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与内镜下不同纵裂入路的结构显露特点及解剖结构标志定位。方法成人尸头10具,分为A组和B组,每组5具,分别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和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联合室内孔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观察内部结构。结果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前额纵裂入路微创并可充分显露和定位鞍区和第三脑室,有利于切除第三脑室前部和鞍区肿瘤,而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联合室内孔入路微创并可充分显露和定位第三脑室及侧脑室解剖结构,有利于第三脑室、房部、体部及侧脑室额角的手术操作。结论两种纵裂入路均可在显微镜、内镜下充分显露第三脑室等部分结构,组织创伤小,临床上可根据病变特点和手术需求选择合理的入路方式。

  • 标签: 手术入路 纵裂 解剖学 局部 显微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收治的小儿腮腺致脑炎患儿的脑电图结构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腮腺致脑炎的51例患儿,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病例中所有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儿的病例中显示,有21.57%(11例)为脑电图正常的患儿,有78.43%(40例)为脑电图异常的患儿,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的患儿有21例,中度异常脑电图的患儿有11例,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患儿有8例。有32例患儿在进行脑电图检查后进行腰部穿刺,其中有81.25%(26例)患儿的脑电图与脑脊液均显示正常,而有18.75%(6例)患儿的脑脊液显示正常,但脑电图显示异常。结论脑电图可以作为小儿腮腺致脑炎的有效诊断手段,同时结合脑脊液进行检查,可以提高确诊的准确率。

  • 标签: 小儿腮腺 脑炎 脑电图 结构探索
  • 简介:如何有效进行复杂腹壁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困扰腹壁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传统的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虽然能够通过自体组织推进实现腹壁缺损的功能性修复,但其广泛皮瓣分离所导致的切口并发症是其重要不足。而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由于可保护腹壁穿支血管,因此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作为一种自体组织修复的重要手段,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必将在腹壁缺损修复重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内窥镜 腹壁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FD)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临床对婴儿OFD的诊断水平,为避免临床治疗失误及降低该病变复发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3例OFD患者影像学检查图像,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月龄1-5月,平均3月。3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做行CT检查。结果X线片显示3例患者病变均累及胫骨前缘,表现为胫骨局部膨大、胫骨弯曲变形及病变区骨皮质变薄,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其中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婴儿OFD有典型影像学表现,X线对婴儿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诊断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婴儿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信度进行Meta分析,评价OSCE用于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估考试的可靠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CNKI、WanFangData和VIP,收集采用OSCE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并使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OSCE信度测量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8年1月至2013年5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个研究(53个Cronbach’S0C系数),其中英文研究18个(28个Cronbach’sα系数),中文研究16个(25个Cronbach’sα系数)。Meta分析结果显示:OSCE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700[95%CI(O.660,0.737)],国外OSCE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5[95%CI(0.696,0.790)],国内OSCE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48[95%CI(O.584,O.705)o国外OSCE的Cronbach’sα系数高于国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国内外OSCE的信度为0.7,OSCE用于国内外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估考试均具有较好的可信度,但国外OSCE的可信性稍高于国内。

  • 标签: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信度 Cronbach’s α系数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肝性脑病大鼠脑部分区域及氨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讨论其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肝性脑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每组6只。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性脑病大鼠和体外氨中毒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肝性脑病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凋亡各期表现。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器减少,黑质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较基底核略重。体外培养氨中毒神经元变化: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水肿,线粒体明显肿胀,尼氏体显著减少;可见不同时期的凋亡表现。结论肝性脑病大鼠脑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氨中毒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 标签: 肝性脑病 细胞培养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牙科材料色稳定仪器结构和功能的介绍,阐述了牙科材料色稳定性老化试验强化模拟的试验原理,希望能够使检测人员不仅懂得试验操作,更要懂得检测设备以及试验原理,并且应注意在试验过程中对于氙灯、紫外滤光片、循环水浴和时间的监测、控制的重要性。

