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目之一。诚信既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传统诚信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质,其深厚的底蕴和精华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的借鉴、启迪价值。

  • 标签: 诚信 诚信契约
  • 简介:本文从生态文明之生态哲学的新视野透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内在关系存在论('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生态存在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道在万物的的生态价值观、人副天数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寡欲''节葬'的朴素生态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 标签: 生态文明 中国传统 生态哲学 内在关系 生态存在论
  • 简介: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生命,是有传统的。传统亦就是生命的继续。在其完整的生命过程,则必然不断地变化,不是我们主观去变他,而是他自然会变的,如小孩变大人一样。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佛教 儒学
  • 简介:道教是中国唯一由本土生长孕育起来的宗教。道教从哲学、文化艺术、炼养功法、医学美学等方面都为中华宝贵精神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不朽贡献,也极大地影响了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形式,难怪鲁迅先生称“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道教 保护与传承 文化艺术 精神文明 医学美学
  • 简介:李达史学思想离不开中国传统史学的根基,必须从以往的传统史学成果中吸取营养。可以说,李达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精辟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精髓和价值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使他的史学思想必然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智慧。李达受传统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阶段的史学启蒙;二是受湖湘本土史学文化的熏陶。

  • 标签: 李达 史学思想 传统 溯源
  • 简介: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最典型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

  • 标签: 传统村落 中国 南方 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文化 物质形态
  • 简介:中国先民非常重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尽管历代母教的具体内容会随时代发展有变,但"母德在教,教女为切要"的基本观念始终未变。母氏管教既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也与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先民之所以认为教女远比教子切要,其原因有二:一,有贤女方有贤母,今日之贤女即日后之贤母;二,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比男子少,若要其日后成为人母能够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任务,必须加强女子的教育。

  • 标签: 母德 教女 母教
  • 简介: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象征着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精神特征可归纳为:缘象寄情,中和之美,圆满完好,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神秘的魅力,成为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瑰宝。

  • 标签: 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美好生活 精神特征 中和之美
  • 简介:日本学者洼德忠曾在所著《道教史》中说:“似乎可以认为,现实的人使具有天生肉体的生命无限延长,并永享快乐的欲望,导致了产生神仙说这一特异思想。这种思想在其它国家是没有的。”事实上,在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宗教现象中,大概还没有哪一种宗教能象中国的道教那样关注人的现实生命存在,重视人的身体发展和精神发展的统一。这种特征堪称奇特的宗教现象。

  • 标签: 道教史 宗教现象 内丹派 《太平经》 传统养生 黄庭经
  • 简介: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积淀之厚、涵盖之广历来为世界各族人民所瞩目.其中,自先秦以来至中国近、现代各家对审美教育思想的论述更是异彩纷呈、咳珠吐玉,因此在当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对诸家审美教育思想进行梳理,烛幽辨微、去芜存菁,批判性地加以继承,使其在中国当代审美教育中重放异彩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必要性.……

  • 标签: 中国传统 传统审美 审美教育
  • 简介:毛泽东毕生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应当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使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他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把握和吸纳,是成功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与基础;他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挖掘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放在第二位,与中国的发展阶段有关;应该吸取他晚年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放松警惕的教训。

  • 标签: 毛泽东 传统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何为"公平正义"?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人们多以西方的学说作解。其实,中国传统中以"公正"、"公道"、"公平"、"正义"等自有的话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关于"公平正义"的文化资源;我们在吸取关于"公平正义"现代文化成果的同时,有必要去发掘和研究中国自己的文化资源,这对于确立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观和公正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平正义"课题组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公正观"的研讨会,从思想观念和政策操作两个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公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谨将这次研讨会上几位学者的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公正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公平正义 社会科学理论
  • 简介:中国传统动画曾经的辉煌在于它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动画一向注重画面形式的创新。它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其中。主要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特点和散点透视的方法。因此,中国传统动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 标签: 中国传统绘画 传统动画 意象美 传统绘画艺术 民族特色 散点透视
  • 简介:<正>李奇在《哲学动态》1990年第3期撰文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它自己的特殊价值,这已是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对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来说,对自己的祖国文化传统,不仅应该引以自豪,而且更应该熟悉它、掌握它、积极发掘其科学价值,从而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标签: 中国伦理 我国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 李奇 思想学说 祖国文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美学要想重返公共话语空间,最重要的是在历史悲剧的理论框架下对现代性悲剧存在作出批判与反思。马克思主义悲剧美学虽然是一种外来的理论模式,却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审美经验存在着內在的精神契合点,中国文化的悲剧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美学中的"革命悲剧"、"日常生活悲剧"以及"尘世的崇高"等悲剧观念息息相通。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各种悲剧性现象相结合的结果,中国悲剧观念已成为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审美现代,性、悲剧观念、世俗性崇高等成为全球性现象和全球性问题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可能对此种陷于深刻伦理危机和价值危机的现象作出理论的阐释,并将获得自身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历史悲剧 中国悲剧观念 审美现代性 公共话语
  • 简介:“和合”既是一种哲学思想,又是一种道德思想,它在强调天地万物差分性、冲突性的基础上,主张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平衡、互补、有序,试图构建出一种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全过程的大美景致和道德规范。中国传统武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在“和合”思想的长期浸润之下,要求修炼者形神同修、技德同修、武道同修,不断提升生命精神和塑造崇高人格,以实现内外和谐、身心和谐、天人和谐的“和合”之道与“和合”之德。

  • 标签: 传统武术 和合思想 形神和合 天人和合 技德和合 武道和合
  • 简介:我国有上千个艺术院系,有多少艺术的信徒在那里学习。如何培养他们创造的能力,这是艺术教育从业者应该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要知道,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才是生机勃勃的民族。

  • 标签: 美术教育 中国传统 综述 工匠 艺术院系 艺术教育
  • 简介:生态伦理研究是伴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而引起学术界普遍理性思考的新兴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生态传统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意义日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学术质量也日益提高。其中,由佘正荣教授所著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一书

  • 标签: 《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 佘正荣 “天人”观念 传统文化
  • 简介:本文是笔者参加2008年金陵协和神学院主办的"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文章通过对儒家注重修身养性这个角度入手,剖析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这个根本目的,从而反思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通过分析,笔者主张,神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对人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对"工人"的培养。因此,神学教育要关注人性与心性,而不是仅仅关注人的思辨能力和牧会技能。

  • 标签: 教育 儒家传统 神学教育
  • 简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根本观念是善、孝、礼、勤、新。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人将“善”视为民族道德价值的奠基之本,将“孝”视为民族道德价值构筑的和谐之源,将“礼”视为民族道德价值维系的秩序之枢,将“勤”视为民族道德价值固化的生存与发展之则,将“新”视为民族道德价值实现的超越之道。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融入民族血液中的道德价值理念,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 标签: 传统价值 善孝礼勤新 根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