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基础图件陈旧,现势性不强。为满足各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出的新要求,很多地区组织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为维护土地利用调查工作的严肃性,

  • 标签: 土地利用 更新调查 管理 经费 责任 制度
  • 简介:以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生态脆弱区典型流域为例,以航片为基本信息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1990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统计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采用限制性影响因素法,评价研究区土地资源,并与2002年土地利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2年,基本农田、林草地类增加,坡旱地减少.1990年,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为0.55,2002年为0.67.2002年,农地类土地资源呈两级趋势,具备灌溉条件的水浇地为Ⅰ等适宜性,旱梯田与坡旱地为Ⅲ等适宜性.林地类土地资源有90.32%属Ⅱ等适宜性.牧草地类土地资源属于Ⅰ等适宜性和Ⅱ等适宜性.通过分析,Ⅲ等适宜性农地更适合草类生长.保持现有水浇地和旱梯田面积,将Ⅲ等适宜性农地退为草场,研究区农林牧用地结构将达到1.0∶2.5∶4.8.

  • 标签: 地类 适宜性 旱地 水浇地 梯田 牧草地
  • 简介:采用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中,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先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调整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督分类.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与仅以TM影像为信息源,采用单纯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可知: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类别的精度,提高了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现象明显减少,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城镇用地 地区 技术支持 土地利用调查
  • 简介:以黄土高原较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宁夏西吉县为例,选择1990和2005年的2期TM遥感图像,对西吉县1990-2005年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特征 转移矩阵 TM影像
  • 简介: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地形坡度、降水、人口密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河网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地形坡度与林地、灌丛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与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负相关;降水与林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耕地、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地、灌丛的分布呈负相关。进而定量诊断出各种驱动力因子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分异的贡献大小。

  • 标签: 土地利用格局 区域分异 驱动因子 DCCA排序 黄土高原
  • 简介: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参与式工作中的地位,分析了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本身的一些特点,重点介绍了PGIS作为参与式工具在PAAF项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和潜力,其可作为P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的一个案例.

  • 标签: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 GIS PGIS PAAF项目
  • 简介:冀北地区土壤侵蚀以水蚀和风蚀为主,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1997),参考有关学者提出的土壤风蚀强度分级指标,构建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分级指标。运用GIS和R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壤质地等信息,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得出冀北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详细研究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与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下的土地利用特征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状况。

  • 标签: 土壤侵蚀 坡度 植被覆盖度 土壤质地 土地利用
  • 简介:以安徽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气候批标的定点观测,使用人体舒适度这一生物气象指标评价了不同地类对人们户外活动舒适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树丛和片林下光照强度仅为裸地的10%以下,温度下降40℃,温度提高7%以上,风速下降50%,在春、夏两季非常适合人们白日在户外活动对气象指标的要求.

  • 标签: 城市 土地利用类型 气候条件 人体舒适度
  • 简介:在分析“退耕还林”政策驱动下的农户土地转用决策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丰城市的农户调查资料建立了“退耕还林”政策与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的计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退耕收益补偿对比值对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2)“退耕还林”政策中对土地产权的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影响不大;(3)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土地资源丰度、农户择业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影响较大。并进一步就推进生态友好的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决策 农户行为 土地利用变化
  • 简介:通过对湿地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环境污染与湿地安全关系以及湿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分析,认为湿地不全理开发利用造成湿地功能的减弱或退化已对我省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立湿地利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机制的意见和措施。

  • 标签: 广东 湿地利用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机制 生态环境
  • 简介:目前,全球土地荒漠化一直呈加速发展之势,我国广大西北、华北和东北尤其是西北地区正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土壤沙漠化的危害,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理,土地退化、沙化、荒漠化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破坏土地资源,残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沙尘暴频繁,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 标签: 科技进步 退耕还草 自然条件 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建设 土地资源
  • 简介:地利卫生部长8月24日说,奥地利在从斯洛文尼亚进口的牛中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但对消费者的健康不会造成损害。

  • 标签: 疯牛病 奥地利 斯洛文尼亚 消费者
  • 简介:养蚕布局系指一年养几季蚕和在什么时间出库饲养的统称。它关系到蚕忙与农忙的恰当函接;关系到大蚕盛食期与桑叶优质高产期的相互吻合;关系到蚕茧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总之关系到蚕桑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因此养蚕布局在蚕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养蚕布局 优质高产 大蚕 饲养 蚕茧产量 产期
  • 简介:连锁经营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企业忽视了市场容量和市场属性对其的影响,造成连锁店建设的盲目性与重复性。目前许多连锁企业处于亏损的临界点,有的企业甚至已面临破产问题,这里固然有规模不够大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的原因,但连锁网点布局上的缺陷和不规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如某市共有连锁企业30家,辖980个分销点,其布局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在同一商圈内网点

  • 标签: 经营网点 网点布局 市场容量 市场属性
  • 简介: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主要材料,通过各种艺术造型手法创造出来的典型景象。一般应以因料构想,看石创作,见料生情来确定盆景的立意,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设计,着眼全局,从大局入手,穿插细部,反复推敲。制山,要先列群山,定宾主。主峰是山水盆景重心,应该处于最突出、最显眼的部位,主峰在体积、纹理、形状、色泽等方面为群峰之中最优者。然后确定加工方案,主峰不宜放在盆正中,也不宜放在边缘,主峰有明显的方向性,并且其所向之处应留下一定空间。主峰布局完毕之后,即开始安排各级次峰、坡脚。次峰、坡脚在质地、形状、纹理、色泽、方向等方面一定要与主峰一

  • 标签: 山水盆景 布局 创作 构图
  • 简介:<正>城市建筑稠密,人口比较集中,大气烟尘浓度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污染超标,城市绿化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消音除噪,改善环境,防止污染,美化市容。发展城市绿化首先要建设一个护城防护林带体系,在总体布局上环城林带应沿环城

  • 标签: 城市绿化 毛白杨 相结合 环城林带 二氧化硫 落叶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