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奶牛食道阻塞是由于奶牛食入的饲料或异物突然梗塞于食道管内而引起的疾病。生产中由于经常给奶牛投喂块根饲料,如胡萝卜、萝卜、甜菜、红薯等,所以奶牛场发生奶牛食道阻塞的病例相当普遍。近两年,笔者在临床中用自制套管棒治疗奶牛食道阻塞24例,治愈23例,治愈率96%,现将其总结如下。

  • 标签: 奶牛 食道阻塞 套管棒 制作 治疗 预防
  • 简介:1999年10月,本县一农户一头水牛发病。主诉:该牛已发病四天,少食后立即吐草,民间兽医认为是"翻胃吐草",内服中药三剂未见好转。症状:病畜表现精神痛苦,头颈常向前伸、流

  • 标签: 手术治疗 创伤性 食道炎 精神痛苦 内服中药 食管
  • 简介:奶牛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长期大量饲喂含粗纤维多的干硬饲料,或饲喂糠麸、糟粕及附着大量泥沙的饲料,加之饮水不足致牛体内火盛,使停留在瓣胃里的饲料缺水而滞留于瓣胃小叶里难以下行,最终形成瓣胃阻塞,进而使瓣胃失去正常消化功能,引起百叶干病。1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瘤胃积食或胀气、粪干、鼻镜干燥,中后期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身体消瘦、皮毛焦枯逆立、眼窝下陷、呼吸粗重、鼻镜龟裂、粪干硬、尿短黄、

  • 标签: 瓣胃阻塞 奶牛 治疗 食欲不振 饲养管理 养殖过程
  • 简介:奶牛瓣胃阻塞多因长期饮水不足,津液亏损或继发于其他前胃疾病致使胃津缺乏.百叶干涩,运化无力而成百叶燥洁之症。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瓣胃阻塞45例,治愈43例,治愈率达95.6%,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奶牛瓣胃阻塞 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 治疗措施
  • 简介:奶牛是草食复胃反刍动物,其有四个胃,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瘤胃、网胃、瓣胃位于皱胃的前方统称前胃,皱胃分泌胃液起真正消化作用又称真胃。奶牛常见的真胃疾病有皱胃阻塞、皱胃炎等。现介绍奶牛皱胃阻塞和皱胃炎的防治,供奶牛养殖场户参考。

  • 标签: 皱胃阻塞 皱胃炎 奶牛 防治 反刍动物 消化作用
  • 简介:牛瓣胃阻塞是由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瓣胃收缩能力减弱。导致草料停滞于瓣胃,水分被吸收而干涸,引起瓣胃麻痹,致使瓣胃秘结、扩张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反刍停止,排粪干、少,色黑如骆驼粪样,进而不排粪。瓣胃积聚大量干硬的饲料.各小叶间草料形成干硬的薄片.小叶坏死为特征。此病为牛较为常见的多发病,确诊困难大,诊疗不及时,造成的经济损失甚为严重。

  • 标签: 瓣胃阻塞 病因分析 排粪 胃运动 机能障碍 收缩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牛瓣胃阻塞的主要形成原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8头牛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牛均存在瓣胃阻塞。结果:饲料选择及搭配不当、应激反应等均为牛瓣胃阻塞形成原因;临床上主要根据病牛症状、瓣胃穿刺进行诊断;病牛的治愈率为82.14%。结论:正确认识牛瓣胃阻塞的发病原因,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提高牛瓣胃阻塞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牛瓣胃阻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瓣胃阻塞是由于瓣胃收缩力减弱,排空作用不充分,其胃内容物不能排入皱胃,水分被吸收变干而发生阻塞的疾病。1发病情况2008年5月10日,南吕村郑某的一头奶牛,不食,不反刍。畜主随即请当地兽医治疗,该兽医诊断为瘤胃弛缓,治疗一周无效。

  • 标签: 奶牛 瓣胃阻塞 治疗方法 症状
  • 简介:犬的十二指肠进行性阻塞常见于肠黏膜的过度生长,其他原因有慢性胰腺炎和十二指肠肿瘤等,多发于老年动物。阻塞程度不同,症状不同,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而且发生于进食后的任何时候。

  • 标签: 十二指肠 进行性 阻塞 并发症 肠黏膜
  • 简介:青杠树是槲栎、大叶栎、麻栎和柞栎等的通称,是落叶壳斗科乔木,俗称柞树。本地柞树有两种,一种生长在深山区为槲栎、叶尖,当地称青杠柞,树高达十几米以上,是最佳的优质木材,可做各种家具用材;另一种生长在浅山区,俗称“老头柞”,很少成材,其幼树称“波罗棵子”。这两种树的叶、花、蕾、枝芽等都含有高分子栎叶单宁,而种子(俗称橡子)含橡子单宁,这些高分子单宁进入胃肠后经生物降解作用产生新的产物,即毒性更大的酚类化合物,经过胃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和全身器官组织,而发生毒害作用,可使多种动物受害,特别对牛受害最严重,在临床上主要以便秘、下痢、水肿、胃肠炎和怀孕母牛流产等为特征。

  • 标签: 怀孕母牛 青杠树叶中毒 重瓣胃阻塞 药物防治 继发 生物降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