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船舶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特点,结合工人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以及采取的噪声防护措施,研究了该船的机械设备对工人听力及其他职业疾病的影响,通过研究,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为控制设备运转现场工人接触噪声的强度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保障工人健康提出依据。

  • 标签: 噪声 机械设备 职业卫生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对当前电磁导航在骨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概括其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查阅有关电磁导航在骨科中应用的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各种导航系统现已应用于临床各大领域,其中电磁导航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地位日益突出。导航定位技术众多,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综合选择。电磁导航相对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更大的发展潜力,仍需更大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 标签: 电磁导航 关节骨科 脊柱外科 创伤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智能导航技术(5D Heart)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电影回放模式(STICloop)与5D Heart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250例单胎妊娠胎儿。完成二维超声诊断后获取胎儿心脏的STIC容积数据,初步判断容积数据合格后隐去所有诊断信息,并将优质的250个STIC数据随机发送给医师A使用5D Heart与STICloop诊断分析。随后分别计算应用5D Heart、STICloop产前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诊断符合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及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5D Heart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依次为95.45%(105/110)、94.29%(132/140)、16.72、0.05、0.95,诊断符合率77.27%。STICloop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依次为90.91%(100/110)、92.86%(130/140)、12.73、0.10、0.92,诊断符合率61.81%。5D Hear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STICloop(P=0.013),但两者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5D Heart诊断CHD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90%,且能成功检查出各种常见的严重胎儿CHD,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STICloop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5D Heart相当,发现异常时可直接建议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查,无需再提取诊断切面。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脏自动容积导航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导航装置在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20年 1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10例)和观察组( 10例)。所有患者均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导航装置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盆、髋臼术后恢复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骨盆、髋臼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导航装置,能有效提升固定效果,提升骨盆、髋臼恢复情况,值得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导航装置 骨盆腔髋臼骨折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定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患者 80例(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 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围术期护理。对组间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之后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低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性显著。结论: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模式满意。

  • 标签: 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 护理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技术手术的骨盆软骨肉瘤患者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34.00±1.41)岁(范围23~72岁)。47例为原发骨肿瘤,7例为复发骨肿瘤;肿瘤位于髂骨(Ⅰ区)15例,主要侵及髋臼(Ⅱ区)35例,耻骨(Ⅲ区)1例,侵及骶髂关节(Ⅳ区)3例。行穿刺活检45例(83.3%),切开活检4例(7.4%),5例未取活检,其中2例为多发骨软骨瘤恶变、2例为骨盆软骨肉瘤复发、1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骨盆恶性肿瘤。病理分级:Ⅰ级3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计算机导航引导下按术前设计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其中保肢术49例(90.7%)、截肢术5例(9.3%)。采用切除肿瘤标本大体外观和肿瘤最大径剖面检查评估肿瘤外科切除边界。分析术前肿瘤状况、性别、肿瘤分型、活检方式、肿瘤位置、截肢或保肢、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39例,边缘切除13例,囊内切除2例。52例(96.3%)按术前计划的外科切除边界完成手术,2例未完成。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00±93.34)个月(范围12~150个月)。存活4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而死亡9例。局部骨与软组织复发8例(14.8%,8/54),其中保肢者复发7例(14.3%,7/49)、截肢者复发1例(20.0%,1/5)。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2,P=0.001);边缘切除复发的风险是广泛切除的8.222倍[95%CI(1.297,52.140)]。按美国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肢体功能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0.00%±4.71%(范围60.00%~10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4.1%),其中感染7例(13.0%)、术区及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3.7%)、伤口皮缘坏死延迟愈合4例(7.4%)。保肢术49例中,复发后截肢2例,5例患者肿瘤巨大侵及血管、神经而选择了半骨盆截肢手术,最终保肢率77.8%(42/54)。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技术可行,有利于完成术前计划,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其局部安全性不低于截肢术。

