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老年脉管炎,临床遇到4例。1例未溃成疮,7副药后痛止,疼痛复作,又服7副。第2例87岁,右脚外髁部溃疡成疮,疮口约3.5cm×3.5cm,虽拄双杖,步履历艰难。治疗4月,疮口愈合。第3例右脚内孤拐处溃疡成疮,服药4副,夜能安睡,不戒烟,疼痛加剧。三诊时不相信疮口能愈,未再诊。第4例右脚截肢安装假肢,

  • 标签: 脉管炎 疮口 CM 外髁 治愈 疼痛
  • 简介:目的推广腹横纹0.5cm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效果;较好。方法对收治132例疝气患儿用腹横纹0.5cm切口手术治疗疝气,3-12月的随访结果;术后随访发现该病患儿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腹横纹0.5cm切口在小儿疝气治疗中非常实用。

  • 标签: 小儿疝气 腹横纹 0.5cm切口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5cm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5cm肝细胞肝癌78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球蛋白(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AFP阳性率47.4%;本组病例超声确诊率62.56%,检出率94.88%。随着瘤灶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越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对肝癌检出率高,而确诊率相对较低。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肝癌 超声波诊断
  • 简介:摘要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切开和显露技术是由一种崔建春教授团队开展创新的手术方式,通过应用切口自动牵开器、弓状拉钩和切口保护套等器械并联合超声定位,无需游离皮瓣和横断颈阔肌和颈前肌,把常规术式中5.0~8.0 cm切口下对甲状腺"一览无余"的显露,改为通过≤3.0 cm的小切口,应用拉钩辅助移动术野,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与传统方式相比较,该技术具有微创、精准、简单、快速的优点,适宜推广、普及。

  • 标签: 甲状腺 小切口 显露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巴德15cm×15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应用巴德15cm×15cm网片行腹股沟人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20例的经验。结果本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右侧17例,左侧3例。其中1例女性病例为腹股沟区肌纤维瘤切除术后形成疝,4例女性病例为嵌顿性股疝。男性病例中有8例复发疝,其中2例为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6例巨大原发疝,1例巨大滑疝。术后随访3~60个月,无复发。结论巴德15cm×15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是有效的,同时比较经济。

  • 标签: 腹股沟 外科手术 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例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岁。腹痛、腹胀表现1例,左上腹部搏动性包块1例,查体发现1例;2例合并门脉高压症,女性患者均有2次妊娠史,1例左上腹触及搏动性包块,3例患者均行腹部强化CT检查。1例行介入支架腔内隔绝+瘤腔弹簧圈栓塞术;1例行开腹脾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未输血;1例行开腹脾动脉瘤切除+脾切除+脾静脉瘤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约400 ml,输注红细胞6 U,血浆600 ml。3例均治疗成功,无围术期死亡发生。介入治疗者随访2年3个月,无不适。手术者1例随访6年,预后较好,另1例失访。结论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瘤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 标签: 动脉瘤 脾动脉瘤 临床方案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OT)技术在最大径≤2.00cm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DOT系统,前瞻性研究95例患者共119个最大径≤2.00cm的乳腺病灶,得到总血红蛋白浓度(TTHC)。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TTHC的最佳诊断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119个乳腺病灶中,良性81个,恶性38个。良性组中位TTHC为103.05μmol/L(29.54-273.21μmol/L),恶性组中位TTHC为182.31μmol/L(80.99-369.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TTHC最佳诊断阈值为131.88μmol/L,敏感度86.84%(33/38),特异度83.95%(68/81),准确率84.87%(101/119)。结论超声DOT技术是诊断乳腺癌的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方法。对于最大径≤2.00cm的乳腺病灶,适当降低TTHC诊断阈值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光散射断层成像 乳腺肿瘤 血红蛋白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通道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与4.8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小于2 cm单发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3例小于2 cm单发性肾结石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石大小为1~2 cm,CT值241~1 964 Hu。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3.7±9.8)岁,结石CT值(1 099.8±297.81)Hu,行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通道大小为F12~14,钬激光将结石碎片化,负压吸引将结石碎片从负压吸引鞘吸出,选择性留置双J管,不留置肾造瘘管;输尿管软镜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3.3±11.7)岁,结石CT值(999.2±388.4)Hu,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钬激光将结石粉末化,留置双J管;4.8F可视肾镜组41例,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55.8±11.3)岁,结石CT值(1 001.7±345.3)Hu,行4.8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用4.8F的针直视下穿刺后直接碎石,以钬激光将结石粉末化并冲至肾盂,不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结石清除率、术后24 h内体温、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输尿管软镜组[(69.6±28.5)min]显著长于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36.9±13.6)min]与4.8F可视肾镜组[(39.0±19.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输尿管软镜组[(4.1±1.3)d]显著长于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3.6±0.8)d]与4.8F可视肾镜组[(3.2±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最大,输尿管软镜组与可视肾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结石清除率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95.0%,38/40)最高,显著高于输尿管软镜组(59.5%,25/42)与4.8F可视肾镜组(70.7%,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95.0%,38/40)和可视肾镜组(90.2%,37/41)最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尿管软镜组(73.8%,31/42)最低;术后高热、WBC与PCT等炎性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均以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组最高。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小于2 cm单发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结石 小于2 cm 超微通道 输尿管软镜 4.8 F可视穿刺经皮肾镜 结石清除率 炎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例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岁。腹痛、腹胀表现1例,左上腹部搏动性包块1例,查体发现1例;2例合并门脉高压症,女性患者均有2次妊娠史,1例左上腹触及搏动性包块,3例患者均行腹部强化CT检查。1例行介入支架腔内隔绝+瘤腔弹簧圈栓塞术;1例行开腹脾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未输血;1例行开腹脾动脉瘤切除+脾切除+脾静脉瘤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约400 ml,输注红细胞6 U,血浆600 ml。3例均治疗成功,无围术期死亡发生。介入治疗者随访2年3个月,无不适。手术者1例随访6年,预后较好,另1例失访。结论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瘤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 标签: 动脉瘤 脾动脉瘤 临床方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术型在3 cm以内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象是3 cm以内肾结石患者,病例数共86例,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43例实施PCNL治疗,命名为手术①组。另43例实施FURL治疗,命名为手术②组。分析术后2、4、8d疼痛评分、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手术②组术后2、4、8d疼痛评分分别是(4.17±0.47)分、(3.98±0.36)分、(2.15±0.11)分,比手术①组的(5.28±1.36)分、(4.98±1.24)分、(2.81±0.87)分而言均更低(p<0.05)。②手术②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93.02%,比手术①组的74.42%而言更高(p<0.05)。③手术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97%,比手术①组的25.57%更低(p<0.05)。结论:将FURL方案,用于3 cm以内肾结石患者,具有疼痛评分更低、疗效更高、术后并发症率更低的优势。

