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4~6月,昆明卫生检疫局对昆明机场密度进行了调查,共放置笼和夹259个,捕鼠64只,捕获率为24.7%。其中家栖鼠类52只,捕获率34.7%(52/150),野栖鼠类12只,捕获率11.3%(12/106)。捕获的种有:褐家鼠45只(70.3%)、黄胸12只(18.8%)、小家鼠1只(1.6%)、齐氏姬2只(3.1%)、大绒1只(1.6%)和鼩鼱3只(4.7%)共6种。

  • 标签: 昆明机场 鼠密度 调查 卫生检疫 鼠笼 鼠夹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南华县建城区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及侵害状况 ,为合理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 ,每月监测一次。 结果 布放夹2400个 ,回收夹 2357个张 ,,捕获 35只 ,密度 1.49﹪,褐家鼠为优势种群。 结论 南华县建城区种群构成以褐家鼠为主,侵害度以农村自然村、餐饮业较高 ,应进一步加强优势种群的监测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密度 监测 分析
  • 简介:目的掌握武汉市青山区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每月监测1次。对2006-2012年青山区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年共捕获鼠类3种353只,褐家鼠占92.4%,为优种;小家鼠和黄胸分别占3.1%和4.5%。密度在春、秋两季呈现2次小高峰。结论青山区种以褐家鼠为主,建议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控制对策的研究。

  • 标签: 鼠密度 监测 分析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5年春季对平洲客运港区密度、种群构成和生境分布的调查结果。共捕鼠形动物112只,类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科、鼩鼱科),5种(褐家鼠,黄胸,小家鼠、黄毛.臭鼩鼱),室内以黄胸为优势种.室外以褐家鼠为优势种。

  • 标签: 南海平洲客运港 鼠密度 种群构成 生境分布 调查
  • 简介:9密度测定、灭鼠效果考核与评估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的数量。通常用夹法测定,如用100个夹布放在一定地区内一夜,第2天早上检查捕到5只,则密度为5%。鼠类繁殖快,能在短期内达到较高的密度而引起疾病流行。为此,要预防疾病,必须将密度控制在规定的密度指标以下。实践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密度在1%以下时不会发生流行;5%左右时可能出现小流行;10%左右时可能出现中流行;20%以上时则会发生大流行。

  • 标签: 大面积灭鼠 密度测定 考核评估 灭鼠效果 防治 流行性出血热
  • 简介:本文报道了青岛机场卫生检疫局1992-1993年青岛机场鼠类调查结果。隶属2目2科4属6种,年均密度为0.91%。鼠类种群构成有褐家鼠、黄毛、黄胸、小家鼠、黑线姬和食虫目食科的臭鼯鼠。鼠类季节消长以第二和第三季节为高.褐家鼠是该地区的优势种。

  • 标签: 青岛机场 鼠形动物 种群构成 密度 调查 卫生检疫
  • 简介:本文介绍1994年天津港保税区开展的一次密度监测与灭鼠工作情况。卫生检疫机关在区防病站及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开展鼠类防除工作,通过此次区域性灭鼠,共布放夹650只,投放0.5%凄敌隆灭鼠药270公斤,获死623只,使一度高达14.23%(夹日法)的密度基表降至正常范围。

  • 标签: 天津港 保税区 鼠密度 调查 灭鼠
  • 简介:目的建立口岸密度变化的动态模拟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分析预测效果。方法监测密度,分析密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运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气象因子对密度的影响,建立密度变化的动态模拟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模型的训练准确率为91.34%,检验准确率为91.17%,测试准确率为89.03%,平均准确率为90.51%。模型认为自变量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月均最低气温、月均相对湿度、日照、降水量。结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到密度动态预测工作中,为口岸鼠类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鼠密度 气象因素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预测
  • 简介:2000年4~9月天津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所属33家集装箱堆场进行密度调查,共布夹6645个,有效夹数6299个,捕鼠143只,密度为2.27%.种鉴定隶属1目1科1属1种,鼠类种群构成为褐家鼠,褐家鼠为天津口岸集装箱场地的优势品种.

