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20例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并与同期20例无肺部感染外科手术病儿肺泡灌洗液中PS进行比较,20例肺炎病儿经肺泡灌洗治疗后,肺炎组病儿肺泡灌洗液中SatPC虽然较低

  • 标签: 中水平 支气管肺泡 水平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剂(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对患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住院的75例RDS新生儿,根据PS剂量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另选30例未予PS治疗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各组患儿生后第28天吸入氧浓度(FiO2)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别患儿发生BPD的差异。结果小剂量组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大剂量PS治疗RDS能减少BPD的发生且疗效相当。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剂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American Society Anesthesiology Physical Status, ASA-PS)分级对胃癌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治疗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ASA-PS分级与胃癌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排除190例患者后,共有829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中位随访期(四分位数)为50(23, 71)个月。ASA-PS分级Ⅰ、Ⅱ级和Ⅲ/Ⅳ级各有193例(23.3%)、510例(61.5%)和126例(15.2%),对应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逐级降低,分别为59.0%、45.3%和3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模型中,相对于ASA-PS分级Ⅰ级的患者,ASA-PS分级Ⅱ级的患者术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9% (95%CI 1%~70%,P=0.045),ASA-PS分级Ⅲ/Ⅳ级患者的术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6%(95CI 6%~102%,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A-PS分级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癌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分级 风险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舒芬太尼(RS)、丙泊酚-舒芬太尼(PS)应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于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者110例,按照麻醉用药方案分为RS组(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舒芬太尼)和PS组(注射用丙泊酚-舒芬太尼),每组5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及恢复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于检查前(T0)、入镜时(T1)、胃镜到达咽喉(T2)、检查结束时(T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RS组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均短于PS组(t=11.09、3.23、16.49,P均<0.05)。两组T1、T2、T3时点的MAP和HR低于T0,且T3时点的MAP、HR高于T2,但RS组变化幅度小于PS组(P<0.05)。两组间各时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S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3.64%,2/55)低于PS组(14.5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S比较,RS麻醉方案用于无痛胃镜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检查效率,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

  • 标签: 胃镜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舒芬太尼 丙泊酚 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缩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RDS患儿随机分为压缩雾化吸入PS治疗的观察组31例及气管导管内注入PS治疗的对照组21例,比较其临床表现、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用药过程中对照组易出现呛咳、发绀、心率及SpO2下降,观察组上述现象。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快缓解,患儿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0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比值(Pa02/Fi02)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比较,a/AP02、Pa02/Fi0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压缩雾化吸入PS联合NCPAP与气管导管内注入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RDS均有显著疗效,而前者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压缩雾化吸入 持续气道正压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NCPAP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应用PS的方法有中断给氧和不中断给氧两种方法。将确诊为NRDS的符合以下条件为孕28~35周,体重1100~2400g,Ap-gar评分3~10分,胸片表现为RDSⅠ-Ⅱ改变,生后24小时入院的早产儿,无严重并发症的35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治疗组19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缩短CPAP加压吸氧或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论PS-NCPAP治疗NRDS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有创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救治成功率高,适用于无有创呼吸机的基层医院。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从对最基本的营销管理理论剖析中可以看出,我们是真正沿着这个行业的本质在走,还是偏离了本质。

  • 标签: 经营管理 连锁药店 管理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PS,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反应。结果PS能迅速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降低氧流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结论PS能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械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PS(压力支持)模式与SIMV模式对肺出血的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肺出血患儿,压力控制下分别采用SIMV+PS、SIMV模式,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的治疗,观察出血情况、压力参数大小、撤机时间长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比较,肺出血停止时间、并发症发生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呼吸机参数下调更快、压力参数更低,撤机更快。结论肺出血时,采用SIMV+PS模式时,压力参数较SIMV时明显下降,符合肺保护策略,可减轻肺损伤。

  • 标签: 机械通气 模式 早产儿 肺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与护理对策。方法抽选我科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Ps固尔苏,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经机械通气与Ps联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并发症发生率为5.0%,同样低于对照组的1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确切,加强临床护理能够保证治疗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症 临床疗效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实现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繁殖并采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方法将阳性转基因雄鼠与野生型雌鼠一对一进行交配,利用多引物多重PCR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在合适的PCR条件下三引物体系可以准确有效鉴定出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论正确饲养繁殖及利用多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可以快速有效获得APP/PSl双转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AD动物模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l双转基因小鼠 多重PCR 基因型鉴定
  • 作者: 李俊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濮阳市中医医院设备科  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灭菌技术构成了生物医学以及临床医学领域的关键技术。在目前的现状下,低温等离子的灭菌器已经能够推广运用于当前的临床领域,进而体现了较好的灭菌效果。因此对于新华PS-100型号的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而言,应当明确灭菌器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在遇到灭菌器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需要做到尽快对其进行妥善的维修处理。  【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膜活性肽ps _2pa抗神经瘤细胞活性及机制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通过检测膜活性肽ps _2pa对神经细胞增殖的具体参数情况,进一步对表达其生活活性。利用氢溴酸东莨胆碱培养小鼠脑神经瘤细胞调亡模型,同时将膜活性肽ps _2pa干扰浓度作为变量,测定细胞存活率以及神经细胞凋亡能力,探索其对抗神经细胞调亡功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添加膜活性肽ps _2pa组相对于与不添加膜活性肽ps _2pa组可以更好抵抗神经瘤细胞活性,可以更好抵抗神经细胞的凋亡能力。结论:通过基因工程培养的膜活性肽ps _2pa在抗神经瘤细胞活性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价值。

  • 标签: 膜活性肽ps _2pa 机制 神经细胞活动 抗神经瘤细胞活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PS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进行CPAP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PS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PS CPAP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dometriosis,EM)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S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标本67例(EM组),其中紫蓝色结节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47例,取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5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对照组)3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S2蛋白在EM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行x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pS2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13/32),66.0%(35/53)、46.3%(31/67),有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pS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表达异常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化 pS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P-selection,Ps)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实验组加用红花黄色素静滴,14d为1个疗程;对两组的血清Ps和TXB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前Ps、TXB2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7天、l4天两组分别进行比较两因子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塞能够明显降低Ps和TXB2的血清浓度,推测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

  • 标签: 脑梗塞 红花黄色素 Ps TXB2
  • 简介:下载PDF阅读器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Micro-CT)定量研究APP/PS1转基因鼠(老年痴呆鼠模型)胫骨近端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3月龄雌性APP/PS1转基因鼠(n=6)和野生型小鼠(n=6)自由摄食和饮水,分别于12月龄时处死,取其胫骨,应用Micro-CT进行骨微结构及骨密度分析.结果APP/PS1转基因组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P〈0.05);Micro-CT扫描图像显示APP/PS1转基因小鼠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皮质厚度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结论APP/PS1转基因组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APP/PS1转基因组小鼠更易患骨质疏松.

  • 标签: APP/PS1转基因鼠 野生型小鼠 骨质疏松 micro—CT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临床治疗中,PS疗法、NCPAP疗法联合方案的疗效研析。方法:于2020.8-2021.8实施研究,抽选76例样本,均是我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患儿,抽签法分组,常规组、研究组,38例/组,PS疗法干预常规组,NCPAP、PS联合方案干预研究组,对二组疗效进行研究比较。结果:治疗之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均较常规组优,临床总疗效较常规组更高,二组比较P<0.05。结论:经PS方案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患儿实施治疗期间,再联合NCPAP方案,可以促进临床疗效,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等均有显著改善。

  • 标签: 临床效果 PS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NCPA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