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实质合理性的当代论证是与对合理性的认识论辩护、对批判性思维的阐发和对相对主义的反驳紧密联系起来的。实质合理性可以被理解为:基于可中立判断和评价的"好理由"由批判性思维所主导,个体在认知和行动中以理性评判和道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实际建构的合理性。

  • 标签: 实质合理性 批判性思维 命题式辩护 信念式辩护 合情理性
  • 简介:<正>人们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去认识和评价对象.从而通过实践改造对象。实际上.人的需要本身也有一个合理与否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合理需要问题是价值哲学的核心问题。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合理需要概念并无一个统一的界定。厘清合理需要概念的基本规定,是进一步深化价值哲学研究的迫切需要。本文拟从分析合理需要的实质内涵与基本特征两个方面去探讨合理需要概念的基本规定,以供商榷。

  • 标签: 基本规定 生存状态 基本特征 不合理 马克思恩格斯 客观必然性
  • 简介:<正>王海明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撰文,剖析了历史上的合理利己主义论者的思想,指出公认的合理利己主义巨匠有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们的合理利己主义体系由行为观和道德观构成。合理利己主义是这样一种错误的伦理观,一方面,从行为本性来说,每个人的行为目的只能利己,却又不可能依靠自己单独实现,而只有依靠社会,通

  • 标签: 合理利己主义 无私利他 道德目的 伦理观 霍尔巴赫 行为目的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开始重视研究政治权力问题。人类社会系统四大类型体制结构是树结构,树—果结构,果—树结构以及果结构。在对这四大类型体制结构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阐发加快政治权力结构改革和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管见。

  • 标签: 权力结构合理化 树结构 果结构
  • 简介:博物馆的变革主要突出地表现为两个原则:第一,要求博物馆应该对所有人平等开放和易于接近的公众权利原则;第二,要求博物馆应该充分地表现不同的公众区域的文化与价值的充分表征原则。这种变革的要求永远无法满足,这主要是由于下边的二者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方面是观念的民主修辞支配着作为大众教育的工具的公众博物馆;另一方面是作为有利于公众行为方式转变的工具的实际运转。所以博物馆的政治问题必然不可避免,我要指出更有成效地研究博物馆的政治问题的途径,以寻求铸造有能力组织一种反霸权的新的表述。

  • 标签: 博物馆 政治 合理性
  • 简介:在现代社会里,科层化与技术化作为社会整体合理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在制度上和结构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层体系必然带来技术化,技术化是科层体系的组织和行为特征。技术化本身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科层体系,而科层体系内部的自我约束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所有的政治目标和要求都只能在这个体系之外形成,并且通过自主的外在力量来监督科层体系予以实现和落实。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之一就是政治日益技术化,而这个趋势同时又与高度的科层化结合在一起。

  • 标签: 政治目标 技术化 合理性 意义 现代社会 行为特征
  • 简介:太虚以综合“因缘生、唯识现”原理的如来藏为贯穿净土世界与生命的形上理性;落实为净土实践法门,开展出层次丰富、崇尚入世的伦理。作为价值合理性行为的净土伦理实践,与世间伦理统一而斥逐巫术。净土信仰的入世转向,鼓励因果律原则的现实运用,解释过去,预测未来,创造新因以求新果,具备工具合理性特征。太虚对理智与德性分裂弊端的洞见,及契合科学世界观的自觉努力,为他的净土思想更添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理性 净土 现代化
  • 简介:<正>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 标签: 心理换位 “忠恕” 思想道德教育 人际交往 教育对象 心理位置
  • 简介:韦伯对儒家合理性的判断是含糊的。哈贝马斯认为合理性有认知和伦理两个方向,儒家文化有认知合理化潜力,但他没有考察儒家文化的伦理合理化。分析韦伯和哈贝马斯的合理化概念得出社会学合理性分析框架:即经验普遍准则的确立或知识论证之主题和主客体关系之预设。不同社会学合理性其预设和知识性质不一样。既有主客对立和客观知识的对客观世界认知取向的工具合理性,也有主客对立和外在规范知识的对社会世界伦理取向的形式合理性和策略合理性,还有主客统一和内在规范知识的对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伦理取向的交往合理性。儒家文化是伦理文化;天人合一是其预设;重内在主观知识,轻外在客观知识是其特点。伦理文化缺少主客对立,无法建立客观知识和外在规范知识,客观世界的认知合理化和社会世界的客观伦理合理化潜力低;但其建立起主观的内在规范知识,具有一定的主观伦理合理化潜力。儒家文化在认知和伦理两个方向都具有合理化潜力;且由于其入世态度,其合理化得以实现。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分别在认知和伦理上合理化潜力高,但直到宗教改革赋予其入世态度,其合理化潜力才得以实现。

