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症病死率评分系统(MEDS)在急诊毒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间65例急诊毒症病例进行MEDS评级,以随访28d为终点分组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评级情况。结果生存阴患者极低、低、中度危险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高危险级、极高危险级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死亡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存组患者随着MEDS的加重,患者比例数逐渐下降,死亡组患者随着MEDS评级的加重,患者比例数逐渐上升。结论在急诊应用MEDS进行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于预判毒症患者死亡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较好的预测患者28d的生存和死亡率。

  • 标签: 急诊诊断 脓毒症病死率评分系统 危急重症 应用价值
  • 简介:背景尽管先前研究提示,对重症毒症患者使用白蛋白治疗有潜在优势,但其效果并未完全确认。方法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中,我们在100个重症监护室中随机选取患者1818例,分别使用20%白蛋白和晶体液(白蛋白组)或单独使用晶体液(晶体液组)。在白蛋白组中,血清白蛋白目标浓度至少为30g/L,直到转出重症监护室或随机分组后28天。主要指标是28天任何原因病死率,次要指标是90天时任何原因病死率、器官衰竭患者人数和功能障碍程度、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血清白蛋白 重症脓毒症 治疗效果 休克患者 脓毒性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烧伤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基础与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方法,将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外科10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烧伤面积大于40%,对此100例患者进行系统观察,从而对烧伤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基础与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在此100例患者中,B/C<5000有19例,表明患者免疫麻痹。5000-10000之间有40例,患者为重度。10000-20000之间有20例,患者为中度。20000-30000之间有17例,患者为轻度。>30000有4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结论免疫功能障碍发生障碍的机制为①T细胞没有反应。②T细胞分化功能差。③T细胞数目减少。④单核巨噬细胞结构发生改变。

  • 标签: 烧伤 脓毒症 免疫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毒症患儿42例,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和常规治疗+CBP治疗(CBP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动态测定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CBP组患儿P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CPB组28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PB组治疗后3d和7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C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治疗后3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PC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PC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BP治疗可以提高严重毒症患儿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连续血液净化 脓毒症 T淋巴细胞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危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毒症诊断的患儿7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危重评分法将全部入选患儿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对入选患儿进行炎症因子检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炎症因子和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经研究显示,WBC计数及PCT随病情加重升高,差异显著,P<0.05;PLT计数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降低,非危重组合和危重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RP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升高,非危重组和危重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CT和WBC计数与危重评分呈正相关,而PLT计数与危重症评分则呈负相关,CRP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炎症因子指标中WBC计数、PCT及PLT计数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毒症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重症肺炎 脓毒症 危重评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毒症休克患者134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按其预后分为多器官衰竭组(MODS组)53例和无多器官衰竭组(无MODS组)8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0、6、12、24h乳酸/白蛋白比值等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0h时乳酸/白蛋白比值间差异不明显(P>0.05);6h时无MODS组患者乳酸/白蛋白比值低于MODS组,但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无MODS组患者12h、24h乳酸/白蛋白比值均明显低于MOD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乳酸/白蛋白比值与MODS、病死率及AP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而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乳酸/白蛋白比值可有效预测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即比值越大则提示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乳酸/白蛋白比值 脓毒症休克 预后
  • 简介:摘要评价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等几种炎症标志物在ICU患者中鉴别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与毒症的能力。方法前瞻性纳入ICU存在SIRS症状的患者,测定血液CD64、PCT、CRP标志物水平,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一共纳入59名具有SIRS表现的ICU患者。在24小时内测定样本的CD64指数、PCT、CRP浓度。CD64指数、PCT、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34,0.741。在以0.134为截断值,CD64指数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49%,86.36%。在以3.40ng/ml为截断值的情况下,PCT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49%,77.27%。在以52.83mg/l为截断值的情况下,CRP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38%,63.64%。结论PCT与CD64相比CRP有更好鉴别SIRS与毒症的能力,但仍需结合临床判断。

  • 标签: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诊断 标志物 CD64 降钙素原 C 反应蛋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8-011
  • 简介: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对于腹腔感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毒症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局部感染、毒症、严重毒症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PCT及内毒素水平,比较PCT和内毒素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psis-relatedorganfailureassessmentscore,SO-FA)的相关性,并比较PCT、内毒素和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评分及预后分组,各组之间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与两个评分系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内毒素与评分系统无显著相关。PCT、内毒素、APACHEⅡ和SOFA评分对于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7%、56.3%、86.7%和86.0%。结论PCT较内毒素能更好地评价腹腔感染毒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降钙素原 内毒素 脓毒症 腹腔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诊断毒症的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毒症患者,在确诊后的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的PCT水平,同时检测WBC,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100例患者中存活组有85例,死亡组有15例。同时,死亡组的WBC、APACHEⅡ评分都高于存活组,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存活组的相应指标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结论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和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相关,通过动态监测PCT的水平有利于诊断毒症的程度及预后。

