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高原地区严重复合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7年收治的99例高原地区严重复合伤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9例中95例治愈,占96%,4例死亡,占4%。结论高原地区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救治中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掌握熟练的观察和护理技术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救治水平。

  • 标签: 高原地区 严重复合伤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才向卓玛的孩子小尼玛在青海省海北州人民医院刚一出生就面临着窒息而死的危险,经过医生16个小时的抢救,终于转危为安。

  • 标签: 儿科急救 高原 海北州 青海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高原白内障的特点,对其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原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共125眼,对高原成熟期白内障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过熟期白内障采用先注吸液化的皮质后再娩核、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及术后角膜散光程度。结果经治疗,125眼的脱盲率高达100%,所有患者术后3d的视力均大于0.05,其中裸眼矫正视力高于0.5的患者有85眼,占全部患眼的68%。所有患者的角膜散光均比较小,其中0级散光有83眼,占66.4%。结论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白内障发病率非常高,为高原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原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原病是指正常人由平原进入高原(通常为3000m以上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通常又称高山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2]。高原心脏病(highaltitudeheartdisease,HAHD)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指平原地区正常人移居高原后,在长期持续低压、缺氧环境作用下,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心肌损害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可表现出紫绀、胸闷、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并出现相关辅助检查的改变。

  • 标签: 高原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四川、陕西、山东籍的90名男性青年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平原与急进高原后所有青年的折返跑速度、基础代谢、体重、血乳酸浓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受试青年急进高原第4天后,基础代谢、体脂率增加,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当天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增加。待时间延长1~4周后,血乳酸的水平就会下降,与平原接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进高原反应预测中,可以将平原时无氧耐力作为重要的指标,能够发挥较大的预测价值。同时,加强无氧耐力训练后,能够起到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

  • 标签: 急进高原 体能变化 急性高原反应 关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急进高原脑梗死患者20例,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高原脑水肿患者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进高原脑梗死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高原脑水肿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脑梗死组发病时间明显早于高原脑水肿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急进高原脑梗死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原脑水肿组,合并高原脑水肿比例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环境具有低压、缺氧的特点,可能是导致急进高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在进入高原时应在初期即做好对急进高原脑梗死的防范。

  • 标签: 急进高原脑梗死 高原脑水肿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与高原健康人PLT的水平。方法采用sysmexF-820型血液分析仪对5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实验组)和50例高原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肿检测。结果实验组肿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的PLT水平,P<0.0l。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PLT水平会相对降低。

  • 标签: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PLT 检测 慢性高山病 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高原反应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以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间来我医务室就诊的 90例急性高原反应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90例患者中,有 88例患者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的问题,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以及紫绀症状。为了让其积极配合治疗,还采取了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策略。 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紫绀、胸闷以及意识错乱等症状均已全部改善,经过后续治疗后已顺利登机。临登机前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由 过去的78%上升到了 99%。 结论:初进入高原地区时一定不要过度劳累,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并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医护人员在接诊急性高原反应病症的患者时要多考虑一下患者自身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接诊速度、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给他们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 标签: 高原反应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久居平原的人,初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机体缺氧,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呕吐、食欲减退、失眠或嗜睡、高血压及鼻出血等症状,甚至引发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等严重疾病。科学预防措施,可有效减轻和防止初入高原的不良反应--1.掌握相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自信心。2.入高原前,进行一定时间的适应性训练,可采取较高强度的长跑、负重行军、爬山等形式。3.路途中避免饮水、饮食过多。

  • 标签: 高原地区 科学预防 防护 高原肺水肿 适应性训练 食欲减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高原肺水肿高原现场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部2008年3月至今期间发生的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分析,并对临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通过持续吸氧、氨茶碱、速尿、地塞米松、能量合剂和(或)抗生素等治疗,8例均治愈(均后送平原治疗,经跟踪调查),治愈率100%。结论高原肺水肿虽然起病急、病情复杂、发展变化快,但只要加强现场治疗,并且在综合救治的同时,重视各重要脏器的保护,对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高原肺水肿 现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为高原脑水肿,将其作为对照组,64例为急进高原脑梗死,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检测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发病时间及各项高原不良反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低压、缺氧环境是导致急进高原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加强相关预防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紧急高原脑梗死 高原病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的血生化改变。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于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选择移居海拔4300m3个月以上的458名汉族男性青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按照有无慢性高原病分配分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为325名均无慢性高原病;观察组患者为133例均患有慢性高原病。然后将2组调查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及血清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组调查者的血生化改变。结果观察组的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换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尿酸、肌酐相比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许多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及血清酶指标均比较正常人群发生异常,能够得出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发生了脏器损伤。

  • 标签: 高原移居者 高原病 血生化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官兵急进高原高原习服后两种暴露状态下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高原心肌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急进高原(海拔4 300 m)和高原习服后(海拔4 300 m)的新疆某部队57名官兵纳入到试验组,同时将世居平原(海拔43 m)的42名官兵纳入到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C反应蛋白(CR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人们急进高原状态时血液中CK、CK-MB、MYO、hs-cTnI、CRP和hs-CRP的中位数分别为:168.20 ng/L、1.20 ng/L、39.80 ng/L、1.00 pg/L、0.70 mg/L和0.75 mg/L;高原习服状态分别为:135.70 ng/L、0.90 ng/L、38.80 ng/L、1.00 pg/L、0.50 mg/L和0.40 mg/L,二者的CK、CK-MB和hs-CRP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平原对照组相比较,急进状态下的各指标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习服状态下的CK、CK-MB、MYO和hs-cTn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当机体急性暴露于高原环境导致其心肌标志物升高。而经过高原习服后炎性指标有所改善,但依然会导致其心肌标志物升高,心肌酶的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应注意心肌保护;同时该研究为机体急进高原高原习服心肌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高原 急进高原 高原习服 心肌损伤 心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