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番鸭啄是指番鸭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自啄或啄击其它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通常多发生于30日龄后中大鸭阶段,啄击部位多为背后部及羽翅尖部羽毛,往往造成被啄处羽毛稀疏残缺,羽毛被连根啄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

  • 标签: 番鸭 啄毛 防控 冬季 养殖过程 不良行为
  • 简介:通过测定贵州倒鸡和地方土鸡(市售三黄鸡)2种鸡的部分肉质指标,对倒鸡和地方土鸡的肉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年倒鸡粗蛋白含量高于成年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倒鸡的肌肉pH值、剪切力、粗脂肪和水分含量低于三黄鸡,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倒鸡高于三黄鸡,差异不显著(P〉0.05)。2种鸡肌纤维直径和肌节长度差异均不显著,倒鸡的肌纤维直径比三黄鸡低1.46um,肌节长度比三黄鸡长0.08um。结果表明,倒鸡的肉质性状优于三黄鸡,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和推广前景。

  • 标签: 倒毛鸡 地方土鸡 肉质指标 比较分析
  • 简介:观察雏鸭体内不同发育阶段毕属吸虫童虫与成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用定量毕吸虫尾蚴感染雏鸭,感染2h,1、3、7、12、14、16、25、35d和42d分别一次性灌服500mg/kg吡喹酮。给药后4周解剖雏鸭,采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虫体,计算减虫率。结果显示,吡喹酮对1、3、7、12、14、16、25、35、42日龄童虫或成虫的减虫率分别为16.9%、18.0%、71.3%、50.2%、36.9%、31.3%、45.3%、58.0%、26.4%,其中以7~35日龄虫对该药最敏感,该结果表明,吡喹酮对雏鸭体内毕吸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杀灭作用,对7~35日龄虫体杀灭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吡喹酮 毛毕吸虫 敏感性
  • 简介:采用商品基质穴集约化育苗技术,使用4种常用规格穴,进行包心芥菜穴基质育苗栽培对比试验,调查苗期生长情况及栽后产量。结果表明,综合苗期长势及栽后产量,从降低基质用量、提高单位面积秧苗出圃率角度出发,包心芥菜育苗栽培以72孔穴为佳。

  • 标签: 包心芥菜 基质 穴盘育苗 生长势 产量
  • 简介:以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顶管毛蚴孵化法检测鸭、鹅包氏毕吸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7.82%;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6.80%;含5~9个毛蚴杯子数占总杯数的17.35%。结果提示:湖北省江陵县水禽中轻度感染包氏毕吸虫。

  • 标签: 江陵县 包氏毛毕吸虫 水禽 感染
  • 简介: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金竹林分为样地,初步调查了金竹林分的群落特征。结果显示:金竹群落分布于海拔50~1500m,垂直分布跨度大,生长表现差异明显;海拔、降水和土壤类型是影响金竹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金竹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其中灌木层植物种类最为丰富,而乔木层与草本层物种相应较少。

  • 标签: 毛金竹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群落特征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