  • 标签: 软骨肉瘤 骨盆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3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电磁导航实时引导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22例(导航组),采用单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21例(非导航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脑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及血肿清除率。术后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2组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健侧、患侧锥体束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计算相对FA(rFA)值(患侧FA值/健侧FA值)。术后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基础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导航组和非导航组患者的术前出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率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导航组患者患侧上、下肢的FMA评分,患侧FA值、rFA值均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导航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的基础上,电磁导航技术可引导神经内镜有效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以及术中通过对锥体束纤维的有效保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电磁导航 神经内镜 锥体束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HTO)联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13例。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症状局限于膝内侧;膝关节内翻畸形,且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排除标准: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外侧半月板损伤或有手术史;膝关节屈曲挛缩>10°;严重肥胖。手术方式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测量术前、目标及术后的机械胫股角(mT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会聚角(JLCA),测量术前及术后的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7)岁,平均随访(11±3)个月。术后mTFA、MPTA、JLCA及力线位置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高于术前[67(60,75) vs. 51(46,61)(Z=-4.22,P<0.001),67(59,71)vs. 55(49,59)(Z=-3.64,P<0.001)];术后mTFA、力线位置、矫正角度及撑开高度与术前规划目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探查发现6例患者伴有内侧半月板撕裂(其中2例患者为内侧半月板后脚根部撕裂),5例存在内侧肥厚或纤维化的滑膜皱襞,4例股骨内侧髁明显骨赘增生,均予以相应处理。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能获得与术前力线矫正计划一致的精确性;关节镜探查时处理关节内半月板、滑膜及骨赘增生等病理性改变,改善内侧间室的局部环境,是提高胫骨高位截骨术疗效必要的操作。

  • 标签: 胫骨 截骨术 膝关节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现阶段,动态实时导航已经成为了口腔种植手术中的一种辅助种植的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手术前应用导航系统来对植体位置进行规划,并在导航的带领下将种植体设置的精准度提升从而顺利的在术中应用。在手术中医生可以在导航作用下观察钻针在牙槽骨内的位置和作出调整。也正因为这样为口腔种植领域带来了较多的帮助,从而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 标签: 动态实时导航 口腔种植领域 数字化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由X线或CT可明确骨折类型。大部分踝关节骨折是单踝骨折,占66%。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克氏针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等。大多数需要C臂透视下完成手术。但关于导航下踝关节手术报道几乎没有。现报道1例电磁导航下外踝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病例。

  • 标签: 电磁导航 踝关节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 作者: 陶宝鑫 王凤 沈意涵 樊圣祈 黄伟 王跃平 吴轶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9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001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导航技术辅助双侧双颧种植的植入精度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及口腔种植科就诊的动态导航下进行双侧双颧种植的24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50.8±14.7)岁,共植入96枚颧种植体。将术前规划种植体数据和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的螺旋CT或锥形束CT数据经图像融合,测量并记录两者的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和角度偏差;种植体分别依据种植体植入方式(导航引导下植入12枚,徒手植入84枚)、种植体长度(<47.5 mm为短种植体组,28枚;≥47.5 mm为长种植体组,68枚)和植入位置(近中植体及远中植体各48枚)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间种植体植入精度差异。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种植体存留率。结果96枚颧种植体入口偏差为(1.49±0.64) mm,出口偏差为[2.03(1.58,2.40)] mm,角度偏差为2.49°±1.12°。导航引导下植入组与徒手植入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45±0.60)和(1.50±0.64) mm]、出口偏差[分别为(1.96±0.44)和(2.04±0.79)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66°±1.13°和2.50°±1.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长度<47.5 mm组与≥47.5 mm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42±0.60)和(1.52±0.65) mm]、出口偏差[分别为(2.13±0.60)和(1.98±0.82)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61°±1.08°和2.43°±1.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植体组与远中植体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55±0.69)和(1.43±0.57) mm]、出口偏差[分别为(2.05±0.92)和(2.01±0.57)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48°±1.16°和2.49°±1.1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引导下双侧双颧种植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出现可逆的术后并发症。6个月随访期内2枚颧种植体出现松动,种植体存留率为97.9%(94/96)。结论动态导航系统辅助双侧双颧种植可获得良好的植入精度和临床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牙修复体 颧骨 颌,无牙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荧光显影效果最佳的术前吲哚菁绿注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2例患者资料,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15~87岁,平均年龄49岁。12、7、8、6、6、7、8、10、8、8、8、7、7例患者分别于术前0.5、1、2、3、4、5、6、7、8、9、10、11、12 h静脉注射吲哚菁绿1 ml(2.5 mg/ml),比较术中显影情况、胆囊管与肝脏荧光强度对比值。结果不同时间点注射的患者术中肝脏荧光强度,与0.5 h的患者比较,5、6、7、8、9、10、11、12 h的患者术中肝脏荧光强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注射的患者术中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5 h的患者荧光强度对比值低于6、7、8、9、10、11、12 h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注射时间为7 h,荧光强度对比值可达峰值0.2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7 h静脉注射2.5 mg吲哚菁绿,术中肝外胆道荧光显影效果最佳。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吲哚菁绿 荧光胆道显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下颌骨截骨的精确性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例,女性,27岁,应用三维打印技术,根据其头颅CT扫描数据制作5个同样的下颌骨模型。搭建下颌骨导航机器人系统,将头颅三维数据导入FaceGraph软件形成虚拟三维图像,并按照"理想截骨线"的标准预设截骨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局部表面特征,将其与虚拟三维图像进行配准;机械臂通过信号传输连线将臂间关节角度值传输至主机,在对机械臂空间建模的基础上,运算得出机械臂末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经过以上步骤,将虚拟空间、现实空间的坐标以及机械臂的相对位置进行统一。在导航系统的辅助下,由术者操作末端机械臂分别在5个下颌骨模型上完成截骨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对5个模型的总体40个偏差数值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模型实际截骨线与软件中预设截骨线的偏差情况,并对5个模型各自的偏差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不同模型间的偏差有无差异。结果在对下颌骨模型进行模拟截骨的实验过程中,机器人末端铣刀运行平稳,能够根据实验前设定的截骨线行走;在预先设定的位置计算实际截骨线与预设截骨线的总体偏差值为(0.92±0.43) mm(95%CI:0.78~1.05 mm),对5个模型截骨后的偏差值进行方差分析,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05)。结论在术者控制下,导航机器人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截骨线精确、稳定地对下颌骨模型进行截骨。