  • 标签: 社会学 合理化 儒家
  • 简介:社会发展总是存在各种张力现象,共享发展过程同样具有其内在的张力。共享发展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以及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分别存在功利与道义、整体与局部、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间的内在张力。适度的张力既有利于遵循社会规律推进"发展",又符合伦理价值目标而实现"共享",使得"共享"与"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张力的积极效应、降低或避免其消极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调适。合理调适需遵循客观性、动态性、适度性、人本性等基本原则。

  • 标签: 共享发展 内在张力 合理调适 矛盾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的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和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和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的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的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的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的,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和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的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的过程称为“民主的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的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的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的。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 简介:班军在2009年第9期《文化纵横》上撰文《浅析宗教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文章写道,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宗教文化的解释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凝聚功能、调控功能、生活习俗功能五方面解读了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及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影响,并指出宗教文化的功能具有可变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国家,其地位和作用都是迥异的。

  • 标签: 宗教文化 《文化纵横》 文化历史 世界文化 解释功能 调控功能
  • 简介:作为人类大脑的功能属性思维,是人类与其它动物最大的差别所在,由于它是存在于大脑中枢的神经活动,无法解析它的活动内容,使人们觉得它既神奇又不可思议。其实,思维在人的活动中之所以能发挥_兀可估量的作用,就在于思维的功能属性上。因此可以说,阐明思维的功能属性是突破思维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当我们认清了思维的功能属性与各种表现之后,思维之谜也就解开了,人们在科学认识指导下,可以主动自觉地建构与完善自我思维功能,又能结合实际使用思维功能,从而使人们提高素质与能力的努力可以有科学的依据,期盼成才与成功的梦想就有了实现的科学路径。希望有志者参与这一讨论。

  • 标签: 思维功能 功能属性 科学研究 素质与能力 神经活动 活动内容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工作承载着新使命,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功能?概括起来就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对外交流。

  • 标签: 习近平 文化 新时代 功能
  • 简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农民收入分配是关系到农民生存状况和农业存亡、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新年伊始,国务院连续5年再发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明确了主题。

  • 标签: 农民收入分配 农业基础建设 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公平 新农村建设 农民生存
  • 简介:寻求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合理的理论方式必须立足于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理论思维只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获得一个外在于实践的'阿基米德点'.因而,实践哲学的理论活动便只能是对生活世界内某些成为'问题'的有限方面进行批判.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蕴涵着一种新的真理观,即批判的真理.这种真理源于生活世界存在的事实性,并作为理论哲学真理符合论的超越.

  • 标签: 理论方式 合理性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批判 真理观
  • 简介:为了对内涵主义解悖路径进行反驳,证明信念悖论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自指,美国学者孔斯严格建构出一种不需要自指的悖论,史称“盖夫曼-孔斯悖论”。他指出,只需要两个断言与四条认知逻辑公理模式,即可在不使用语句谓词的情况下构造此类悖论。盖夫曼-孔斯悖论的本质涉及了“合理行动”,是一个异质于认知悖论的严格的“合理行动悖论”。这种指认使得逻辑悖论研究与当代行动理论及行动哲学研究的深层关联得以彰显,同时也是对出现在决策论与博弈论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疑难的逻辑抽象,并且为阐明这些难题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 标签: 认知悖论 美国学者 认知逻辑 哲学研究 行动理论 逻辑悖论
  • 简介:文学艺术在今天时代巨变下所遭到的冷遇,应该说是由它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所决定的.文学艺术是最为精致的文化形态,它与欣赏人的关系超越了感官层面而直达抽象的精神呼应,文学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现代城市精神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审美现象.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标志性文学品牌,并不是作家的创作本身,而是帮助作家的创作在城市文化建构中广泛流布,真正沟通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中介性的平台,具体地说,是文学期刊和文学批评.

  • 标签: 文学功能 城市精神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 文学艺术 人类文化 自身特点
  • 简介:社会要素之间确实存在着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马克思曾经用有机体的概念对社会历史进行功能解释,并通过这种功能解释确立了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而一些学者却用社会要素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来否定经济基础。或者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功能主义化。功能主义片面强调了社会要素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忽视了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关系的正当性,甚至犯了社会还原论的错误等。我们不能狭隘地用功能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来解释和谐社会。

  • 标签: 功能解释 功能主义 历史观 .
  • 简介:面对伦理和法律、维护伦理和遵守法律之间的两难,亲属容隐,是中华伦理、中华法系提供的两全之道.其实质的合法性、合理性,不仅在中国古代家庭本位的社会是充足的,而且至今仍然是明显的.

  • 标签: 亲属容隐 合法性 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