  • 标签: 动态监测 血清 降钙素原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毒症患者行不同氮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中含氮量的不同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低氮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行高氮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氮平衡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氮平衡情况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氮平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氮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相较于低氮量而言,其改善负氮平衡效果更为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故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况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氮量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脓毒症 高分解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组PT时间低于死亡组;AT-Ⅲ、PLT水平高于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PACHEⅡ评分的分值组间PT、AT-Ⅲ、PLT计数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对毒症休克患者PT、AT-Ⅲ、PLT计数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脓毒症 休克 凝血功能紊乱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毒症患儿6l例,按PCIS评分标准分为非危重组(n=18)、危重组(n=20)和极危重组(n=23)。入院24h内检测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LA)含量及血常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危重程度患儿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PCT与PCIS及血清各指标相关性;再依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22),比较PCT、PCIS评分及其他血清指标在不同治疗结局患儿中的差异。结果非危重组PCT和CRP水平均低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均P〈0.05),且危重组PCT和CRP水平均低于极危重组(均P〈0.05),极危重组患儿病死率(61%)显著高于危重组(35%)和非危重组(6%)(均P〈0.05);PCT与PCI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3,P〈0.001),与CRP呈明显正相关(r=0.73,P=0.003);死亡组PCT和L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PCT和PCIS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毒症患儿PCIS评分越低,血清PCT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两者联合是预测毒症患儿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脓毒症 4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组织氧合和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由各种病因导致的14例毒症并发ARDS患者,全部病例均在呼吸机支持下每日连续给予床边HVHF(置换液流量80ml?kg?-1h-1)治疗12~18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氧合指数(PaO2/FiO2)、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通过PiCCO导管的置入与热稀释法测定获得心排指数(CI)、血管外肺水(EVWL)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结果HVHF24h后,EVWL、PVPI明显下降(P<0.05),CI明显升高(P<0.05)。HVHF72h后,TNF-α、IL-6和IL-8含量较HVHF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并伴随动脉氧分压(PaO2)、PaO2/FiO2、气道峰压(Ppeak)及乳酸清除率的改善(P<0.05或P<0.01)。结论连续性HVHF可通过清除部分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降低EVWL,改善严重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呼吸和氧合功能。

  • 标签: 高容量血液滤过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代谢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病之一,约62%的毒症患者存在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严重毒症的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并与疾病的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急性胃肠损伤缺乏有效系统公认的评价及治疗手段。中医历来重视调理脾胃,有相关的专著《脾胃论》等。在危重病方面,中医更是强调脾胃的重要性,所谓"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因此,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严重毒症中固护胃气、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对于治疗严重毒症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胃肠损伤 温阳益气 通腑降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燥湿泄热法治疗毒症湿热蕴脾型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湿热蕴脾型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燥湿泄热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8/22);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21/22),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燥湿泄热法可有效改善毒症湿热蕴脾型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燥湿泄热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鼠皮下注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拮抗剂甲基牛扁亭对100%氧吸入后酵母多糖所诱导的毒症小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或等容量生理盐水,随机分组为(1)生理盐水+空气;(2)酵母多糖+空气;(3)酵母多糖+空气+甲基牛扁亭组;(4)酵母多糖+100%氧气;(5)酵母多糖+100%氧气+甲基牛扁亭组。观察7天动物存活率,注射酵母多糖后24小时取心、肝、肺、肾,做组织病理学以及病理学评分,测定15小时血气和24小时血浆中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结果100%氧吸入可提高毒症动物的存活率,改善其肝肾生化指标,降低病理评分,减低炎症因子TNF水平。给予α7nAchR受体拮抗剂甲基牛扁亭后,毒症动物第7天存活率由80%下降到40%,各器官病理评分显著升高,测定血浆中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增高,且与毒症+100%氧气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氧对酵母多糖所致毒症小鼠有保护作用。α7nAchR受体拮抗剂甲基牛扁亭可逆转100%氧气对酵母多糖所致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表明胆碱能抗炎通路参与100%氧对酵母多糖所致毒症小鼠的保护效应。

  • 标签: 脓毒症 100%氧气 胆碱能抗炎通路 &alpha 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 7nAchR)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和肽素、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毒症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4月~2013年3月ICU患者71例,按毒症分级标准分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和肽素、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血清和肽素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PCT水平均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肽素、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随毒症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结论联合检测和肽素、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毒症及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和肽素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研究PCT和CRP两种检测指标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两个评分系统的关系,比较PCT和CRP在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入院24h内行PCT、CRP检测、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毒症患者的资料,分析不同预后患者PCT、CRP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关系以及不同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时与PCT、CRP的关系。结果:PCT与APACHEⅡ、SOFA评分系统较CRP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不同水平APACHEⅡ、SOFA评分时PCT水平差异较CRP具有显著性(p〈0.05),PCT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较CRP评价预后的ROC线下面积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CT较CRP与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具有更明显的相关性,同时PCT较CRP能更好地反映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APACHE Ⅱ评分 SOFA评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