瘤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的Dmean、Dmax、D50%、V26Gy显著低于常规计划(P<0.01)。结论鼻咽癌N0-N1患者进行ⅡbCTV60Gy至CTV50Gy的剂量优化是安全的,腮腺及颈部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明显降低,对于未达诊断标准的小淋巴结需要结合PET-CT及DWI等多模态成像进行个体化处理。

  • 标签: 鼻咽肿瘤 调强放射疗法 临床靶区 颈部淋巴结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放疗是淋巴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在不同病理亚型、不同化疗反应患者中可以实施根治性、巩固性或姑息性放疗。随着化疗演进和对放疗长期不良反应的研究,近10年淋巴瘤放疗靶和剂量发生巨大变革。本指南针对中国发病率较高的淋巴瘤亚型,选择放疗科最常见的淋巴瘤放疗情形,结合国内外研究数据、当今国内外指南和专家意见,以当前最优化的放疗实施流程为目标,建立从体位固定、靶勾画、处方剂量到计划制订和评估的标准操作流程,以推动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放射疗法 淋巴瘤 指南 靶区勾画 放疗计划
  • 简介:摘要鼻咽癌的生物学行为决定了其靶范围大且极度不规则,并被周围众多危及器官包绕。调强放疗技术能够满足肿瘤靶肿瘤体积高剂量覆盖的同时,对周边正常组织进行很好的保护。以调强放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使得鼻咽癌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鼻咽癌靶的准确定义和优良的计划设计是保证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的基础。为推动鼻咽癌调强放疗在中国的普及和同质化应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组织国内大放疗中心编写了鼻咽癌靶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本指南以已发布的国内外相关标准为依据,涵盖鼻咽癌诊疗常规,靶定义、靶勾画图谱和治疗计划设计等方面,旨在为国内各医疗单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一致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鼻咽肿瘤 调强放射疗法 靶区定义 靶区勾画 计划设计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皮肤热损伤模型,并探究热损伤对大鼠皮肤choke血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1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应用100 ℃沸水对位于大鼠背部的三血管体穿支皮肤按实验分组接受10、15或20 s烫伤,每组38只。烫后应用激光散斑灌注成像技术监测皮肤血液灌注变化,采用明胶-氧化铅灌注观察皮肤血管网的密度变化,通过组织学验证各组的热损伤深度并观察其对皮肤choke血管的影响和血管再生情况。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学染色验证了100 ℃沸水接触皮肤10、15、20 s分别对大鼠背部皮肤造成了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的热损伤。激光散斑灌注成像显示,在烫后第7天,热损伤10 s组的血流灌注量恢复至烫前水平[皮肤血流散斑流速指数(SFI):143.25±30.40 vs. 140.28±26.35,P=0.828],热损伤15 s组SFI较烫前略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20±10.30 vs. 119.31±9.66, P=0.072),而热损伤20 s组SFI较烫前明显减低(67.49±19.93 vs. 136.37±18.96, P=0.001)。明胶-氧化铅灌注显示,在烫后第14天,热损伤10 s组血管密度恢复至烫前;热损伤15 s组血管密度略高于烫前水平;热损伤20 s组血管密度明显低于烫前水平。组织学染色显示,在烫后第7天,热损伤10 s组微血管密度[(29.16±2.38)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696]和管径[(35.61±2.49) μm vs. (41.74±3.31) μm, P=0.938]较烫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热损伤15 s组微血管密度高于烫前[(36.68±4.65)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027],而管径较烫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8±4.97) μm vs. (41.74±3.31) μm, P=0.058];热损伤20 s组与烫前相比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0±2.27)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407],管径小于烫前[(37.57±5.33) μm vs. (41.74±3.31) μm, P=0.001]。结论浅Ⅱ度热损伤对choke血管无明显影响;深Ⅱ度热损伤刺激choke血管新生,三血管体穿支皮肤的血液灌注可恢复至近似正常水平;Ⅲ度热损伤严重损伤choke血管,三血管体穿支皮肤血液灌注无法恢复。

  • 标签: 瘢痕 热损伤 choke血管 三血管体穿支皮瓣 皮肤血液灌注 瘢痕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上颌后牙骨量不足的不同种植设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上颌后牙缺失的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患者,通过采取2种不同的种植设计:上颌窦外提升以增加骨量;上颌窦内提升以增加骨量。其中,上颌后牙行上颌窦外提升5例,共植入8枚种植体,采用上颌窦内提升16例共植入23枚种植体,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个月定期复查。结果  二期手术时,31枚种植体中均形成骨性结合,种植修复完成后,其中2枚种植体,由于颌力负荷过大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骨性结合,植入骨材料改建良好,无上颌窦炎的发生,并且能行使较好的咀嚼。结论  对于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病例,根据患者的骨质条件、修复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上颌窦底增高的方法,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窦外提升  上颌窦内提升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旨在改变以往开放的加药混合调配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微生物和热源等污染的可能性,以提高医院静脉输液质量,保证患者静脉用药安全,目前已成为现代医院药学机构的重要部门。国内外研究显示:随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广泛建立和使用,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精细化防控管理在提高输液质量,降低临床输液反应,减少医院聚集性感染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洁净区 防控措施
  • 作者: 郑棒 刘琪 吕筠 余灿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英国伦敦 W6 8RP,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
  • 简介:摘要降秩回归是一种用于降维的多变量线性回归,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营养流行病学领域来提取膳食模式。但Stata软件作为主流的统计分析工具之一,目前尚无进行降秩回归的程序。本文介绍了降秩回归方法的基本思想、实现降秩回归的基本原理,并开发和公开发布了功能全面的Stata程序(rrr),最后结合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数据进行示例分析。rrr程序的研发和公开,为该统计方法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实用工具。

  • 标签: 降秩回归 流行病学 应用 软件实现
  • 简介:【摘要】与常规制剂相比,低剂量药物在开发过程中面临重多的挑战,如产品均匀度、制备过程中的吸附、稳定性、分析方法检测灵敏度低等。本文结合全球最低剂量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混合均匀度、吸附问题,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并探讨辅料选择的相关注意事项。

  • 标签: 低剂量 均匀度 吸附 辅料
  • 简介:摘要:野生中药材是一种还没有被彻底驯化、没有被大规模种植和栽培的药材种类总称。其药用价值、环境保护、种植资源丰富,是植物界和动物界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过度采伐、放牧等原因,各类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致使部分野生药材的濒危。因此,应充分结合中药资源的重要价值,合理地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使野生中药资源得以永续发展。

  • 标签: 野生中药材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