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索尼医疗3D影像解决方案为神经外科、显微外科、内窥镜手术等手术增加了空间立体感。从手术室扩展到培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以及各类学术会议中,索尼医疗3D影像解决方案可以为医生提供细节化的临床教学、内外部演讲及培训,方便医院内部更有效的沟通,是多种手术应用的理想选择。

  • 标签: 影像 医疗 内窥镜手术 培训中心 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脑血管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了解颅内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可以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出血性疾病的病变最大程度的了解。它也可以对缺血性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直观的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而且还能正确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及侧支代偿情况。对于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很好的了解病变的情况,对于制定手术计划有很大帮助;对于需要开颅手术患者能提供各种角度观察病灶的图像,能够将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病灶的情况预先展示在术者眼前;对于血管狭窄的病人,能从各种角度观察最大狭窄程度,很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的患者将来如需治疗,检查可提供对比的材料。数字化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疾病及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 标签: 3D全脑血管造影术 临床研究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下颌骨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3D重建的的治疗意义。材料和方法通过对我院30名平片诊断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从中显示下颌骨骨折的部位、位移距离和转向、有无缺损等。结果这30名的患者中最为常见的部位为颏部骨折和下颌骨体部骨折,然后下颌角以及髁状突颈部骨折,最为少见的病例为下颌升支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将下颌骨骨折线、骨折部位、骨折移位、范围、缺损范围等状况非常的清晰准确判定,对其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设计评定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下颌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3D补片结合医用胶粘合固定技术在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的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对96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术,应用3D补片修补,并用医用胶粘合固定补片,观察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侧40~140min,平均70min;双侧70~180min,平均110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3.5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清肿,7例(7.3%)。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TAPP术中使用3D补片结合医用胶粘合固定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对脑转移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形态的准确评价至关重要,尤其当病灶数目多时,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常面对耗时和遗漏的问题,探索出一种能使放射科和临床医师快速而准确发现脑转移瘤变化特点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上通过增大对比剂分子量和增加对比剂剂量等方法提高病灶的信号强度,达到提高脑转移瘤检出和诊断率,但是受到对比剂顺应性和适应证等方面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脑转移瘤 高分辨率 重复性 对比剂剂量 减影 M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D3治疗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3配合常规治疗30例,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中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愈显率为93.3%;对照组中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76.7%。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4.16,p<0.05)。结论维生素D3治疗日光性皮炎疗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316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做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并与真菌培养加以对比。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8,P>0.0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77)。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可以作为敏感快速的诊断指标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真菌感染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参与调控细胞生理功能的关键因子的c-JunN-末端激酶,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运用低能构象搜索及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两组构象,对N-苯甲基靛红肟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子对接构象,以立体场、静电场、氢键供体场和氢键受体场组合得到的CoMSIA模型最佳,相应的统计学参数: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759,相关系数r2为0.966,测试集的相关系数r2pred为0.703。根据RB方法所得到的CoMSI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总结出对抑制剂活性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化合物的N取代基及R6位处于残基Ile70、Asp150、Ala151、Asn152和Ser193组成的疏水性空腔,因此引入体积较大的取代基有利于活性的提高,同时在N取代基上加以吸电子或氢键受体基团的取代将有助于提高抑制剂活性。靛红环位于负电荷残基Glu147附近,引入供电子或氢键供体基团有利于抑制剂活性的提高。同时结果之间可以相互解释并验证彼此的有效性,可为设计高特异性高活性的JNK3抑制剂提供线索和参考。

  • 标签: JNK3 N-苯甲基靛红肟类化合物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分子对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DG)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同时采取血标本及无热源污染血标本各一份,分别作细菌培养和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测定。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测定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BDG含量(101.32±52.02pg/ml)与细菌败血症组(11.23±10.07pg/ml)、无细菌生长组(8.65±0.21pg/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4.4、3.907,P<0.01、0.01)。以20.0pg/ml作为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测定判断深部真菌感染的cutoff值,其准确率89.52﹪、敏感度90.36﹪、特异度87.52﹪。结论(1→3)-β-D-葡聚糖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辅助检测指标。

  • 标签: (1&rarr 3)-&beta -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评估平板3D-DSA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前交通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资料,常规全脑血管DSA检查后,再行三维重建,选择适合的栓塞材料及工作角度进行手术,并分析3D-DSA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意义。结果8例动脉瘤100%栓塞,2例栓塞95%,1例栓塞90%,1例栓塞80%,急性脑血栓形成1例,血管痉挛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3D-DSA能够详细地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信息,可明确其诊断,对制定栓塞手术计划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临床出现症状疑似真菌感染患者152例,在其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的同时留取血液或痰、中段尿、脓等分泌物标本做真菌培养和涂片分析。有条件时行病理诊断,通过回顾性调查,比较G试验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34.7±16.0pg/ml明显高于临界10pg/ml;使用临界值10pg/ml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9%、89.7%、85.7%和72.9%。结论血浆葡聚糖水平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可靠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实用的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1-3)-&beta -D-葡聚糖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差异及其与骨质疏松症关系。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01月之间收治的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骨密度正常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3对照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明显高于骨质疏松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存在直接联系。

  • 标签: 50岁以上人群 血清25羟 维生素D2+D3总量 水平差异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3D-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1月到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取仰卧位,固定头部,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优维显370。扫描结束后,图像采用Add/Sub软件,联合多平面重建法(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重建法(VR)等处理方法,重建有骨结构和去骨的病灶三维立体图像。结果51例患者共检出59例阳性动脉瘤,其中45例为单发动脉瘤,6例为多发动脉瘤(4例为2个动脉瘤,2例为3个动脉瘤)。漏诊颈内动脉瘤1例,误诊小脑后动脉瘤1例,诊断灵敏性为98.3%,诊断特异性为98.3%,诊断准确性为96.7%。结论3D-CTA具有安全微创,更好显示血管瘤解剖结构的特点,但其还不能取代3D-DSA

  • 标签: 3D-CTA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innova3100血管平板机,对20例MRA考虑为动脉瘤的患者行常规2D脑血管造影和3D脑血管造影并重建。结果与常规2D脑血管造影图像及MRA图像比较,颅内动脉瘤的3D重建图像具有明显优势,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栓塞治疗发挥巨大作用。结论3D-DSA的重建图像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中作用巨大,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3D DSA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 简介: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是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物质,有着重要的生理生化活性[1]。近年的研究发现,它除对钙磷代谢的有调节作用外,还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2]。1,25(OH)2D3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的,而人体许多的恶性肿瘤细胞均表达VDR。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已证实维生素D对前列腺癌、胃肠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都有抑制作用。同样,对于1,25(OH)2D3对肺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也正在不断进行,本文就1,25(OH)2D3对肺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 肺癌
  • 简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采取膀胱截石位,手术医生在会阴部进行手术操作,术中手术器械的放置及医生双手的承托成为关注的问题。我科运用手术床头板去掉海绵垫后当手术托盘使用,既符合无菌要求又达到承托效果,既稳定又方便。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手术中 托盘 床头 应用 手术医生
  • 简介: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医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根本已成为医院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了解决门诊检验报告单领取这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笔者对门诊检验自助打印终端的可行性分析、设计开发及上线运用进行了详细讲述。

  • 标签: 检验报告单 检验单打印 自助打印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