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南方某省综合运输体系“十五”计划、《某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某省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轨道交通2010年建设项目实施纲要,该省将建设595公里连接该经济区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该省会城市已有2条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并投入运营,一些线路正在建设中。

  • 标签: 轨道交通 工程 公共场所 卫生学 预评价 轨道交通工程
  • 简介:众所周知,媒介生物在传染病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许多传染病须通过这些媒介的携带或叮咬才能完成传播疾病的循环,引起人类发病.无论是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莱姆病、埃博拉、西尼尔病毒脑炎,还是再度出现的传染病如登革出血热、鼠疫、乙型脑炎、疟疾等,都是与媒介生物的存在、繁殖和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对人类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 标签: 媒介生物 国际交通 传染病 疾病传播 旅行 卫生检验
  • 简介:旅行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旅行者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旅行保健设施的类型及联系方式、是否需要预防接种等。携带药盒是草原旅行非常必要的,同时应据旅行的方式、旅行的目的选择买有关旅行保险。饮酒不驾车,酒是交通事故中最致命的原因,旅行中的安全表现在驾车时系好安全带,骑摩托车、自行车时应使用头盔和带护膝手套及防风镜,行驶中时刻遵守交通法规。本文还介绍了草原旅行中乘座交通工具时的运动病、骨折等的发生,症状及应急措施。

  • 标签: 草原旅行 交通工具 安全
  • 简介:四肢和脊柱是交通伤中最常见的致伤部位之一.交通伤的院前救治是我国交通伤救治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应该逐步增设院前急救网点,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服务体系,加强院前急救员的培养训练工作.在四肢脊柱交通伤的救治中,首先应抢救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但同时也要兼顾骨折的及时处理.详细了解致伤机制和全面查体是防止交通伤漏诊的重要方法.在四肢交通伤骨折的救治中,特别是对多发伤伤员的急救,外固定器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也可取得满意疗效.骨盆骨折的早期可采用外固定器稳定骨折,同时采用髂内动脉栓塞等技术积极处理骨盆骨折所导致的大出血.在脊柱交通伤的治疗中,应考虑到脊柱的稳定性和迟发性截瘫等因素,适当确定手术适应证.椎管环形减压术可充分地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颈椎骨折常可采用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固定颈椎融合手术.胸腰椎骨折脱位可实施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

  • 标签: 四肢创伤 脊柱损伤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外固定器 截瘫
  • 简介:目的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的1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经翼点入路手术152例,经前纵裂入路手术5例.其中施行瘤颈夹闭术者154例,另3例因动脉瘤较小或为前交通动脉的梭形扩张者施行动脉瘤包裹术.对26例IV、V级的动脉瘤手术中清除局部血肿后,对其中14例脑压较高者或术后因脑水肿反应严重者在首次手术时或再次手术行去骨瓣或颞肌下减压术.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outcomescore,GOS)判断,本组手术后近期恢复良好者140例(89.2%),中残5例(3.2%),重残4例(2.5%),死亡8例(5.1%,包括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的患者).死亡的8例中有7例为IV、V级的患者,另1例为动脉瘤包裹术后因再出血死亡.严重残废的4例患者也均为IV、V级病例.结论对出血时间在数小时之内、具有典型前交通动脉瘤的CT表现、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探察;对出血后早期呈IV、V级状态的患者,积极手术可能挽救一部分患者的生命.

  • 标签: 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颅内 手术治疗
  • 简介:在所有致伤原因中,道路交通伤(roadtraffcin-jury,RTI)占50%~60%,至今仍呈上升趋势[1~3].在因RTI而致死的患者中有50%~70%为颅脑创伤,其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时,伤情则更严重,抢救更为困难,死亡率高达40%以上[4].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科救治这类伤员51例,现将其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胸腹腔脏器伤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95年番禺口岸入出境交通员工553人,检出HBsAg阳性者55人,阳性率为9.94%。各年龄组中,以21~30岁的阳性率最高为15.32%,各年龄组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货轮交通员工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客轮交通员工的HBsAg阳性率。

