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指环病毒7(TTV7)、8(TTV8)、10(TTV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发布的TTV7、TTV8、TTV1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MD19-T-TTV7、pMD19-T-TTV8、pMD19-T-TTV10,以其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基于FAM-Eclipse探针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TTV7、TTV8、TTV10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0.340 2x+114.780 0、y=-0.351 1x+114.940 0、y=-0.348 9x+115.020 0,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8拷贝/μl、84拷贝/μl、98拷贝/μl。在临床小儿血清样本中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9%、2.1%和4.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TV7、TTV8、TTV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等特点,可为临床血清样本TTV检测提供一个快速手段。

  • 标签: 指环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特异性 敏感性 血清样本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1例扁平隆起乙状结肠侧向发育肿瘤(laterally spe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扁平隆起大肠LST在内镜下可能的漏诊原因,以期提高LST临床检出率;通过文献复习,对LST的内镜诊断、病理类型、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考,为今后临床对LST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乙状结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1糖尿病(T1DM)是儿童糖尿病的主要类型,约占80%。而实际上T1DM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研究显示,高达50%的患者在成年期发病,其中约半数被误诊为2糖尿病。成人T1DM的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与儿童T1DM相比,成人T1DM的临床表现较轻(酮症倾向较弱,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较高)、胰岛自身免疫进程较缓,加之抗体检测技术敏感性和普及性等问题,临床上正确诊断成人T1DM仍具有一定挑战。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大型临床研究中有关T1DM诊断的研究数据,围绕T1DM与成人T1DM的诊断分难点及要点展开论述。