  • 标签: 空间导航 模型 下颌骨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下颌骨三维形态变化量及下颌骨缺损位置和注册配准方法对修复重建精确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8月至2019年10月,纳入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共41例,在术前、术后CT三维图像上选取未受病变破坏的特定解剖标志点,统计分析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三维形态变化量。根据下颌骨重建侧与非重建侧、缺损是否包括髁突以及注册配准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下颌骨术前、术后三维形态变化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为统计学方法,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下颌骨三维形态变化量平均值范围为1.710~4.977 mm。当下颌骨缺损涉及髁突时,三维形态变化量(1.671~5.587) mm大于缺损未涉及髁突时的变化量(1.346~4.358) mm,其中下颌角宽度、髁突内侧距离及髁突外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中,标志点注册组在髁突内侧宽度与非重建侧下颌骨长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组(P<0.05),其余下颌骨三维形态变化指标两种注册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航技术辅助下的下颌骨修复重建,能较为精确的实现下颌骨三维形态的恢复。当下颌骨缺损涉及髁突位置时,会明显降低下颌骨修复重建精确性,标志点注册在下颌骨髁突位置修复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

  • 标签: 导航技术 下颌骨修复重建 三维形态变化 注册方法 精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融合磁共振成像(MRI)虚拟导航技术对仅MRI发现的乳腺病变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患者,均行超声及乳腺MRI检查,MRI发现22个超声上未显示的病灶且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评估为4类及以上,在俯卧位下行超声与MRI融合虚拟导航下定位,分别对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或定位后手术切除,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及MRI术前/后对比,统计病变检出率,并分析此类病变的MRI特征及病理类型。结果22个病灶中共计20个在虚拟导航下完成定位,检出率为91%。术后病理显示18个(90%)为良性病变,2个(10%)为恶性病变。22个病变中,MRI显示20个(91%)为非肿块样强化,仅2个(9%)为肿块型强化。结论超声融合MRI虚拟导航可以有效提高超声隐匿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实时、便捷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虚拟导航 乳腺病变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和对照组22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住院费用等数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肺漏气、血胸、气胸、肺不张等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复发或死亡病例,累积生存率100%。结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小,且不增加复发率,未降低远期生存率,亦未明显增加住院费用。

  • 标签: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定位 肺磨玻璃结节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