  • 标签: 牙科材料色稳定仪器 结构功能 试验原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及其定位方法。方法应用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其中3例新鲜标本,27例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乳突部位手术,暴露面神经垂直段及其周围结构,观察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面神经管周围的骨质变化特点。结果面神经垂直段长度(16.31±1.29)mm,面神经垂直段至后半规管距离(2.65±0.85)mm,面神经垂直段至骨性外耳道口距离(17.28±1.09)mm,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距离(3.58±1.32)mm,面神经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距离(4.67±0.39)mm,面神经垂直段至乙状窦距离(6.42±2.65)mm.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存在者88.33%,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位于面神经管外0~2mm.接近面神经管部位血运丰富,为营养面神经的微血管所在.锥隆起在面神经管稍靠内侧,附着在面神经管内1/3以内位置,面神经垂直段位于二腹肌嵴的前端并稍靠内。鼓乳裂消失就接近面神经垂直段。结论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锥隆起、二腹肌嵴、鼓乳裂等,能够帮助我们定位面神经垂直段。解剖学实践、体会面神经垂直段与接近面神经过程中骨质的改变、颜色改变,才能更准确地定位面神经。

  • 标签: 面神经 解剖 颞骨
  • 简介: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主流手段是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结构相似模型化合物的核磁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未知化合物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论文从结构鉴定过程中有机分子可分拆解析,如何寻找相似模型化合物和实例例举3个方面,探讨相似模型化合物对于未知图谱结构鉴定的作用和意义,并建议在平时的结构分析过程中注重模型化合物数据的收集和积累。

  • 标签: 天然产物 结构鉴定 结构相似模型化合物 黄酮类
  • 简介:目的以丹皮酚为模型药物,微乳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对构建纳米脂质载体的初乳液进行筛选,经体外透皮试验确定处方。结果硬脂酸为固态脂质(占初乳处方的1%),油酸乙酯为液态脂质(占初乳处方的1%),LabrasoL为乳化剂,TranscutoLP为助乳化剂,Km:2:1,含水量50%,采用注射器滴入法分散于0℃冷水中,可以快速制得载药量10%的丹皮酚纳米脂质载体。结论微乳法制备的丹皮酚纳米脂质载体制备.f-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使用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等)和复杂设备,适合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研究和小规模制备。

  • 标签: 丹皮酚 纳米脂质载体 微乳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髓腔内径大小的改变对牙移动及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6种不同髓腔内径的下颌第一双尖牙模型进行比较。分别是①髓腔钙化后髓腔;②髓腔大部分钙化,向内缩减0.5mm;③髓腔小部分钙化,向内缩减0.25mm;④正常牙髓腔;⑤髓腔小部分吸收,向外扩展0.25mm;⑥髓腔大部分吸收,向外扩展0.5mm。加载垂直力160N,计算牙周应力分布及牙的位移。结果在牙齿中央窝垂直加载下,从没有髓腔到髓腔逐渐增大,牙周应力分布与牙齿最大初始位移均增大。结论髓腔内径的改变对下颌第一双尖牙牙周应力分布及位移的改变有明显影响,随着髓腔内径的扩大其牙体牙周组织应力及位移均相应增大。

  • 标签: 下颌第一双尖牙 结构力学 应力分布 位移 三维有限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体结构学》是护理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授课过程中贯穿包括人文等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文素质渗透教育可以采用结合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时代特征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式进行,并形成制度化。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要结合教材,自觉、全面挖掘素质渗透教育素材,丰富素质渗透教育形式。

  • 标签: 素质教育 渗透 人体结构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磷酰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环磷酰胺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mg/kg、8mg/kg、10mg/kg)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等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身骨密度分别下降了9.8%、13.3%和15.6%;股骨骨小梁数目分别下降了49.8%、65.5%和72.8%;股骨骨小梁分离度则分别上升了225.2%、416.9%和577.4%。结论环磷酰胺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微结构受损,且环磷酰胺剂量越大,骨微结构受损越严重。

  • 标签: 环磷酰胺 骨密度 骨微结构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了解全区从事医疗服务卫生监督科室设置情况、人员配置及学历和专业基本信息,为医疗服务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对全区卫生监督员进行普查,获取从事医疗服务卫生监督人员基本信息,利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独立设置医疗服务监督科室比例总体较低仅占28.00%,县级只占5.26%;人员配置不足,全区专职从事医疗服务监督工作人员比例仅占23.58%;山区只占9.68%,人均监管医疗机构达39.63%家;县级专职人员只占15.00%;人员学历多以本科和专科为主;专业均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为主,且人员比例较少。结论全区已有部分机构设置独立医疗服务监督科室,但机构的人数不足,需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的学历中专及无学历人员、无专业人员占一定比例。

  • 标签: 医疗服务 卫生监督 机构 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