  • 标签: 天津口岸 集装箱堆场 2000年 鼠密度 调查
  • 简介:为掌握大兴新城地区农户家中密度、种类及季节消长,进一步做好防鼠灭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04-2006年大兴新城地区农户密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农户 鼠密度 监测
  • 简介:目的掌握南通市通州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传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密度监测。结果2010-2014年共捕获鼠类297只,包括黄胸、褐家鼠、黑线姬和小家鼠。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79%,其中2011年密度最高为1.25%,2014年最低为0.45%,优势种为黄胸和褐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6.33%和25.93%。密度月份分布基本呈双峰型,第一高峰在4-5月,第二高峰在10-11月。结论通州区种以黄胸和褐家鼠为主,应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降低密度,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传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鼠密度 监测 分析
  • 简介:下载PDF阅读器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Micro-CT)定量研究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胫骨近端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3月龄雌性APP/PS1转基因(n=6)和野生型小鼠(n=6)自由摄食和饮水,分别于12月龄时处死,取其胫骨,应用Micro-CT进行骨微结构及骨密度分析.结果APP/PS1转基因组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P〈0.05);Micro-CT扫描图像显示APP/PS1转基因小鼠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皮质厚度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结论APP/PS1转基因组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APP/PS1转基因组小鼠更易患骨质疏松.

  • 标签: APP/PS1转基因鼠 野生型小鼠 骨质疏松 micro—CT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解决全曲面断层上颌牙体根端水平状大片低密度影现象,提高牙体影像清晰度。方法:使用法国产trphy曲面断层机,嘱患者做下颌中切牙前伸错,挺胸低头,舌体上提,将上下颌中切牙牙根冠相对长轴线进入垂直断层域后进行投照。结果:发现上颌全牙列牙体或牙根部水平长条黑色低密度影的原因,是患者舌体小,咽腔空容积大,降低了X射线阻射率,掩盖了上颌牙体根端影像。结论:采用下前牙错前伸,大低头、舌体上提摆位法,改变了X线穿过的路径,避开了咽腔的低阻射区与上颌牙列根端影像的重叠,提高了全牙曲面断层影像质量和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曲面断层 上颌牙列 大片状低密度影
  • 简介:5的防治方法5.1防鼠一个地区密度的高低,与的栖息和食物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只灭鼠,而不采取防鼠措施,原有的栖息和食物条件未改变,则密度在下降后,又可因旺盛的生殖力而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如果改变了适于的生活条件,做好防鼠工作,可以间接控制的数量,提高灭鼠效果和巩固灭鼠成果.

  • 标签: 灭鼠剂 防治 防鼠措施 生活条件 灭鼠成果 灭鼠效果
  • 简介:鼠类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可传播多种疾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防治是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采用综合措施,将密度控制到不足为害的水平.

  • 标签: 危害 习性 防治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南通市区现场捕鼠情况调查,探讨更合理、更有效、更安全的密度调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笼法和夹法。结果南通市区共布有效夹14582只,捕鼠16只;共布有效笼2411只,捕鼠62只,笼法捕鼠效率明显优于夹法,χ2=274.430,P=0.000。笼法和夹法在所捕鼠种的构成上基本一致,χ2=0.038,P=0.846。结论建议用笼法替代传统的夹法作密度监测。

  • 标签: 鼠笼法 鼠夹法 现场捕鼠
  • 简介:目的了解南通市区黄胸对杀灵的抗药性。方法PT测定采用仪器法,无选择性摄食实验在实验室进行,摄食0.05%杀灵毒饵。结果22只实验黄胸其PT(以INR值表示)平均值为0.94;在9d的摄食过程中,平均摄药量为148.9mg/kg,在25d的观察期内,16只死亡,6只存活;存活的黄胸中,其摄药量均超过黄胸143mg/kg的抗药性标准,抗药性发生率达到了27.3%。结论南通市区黄胸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灵可能已产生群体抗药性。

  • 标签: 黄胸鼠 杀鼠灵 抗药性
  • 简介:全世界已知1500余种鼠类(包括其他啮齿类)与人类疾病有关,可传播人类疾病约160种。我国的啮齿类动物有180余种,查明可传播78种人类疾病。因传疾病引起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历次战争死亡人数之和,鼠类还损粮毁物等给人类造成物质和经济损失,更是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的。

  • 标签: 环境治理 家栖鼠 啮齿类动物 人类疾病 死亡人数 鼠传疾病
  • 简介:云南机器厂退休工人伍老伯,因肺癌入住昆明市延安医院,病情还未好转,医院就一再要求伍老伯出院,原因很直接,住院费用已接近医保人均定额。无奈之下,伍老伯拖着病痛的身体转遍了五六家医院,像个皮球般,屡屡被不同的医院以达到定额费用为名要求出院,而每到一家医院,都得全身上下重新大检查一番。

  • 标签: 云南医保 医保猫 猫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