  • 标签: 糖尿病,1型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ldosteronism,PHA)Ⅰ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我院诊治的1例PHAⅠ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家系单基因病全外显子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文献回顾对患儿进行诊治,并对SCCN1基因所致全身PHAⅠ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18日龄,生后因"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就诊于我院,血钾最高9.07 mmol/L,血钠最高118 mmol/L,全外显子基因显示:患儿SCNN1A基因第二外显子存在c.383C>T纯合突变,患儿父亲SCNN1A基因第二外显子存在c.383C>T杂合突变,患儿母亲SCNN1A基因第二外显子存在c.383C>T杂合突变。检测结果提示受检者携带SCCN1A基因一个纯合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预计会使所编码蛋白质第128位氨基酸Pro变为Leu,HGMD数据库未见文献报道该变异;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1000g2015aug_ALL)和dbSNP147数据库均未见收录;生物学软件预测该病致病性较大。临床给予补充高渗盐水,葡萄糖胰岛素、葡萄糖酸钙等治疗,出院后嘱口服10%氯化钠溶液及聚磺苯乙烯钠散治疗,门诊定期检测电解质情况,患儿电解质控制良好,目前随访中。共检索30篇文献,结合本例,全球共49例相关报道。其中SCCN1A基因突变37例中,纯合突变29例,复合杂合突变8例;SCCN1B基因突变7例中,纯合突变5例,复合杂合突变2例,;SCCN1G基因突变5例中,纯合突变3例,复合杂合突变2例。结论PHA是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患儿可因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临床上对于表现为低钠性脱水、高血钾的患儿,需注意是否存在PHA,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 高钾血症 低钠血症 基因
  • 简介:摘要肾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是一种罕见病,以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高醛固酮血症为主要特征。本文报道1例因NR3C2基因突变引起的肾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新生儿的诊疗过程,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Ⅰ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肾型 基因突变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ldosteronism,PHA)Ⅰ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我院诊治的1例PHAⅠ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家系单基因病全外显子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文献回顾对患儿进行诊治,并对SCCN1基因所致全身PHAⅠ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18日龄,生后因"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就诊于我院,血钾最高9.07 mmol/L,血钠最高118 mmol/L,全外显子基因显示:患儿SCNN1A基因第二外显子存在c.383C>T纯合突变,患儿父亲SCNN1A基因第二外显子存在c.383C>T杂合突变,患儿母亲SCNN1A基因第二外显子存在c.383C>T杂合突变。检测结果提示受检者携带SCCN1A基因一个纯合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预计会使所编码蛋白质第128位氨基酸Pro变为Leu,HGMD数据库未见文献报道该变异;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1000g2015aug_ALL)和dbSNP147数据库均未见收录;生物学软件预测该病致病性较大。临床给予补充高渗盐水,葡萄糖胰岛素、葡萄糖酸钙等治疗,出院后嘱口服10%氯化钠溶液及聚磺苯乙烯钠散治疗,门诊定期检测电解质情况,患儿电解质控制良好,目前随访中。共检索30篇文献,结合本例,全球共49例相关报道。其中SCCN1A基因突变37例中,纯合突变29例,复合杂合突变8例;SCCN1B基因突变7例中,纯合突变5例,复合杂合突变2例,;SCCN1G基因突变5例中,纯合突变3例,复合杂合突变2例。结论PHA是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患儿可因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临床上对于表现为低钠性脱水、高血钾的患儿,需注意是否存在PHA,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 高钾血症 低钠血症 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和脑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患者头颅MRI影像学表现、眼底检查及其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至2019年度经实验室基因检测确诊的89例WD患者(脑44例,肝45例)的铜蓝蛋白、血清铜、眼底检查及头颅MRI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对MRI异常信号进行量化评定标准评分,并对不同临床类型的WD患者临床指标和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和肝WD患者KF环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946>0.05);脑WD患者血清铜及铜蓝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肝WD患者(P<0.001),WD患者中脑比肝发病年龄更早、且发病时长更长(P=0.043,0.013<0.05),脑WD患者脑部MRI除苍白球、丘脑、小脑外其余各部位出现异常信号比率均高于肝患者(P<0.05)。两患者在苍白球、丘脑的信号异常范围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累积程度评分脑患者明显高于肝患者(P<0.05);两患者在小脑区域信号异常范围和累积程度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0.05)。脑WD患者脑部MRI的T2序列范围及程度总分与发病时长呈正相关(r=0.315,P=0.038);而肝WD患者无相关性。结论WD患者颅脑影像同时累及基底节区和脑干是肝和脑WD患者特征性影像表现。脑患者颅内异常信号发生率、发病时长、以及颅内病变范围和程度均高于肝患者。通过MRI检查T2序列的量化性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评估WD患者脑部的病理学阶段和程度。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型 影像学表现 差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人泡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呈"恶性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灶的不同分、临床分期、生物学活性、脉管侵犯情况、病理特点、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治疗措施的选择及相应预后或转归。然而,虽然目前存在多种分方法,但仍缺乏公认的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范诊疗。本研究系统回顾近20年内的国内外文献,重点分析了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血清学和病理学以及部分新技术的分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分方法的优缺点和联系。同时提出了未来新分方案的参照因素或理论依据,为尽早提出更优化的分方案建立了基础。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肥胖2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2糖尿病的主要治疗对象,用药治疗存在太多局限性,西药治疗存在单一性,因此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学方面开始出现一系列用药治疗方式,现已存在现已存在以健脾化湿祛痰法、益气化痰逐瘀法、温阳益气活血法为代表的主要治法,而且已经广泛的开始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对肥胖2糖尿病的内科治疗及进展做一下综述。

  • 标签: 肥胖2型糖尿病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视者佩戴CRT和VST角膜塑形镜角膜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110例(212只眼),年龄为8~16(11.22±2.08)岁。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4.00~-0.75 D。所有病例根据戴镜型号分为两组。佩戴CRT镜者49例(90只眼)为A组,佩戴VST镜者61例(122只眼)为B组。分别检查戴镜时及摘镜后两种型号镜片切线图和角膜染色的情况。结果戴镜后1个月两组之间荧光素图分别在理想配适、偏松或偏紧可接受、偏松或偏紧不可接受、黏附不可接受的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886);角膜地形图切线图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979);角膜染色的情况在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946)。结论VST镜片和CRT镜片在戴镜后1个月对角膜的安全性相近。