  • 标签: 交通员工 HBSAG 阳性率
  • 简介:崔伟和妻子田玲乘坐一辆大客车外出,车行途中,大客车与一辆未上牌照的装载车相撞,造成崔伟死亡,田玲轻伤。崔伟的死亡给其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崔伟生前要赡养70岁的老母亲,抚养8岁的小儿,由于崔伟

  • 标签: 交通事故 承运人 法律问题 大客车 装载车 客运公司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交通事故伤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86例交通事故伤员病例。结果本组好转治愈648例,死亡21例,转院8例,特殊原因未治9例。结论交通事故伤者伤情复杂,但只要掌握其特点,注意加强院外抢救、首诊负责制及科室协作等,能够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交通事故 受伤者 抢救治疗 法律意识 医疗纠纷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经验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86例,好转者9例,无改善者5例。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分流管阻塞4例,术后感染2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疗效显著,严格控制手术指征、严格无菌操作及减少术中创伤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交通性脑积水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26例(34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病临床资料.结果每条肢体离断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1~5支,平均3.5支,术后临床评分(2.48±0.25)分较术前(6.54±0.93)分明显降低(t=21.497,P<0.01).平均随访12月,14/16条肢体(87.5%)溃疡于术后20天~45天内愈合,愈合后无溃疡复发.结论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静脉性溃疡患者.

  • 标签: 下肢慢性静脉病 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 交通支静脉离断术 手术治疗 内镜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职工HIV/AIDS防治知识的现状,为今后加强HIV/AIDS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为交通系统职工进行HIV/AIDS的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长途客运和出租车职工以无记名的方式回答调查闯卷,共回收2762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以上的职工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两组有60.6%和40.9%的职工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可感染HIV,45.2%和61.5%的职工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有42.2%的职工对用于乙型肝炎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有75.5%的职工对HIV/AIDS存在恐惧心理;但又有33.1%和50.4%职工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在恐惧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95%以上职工希望得到艾滋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并愿意告诉家人和亲朋。结论:应加强北京交通系统职工HIV/AIDS知识的强化教育,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宣传HIV/AIDS防治知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北京市 交通系统职工 HIV/AIDS 防治知识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6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该26例均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手术方式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26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外包窄术。结果: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例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16例明显缩小。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小,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静脉曲张 下肢 溃疡 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所致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特点,以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致伤因素与骨折类型、骨折形式、延迟诊断或漏诊、Frankel分级的关系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现多节段脊柱骨折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占81.3%),致伤机制复杂,常合并其他损伤,易于漏诊或延迟诊断.其中交通事故伤多以相邻型骨折为主,骨折形式以椎体爆裂或压缩为主(以前、中柱损伤多见),脊髓损伤较重(FrankelA、B级为多),较少发生延迟诊断或漏诊,而高处坠落伤则以非相邻型骨折为主,易导致后柱(椎弓、椎板、小关节)损伤,脊髓损伤相对较轻,很易发生延迟或漏诊.结论对较重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尤应仔细了解受伤情况,宁可多照脊柱(尤其两端)X光片,以免漏诊.必要时行全脊柱摄片,治疗应全面考虑,相互兼顾,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 标签: 交通事故伤 坠落伤 脊柱 多节段骨折 受伤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通事故多发伤中闭合性肾损伤误诊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我院近7年收治的交通事故多发伤合并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交通事故多发伤合并闭合性肾损伤病例中误诊11例,均系漏诊;误诊时间为3~12d。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早期症状轻微、缺乏典型表现或多发伤病情危重掩盖了肾损伤局部表现,而临床医生工作不细致、缺乏全局观念或未掌握其有效的诊断手段。强化临床医生的责任心和警惕性、正确选择有效的诊断手段、系统而严密地观察病情、细心检查、全面分析,是防止在交通事故多发伤的诊断中漏诊闭合性肾损伤的有效对策。

  • 标签: 多发伤 肾损伤,闭合性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