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口服溶液灌装的要求和灌装方式,对口服溶液灌装设备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列举了目前口服溶液灌装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包括:灌装滚动轴承失效、新的灌装参数调整缺乏统一标准、仅依靠人工对灌装量异常的把控缺乏及时性以及灌装后清洗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措施包括:调整灌装滚动轴承布置方式、构建智能灌装参数调整方案、从设备改进上加强对灌装量异常的把控、构建自动化的灌装后清洗方案。

  • 标签: 口服溶液 灌装设备 过程控制
  • 简介:[摘要] 针对光纤陀螺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序/设备,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工作场所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噪声、激光辐射、铅烟、二氧化锡检测结果均远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从源头控制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强(浓)度,保护了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 标签: [] 光纤陀螺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空密封气囊在核酸检测样本转运中的合理化应用,降低物资成本,降低生物安全风险,达到确保样本及转运人员安全的目的。方法:由PE(聚丙烯)+PA(尼龙)材质制作尺寸为20X15cm(容积约为500ml)或35X15cm(容积约为1000ml)的 中空密封气囊替代目前在转运核酸采集样本时通常使用生物安全罐。结果:有效降低了因样本渗漏而产生的生物安全风险,同时降低了防疫物资的成本,结论:中空密封气囊采用中空设计,自带密封胶条,符合生物安全标准,可以放置生物安全转运箱中,能长时间保持恒定温度,避免在转运过程中由于剧烈运动,从而使采集管松动发生渗漏,更大程度保证安全性。

  • 标签: 中空密封气囊 核酸检测样本 生物转运 生物安全与风险
  • 简介:【摘要】分析过氧化氢汽化灭菌的原理, 并据此设计过氧化氢汽化灭菌设备及灭菌工作流程; 提出了系统设计的要求, 并据此架构了系统组成框图; 根据自动进出料及前后密封门的开闭分析, 设计了PLC控制其运动的状态; PLC是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器,搭配仪表及传感器完成对整个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 标签: 过氧化氢 自动进出料 PLC 流程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群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药品药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为了满足市场对于药物的需求,其整个制作规模会不断增大,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列的质量风险,在形式之下,制药企业在制药生产的过程之中,应当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大质量风险管理力度,确保从制药企业中流入市场的药品具有高质量性。本文将以质量风险管理为基础,探究分析制药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质量问题、特点以及具体的应用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风险的管理是制药部门、卫生机构、制药公司、公众和媒体之间的合理沟通桥梁,在药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开发新化学品到临床试验、临床研究、药物许可、上市发放、上市后监测到最终退出。当局和制药业是分担风险的主要责任者,而药品销售、保健专业人员和公众则是分担风险的主要责任者。药品信息的风险交流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药品风险交流的现状加以综述分析,提出现存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为我国药品风险交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品生产 质量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在国际上,关于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管理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药品生产企业已逐步意识到安全风险并非发生在生产过程,而是随着药品的开发和上市而发生。在我国的药品监管制度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各个主体对药品的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和有效上市的关键。因此,建立完善的药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药品安全风险,已成为药品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标签: 制剂 生产过程 质量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工艺流程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研究了化工制药过程控制优化方法。首先从分析我国目前的化学药品工业发展状况入手进行系统论述,其次对影响药效因素和药耗参数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最后针对上述内容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着生产环节中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及原因,以此提高整个行业在医药工艺流程上整体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化工制药 工艺优化 方法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服药过程安全管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20.01-2020.12年老年住院患者(n=150例)进行分析,对比干预前后所有患者的依从率以及所有患者的住院期间服药安全隐患。结果 干预前所有患者依从率(60.00%)低于干预后的依从率(93.33%),有差异,(P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服药过程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对各类诊疗、手术用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对医院诊疗质量、感染率控制均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术器械品种的增加,也相应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难度。这就要求中心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院内清洗要求,做好日常手术器械清洁消毒工作,减少院内感染事件出现,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清洗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偏差管理作为控制药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分析药品产品过程中的质量以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持续改进药品质量的措施,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药品质量安全的目的。但是,当前制药企业对偏差认识不到位,执行起来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生产单位无法界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而质量管理部门则很难提供相应的指导,进而严重降低了药品的生产质量。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偏差管理的重要意义,围绕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偏差管理措施展开如下探讨。

  • 标签: 质量 GMP 偏差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门诊PICC维护患者及2021年1-12月门诊PICC维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为A组,后者采用风险管理方法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PICC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经管理干预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PICC知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在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PICC知识知晓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门诊维护 风险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门诊PICC维护患者及2021年1-12月门诊PICC维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为A组,后者采用风险管理方法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PICC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经管理干预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PICC知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在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PICC知识知晓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门诊维护 风险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中药生产过程管理中的流程、物流、设备和工艺四个部分来进行分析,简要说明了中药生产过程管理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周期、生产组织和企业竞争力五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浓缩工艺在中药材制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使用某些技术来监控浓缩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管理策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在线监控技术在浓缩过程中应用的报道。在线监控技术比传统的确定收集终点的方法具有更广泛的范围。具有应用程序和更明显的好处。作者回顾了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成像技术等分析技术,总结了典型的在线监测算法及其在药物收集过程中的应用。最后,对混合过程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中药提取浓缩 在线监控技术 研究
  • 简介:摘要:生物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是此次研究的中心,首先对生物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其次明确了未来生物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优化的方向与先进技术的引入,目的在于提高生物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水平。

  • 标签: 生物发酵 温度控制 pH值控制 细胞-环境信号转导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