  • 标签: 近视 接触镜 角膜 角膜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角青光眼临床分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闭角青光眼患者中,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探究闭角青光眼临床分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的实验对象,根据病情进行不同分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组别,形成一个健康志愿者构成的常规对照组、一个病情为慢性的慢性对照组和一个病情为急性的急性对照组,排除其他对临床分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探究影响的客观因素,从而综合比对分析临床分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结果: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慢性对照组和急性对照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急性对照组和慢性对照组的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有效开展后相应不同闭角青光眼情况对比,可以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效对闭角青光眼进行分诊断,能够更好的对疾病开展治疗,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分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USP9X基因变异致限于女性X-连锁综合征智力障碍99(MRXS99F,OMIM:300968)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20年3月(例1)和2020年6月(例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MRXS99F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进行分析,并查阅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结果2例患儿分别为6月龄(例1)及5岁(例2),均表现为神经运动发育迟缓。例1同时表现为身材矮小、皮肤色素分布不均、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喉软骨发育不良、房间隔缺损、喂养困难、听力异常及脑发育不良;例2脑电图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显示,2例患儿分别携带USP9X基因变异:c.6972+1G>A和c.6437C>T,2种变异均未见于大型人群数据库及既往文献中报道,为罕见变异。全球共4篇文献报道了22例USP9X基因变异致MRXS99F病例,结合本研究共24例。既往22例患儿临床表现多特殊面容(20/22例);均有智力低下并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22例基因变异类型均为新生变异。结论在国内首次报道该病的临床特点,USP9X基因功能缺失变异导致的MRXS99F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语言障碍、特殊面容合及多种先天性畸形等,对于不明原因的发育迟缓、特殊面容且并多种先天畸形患儿,应尽早行高通量测序等遗传学检测明确病因。

  • 标签: 智力障碍 USP9X基因 限于女性型X-连锁综合征型智力障碍99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2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98例2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按照2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等指标。结果 与手术前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相比,术后6个月四个指标分别降低了43.70%、38.80%、22.04%和50.27%(P<0.01)。与术前抑胃肽(GIP)比较,术后6个月或餐后1小时血浆GIP明显降低(P<0.01)。结论 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2糖尿病的疗效良好。

  • 标签: 胃旁路手术 肥胖型2型糖尿病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以黏膜、眼部、肌肉骨骼、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炎症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其治疗根据患者器官受累程度、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白塞病可分为血管、胃肠和神经,其中血管常导致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被推荐为血管白塞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随着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使用,其成为治疗难治性血管白塞病的新的选择。本文就血管白塞病的治疗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白塞病 血管型 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儿纤维肉瘤(IF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IFS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16例IFS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1.共16例患儿,中位发病年龄0.13岁(0~4.92岁),男童多见(14/16例,占87.5%)。2.原发肿瘤部位:10例位于四肢,3例位于头颈部,3例位于躯干部。3.治疗方案: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15例化疗患儿中,12例对化疗敏感,3例对化疗不敏感。14例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2例仅行活检。4.中位随访3.5年,3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患儿均完全缓解,其中2例复发(2/16例,12.5%),5年总生存(OS)率为70%。按病理分级分组,G1+G2级患儿5年OS率100%,G3级患儿的5年OS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28)。结论IFS总体预后良好。肿瘤病理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化疗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建议术后进行化疗。

  • 标签: 婴儿型纤维肉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我院1例患者患有肺炎肺栓塞的治疗情况。方法:对该患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分别给予患者二羟丙茶碱、头孢米诺钠以及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来缓解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适问题。结果:通过入院后的紧急治疗等手段措施,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好转。结论:针对肺炎肺栓塞疾病的治疗,要提前做好预防性的措施,确保患者的救治及时有效。

  • 标签: 肺炎型 肺栓塞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