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细胞形态、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总结这两种贫血的细胞形态、生化检测等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科学依据。方法对6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5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MDS与MA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在细胞形态方面改变有一定的重叠性,MDS组、MA组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A组血清LDH明显高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MDS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DS与MA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治疗和预后各不相同,它们都存在不同程度一系或多系的病态造血,有时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所以在诊断过程中,应密切结合临床,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LDH、Hcy水平,有助于MDS与MA的鉴别诊断。

  • 标签: MDS MA 细胞形态学 LDH Hcy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形态学的观察发现MDS和MA的鉴别点,以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10例MDS及MA患者外周血象及骨髓形态学观察比较,找到差异及鉴别点。结果MDS与MA均可为大细胞性贫血,但又各自有其特点,仔细观察,可以鉴别。结论MDS与MA存在形态学上可鉴别点。

  • 标签: MDS MA 形态学
  • 简介:MDS-5型反相制备液相色谱填料是一种性能与美国ODS-C18键合型固定相相当,比国产JTY-1型反相制备色谱填料分离效果提高一倍以上,且使命更长、化学稳定性更好、样品负载量更大的一种新型反相制备液相色谱固定相。该填料价格十分低廉,非常适合微量物质的实验室制备和大规模工业生产。

  • 标签: 制备色谱 液相色谱 填料 反相 TY-1型 化学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锌原卟啉(ZPP)及铁代谢指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结合铁代谢指标,对我院1643例MDS和各种不同疾病及300例正常人的血液锌原卟啉含量和铁代谢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后用统计学t检验处理,求出p值。结果表明MDS锌原卟啉含量较缺铁贫(IDA)明显减低,而较良、恶性肿瘤,再障(AA)、白血病、其他疾病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MDS与慢性病贫血(ACD)结果相近,相互间有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饱和度、铁蛋白等指标有明显差异;MDS较溶贫、巨幼贫锌原卟啉含量不同程度减低或增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而且锌原卟啉可在MDS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的早期阶段含量明显增高,与疾病预后较为密切相关。结论锌原卟啉对MDS早期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必须结合铁代谢各指标才能更有效发挥锌原卟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锌原卟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异常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多种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测定分析仪,对390例MDS、50例良性血液病人(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等)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MDS89.3%以上有二系或三系免疫表型异常,其中CD7、CD19、CD13、CD14、CD33、CD34、HLA-DR免疫标志变化最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髓系抗原表达明显增高,而且随MDS进展恶化,FAB亚型抗原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RA→RAS→RAEB→向RAEB-T转化,较早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3、CD33)逐渐增加,而较晚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5、CD24)逐渐减少;同时伴淋系抗原表达逐渐减少;骨髓干细胞/祖细胞表面抗原(如CD34HLA-DR),随着MDS恶化发展,有逐渐明显增加异常表现,而且CD34、HLA-DR早期抗原表达增高者,常常预后较差,易于转化成白血病。结论骨髓细胞免疫异常表型,对MDS诊断、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表型
  • 简介:Sweet’s综合征(Sweet’s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一种与免疫因素相关的伴有全身症状的少见皮肤病。临床分为经典型(特发型)、肿瘤相关型及药物诱导型三种类型,其中肿瘤相关型与急性白血病最常见,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SS国内已有10例报道,但均尚未见报道同时合并肝脾肺多系统受累且有过敏性紫癜样皮损的病例,现报道1例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 标签: 文献复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MDS 少见皮肤病 急性白血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及毒副反应的护理。方法健择加顺铂联合化疗,两药为第1、8、15天给药,28天为1周期。结果全组29例均可评价,其中PR6例,SD16例,PD7例;临床受益反应率为62.1%;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等,但程度较轻,均可逆转。结论GP方案化疗对晚期胰腺癌具有一定的肿瘤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反应率高,毒副反应能耐受,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确切的保障。

  • 标签: GP方案 晚期胰腺癌 临床受益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52例高危MDS老年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HAG预激方案治疗,对照组实施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MDS患者具有明显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高危 老年 HAG预激
  •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发生在白血病前,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造血系统异常或造血紊乱症候群。其造血异常可累及一系、二系或整个造血系统,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的一组综合症。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发病机制 诊断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测定90例临床恶性肿瘤患者血清GP-DA活力,发现肝癌患者GP-DA活力升高,胃癌GP-DA活力显著减低。肝癌患者血清GP-DA活力与r-GT呈正相关(r=0.7649)、与AFP无相关(r=0.1024)。

  • 标签: 肝癌 胃癌 GP-DA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形态检验在MDS-RA及M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50例MDS-RA及M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形态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类患者在RBC、HGB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MA组WBC、PLT计数显著高于MDS-RA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RA及MA骨髓细胞学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核形态、染色质、胞浆、成熟红细胞形态、颗粒、巨核细胞等方面差异明显,可作为临床判断依据。结论骨髓形态检验在MDS-RA及MA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可配合临床实验室检查提升对MDS-RA及MA的鉴别水平。

  • 标签: MDS-RA MA 骨髓形态检验 鉴别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具有造血干细胞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的报道有增多趋势。由于自身病变所致免疫和造血功能受抑,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肺部霉菌感染的病例大大增加。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科运用护理程序通过临床观察和有关检查,使16例MDS患者及时发现肺部霉菌感染的诊断并得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肺部霉菌感染 护理程序 感染患者 MDS 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简介:目的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出发,寻找优良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病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地西他滨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联合化疗,于疗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是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具有更好的临床综合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内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250mg/m2,d1、8*Q21d;顺铂25mg/m2,d1-3天*Q21d。化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两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共完成化疗156周期,其中CR2例,PR18例,SDl0例,PD6例,有效率55.6%(20/36),控制率83.3%(30/36)。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乏力、脱发、发热及皮疹也比较常见,而口腔溃疡等皮肤黏膜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少,未发现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及肾功能损害。结论GP方案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患者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2例,于PCI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h,而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100例,PCI后直接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ACS患者的临床预后(30d因血栓事件出现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影死亡)。结果两组术后30d死亡/心梗相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联合静脉应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GPⅡb/Ⅲa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至关重要。

  • 标签: GPⅡb/Ⅲa受体 血小板 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梗/死亡 PCI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细胞形态与红细胞参数在临床初诊MA与M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0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结果和显微镜下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A患者MCV.MCH值高于MDS患者RDW值低于MDS患者,MA患者红细胞异形率明显低于MDS患者。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结合红细胞参数可以初步区分MA和MDS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比较地西他滨与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地西他滨作为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2011年10月到2014年12月共治疗中高危MDS30例,地西他滨方案14例、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16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至少使用2个疗程)。分析接受两种方案的患者1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的14例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8例(57.1%),部分缓解(PR)4例(28.5%),完全无效(血液学及骨髓均无进步)2例(14.2%),总有效率85.7%。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0(0—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3—38+)个月。6例(42.8%)患者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控制,症状好转。小剂量阿糖胞苷组16例患者1个疗程后CR7例(43.7%),PR5例(31.2%),完全无效4例(25.0%),总有效率75.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0—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2—33)个月。有7例(43.7%)患者粒缺期间出现发热,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统计分析提示地西他滨组OS及PFS时间较小剂量阿糖胞苷组延长,P值分别0.014及0.012。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中高危MDS 地西他滨 阿糖胞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此次将从院内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患者中进行病例选取,入组60例患者,应用抽签方式进行分组,综合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指标: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前,综合组负性情绪评分与基础组对比,差异较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