  • 标签: FURL 3 cm以内肾结石 PCNL 疗效
  • 简介:摘要探讨冠心病的相关手术编码的分类及查找方法。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日趋多样化,本文主要针对介入心脏病学中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外科开胸手术编码给予探讨

  • 标签: 冠心病 手术编码 ICD-9-CM-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直径≤1cm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诊断和经胸腔镜治疗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44例肺内直径≤1cm孤立性结节患者,不能除外恶性结节,在全身麻醉后经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根据快速病理,并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结果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约占47.7%,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约占52.3%。结论肺内直径≤1cm孤立性肺结节应在术前通过CT扫描检查,不能除外恶性结节者,应尽快予以经胸腔镜病理确诊,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肺亚厘米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大于2cm肾结石的临床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大于2cm肾结石患者30例,通过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肾结石处理,必要情况下可以二期结石残留进行处理。结果本次实验所选取的30例实验样本在完成手术治疗后,取得了94.8%的结石清除率,均无严重并发症,二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留患者2例。结论为大于2cm肾结石患者提供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能够安全,恢复快,避免各种并发症出现,结石清除率显著提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输尿管软镜取石术 大于2cm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位直肠癌4CM保肛根治临床护理进行体会以完善对其治疗护理。方法选自我院自2008年2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病患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31~89岁,平均年龄72.3岁。全部患者术前检查得出病灶都是单发,瘤体下缘与齿状线有2~5cm距离。对其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包括对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记录与分析来进行总结。让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高维生素、避免辛辣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咳嗽、感冒、便秘增加腹部压力;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并坚持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按时到医院化疗。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以及术后严密观察、预防发生并发症、合理饮食以及做好肛门括约肌的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4CM保肛根治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经超声造影诊断的200个异型增生结节病灶及80例肝细胞癌病灶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血供与周围肝组织基本一致,超声造影动脉期无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与周围肝实质相同呈等回声表现,大多数再生结节血供与周围肝组织基本一致,而肝细胞癌,动脉期轻度或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下降,延时期轻度强化。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准确地鉴别肝脏异型增生结节和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异型增生结节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内镜及双镜联合的手术方式治疗5~10 cm胃间质瘤(GS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20年2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完成手术治疗及随访116例5~10 cm GS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3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B组39例行腹腔镜下手术,C组39例行腹腔镜内镜联合切除术(LECS);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三组术前、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胃肠功能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GIQLI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C组高于A、B组(P<0.05),但A、B组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但A、B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D、腹腔镜手术单独应用比较,LECS治疗5~10 cm GST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胃肠恢复,并发症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治疗在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肾结石(≤3cm)患者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种患者分别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和循证治疗。观察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肾结石患者的碎石结果无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治疗用于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循证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CT引导肺穿刺对肺内〈3cm病灶的活检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213例,均有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资料证实。按病灶大小分为两组,其中≥3cm者136例,为大病灶组;〈3cm者77例,为小病灶组。比较两组病例的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大病灶组、小病灶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09%和84.42%,P〉0.05。气胸发生率为3.68%和15.58%,出血发生率为6.62%和24.68%,P均〈0.05,小病灶组气胸及出血发生率高于大病灶组。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于肺内〈3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与≥3cm的病灶组相近;小病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大病灶组,但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肺穿刺 小病灶 活组织检查 CT引导
  • 简介:摘要CM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早期发现同早期治疗一样非常重要。我院2010年2月收治C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疟疾 传染病 血小板 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