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史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初起源于古代的记事。自从西周以来,各个朝代都设有史官,记述帝王的言行和国家的大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史家除记事和记言之外,有的人还开始比较过去的各种历史事实,试图总结和探讨人们自己的历史,以取得有用的经验教训,以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历代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都想把史学作为“鉴往知来”、“垂训鉴戒”的工具。孔子作《春秋》,“寓褒贬,别善恶”,企图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司马迁作《史记》,自称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

  • 标签: 史学家 史德 治史态度 魏收 曲笔 信史
  • 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全体院士应当身体力行,高度珍惜和自觉维护这一荣誉;模范地恪守法纪和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恪守科学道准则;一切以国家、人民和全人类的利益为归依,做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为严以自律,并接受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特制定如下准则:

  • 标签: 中国科学院 管理机制 学术道德 人格修养
  • 简介:<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短的时间里,日本的经济得到奇迹般的飞速发展,使日本一跃而成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其原因之一是,教育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日本人对事业的高度忠诚心使得他们在建设国家中迸发出惊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对于这种忠诚心的形成,道德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纵向方面对日本中小学道教育的历史发展进行概括论述,从横向方面对其方针、目标和内容以及途径做一专门的分析研究。一、日本中小学道教育的历史发展。战前日本的修身科,从最初的末等学科发展为后来的统帅学科。《教育敕语》颁布后,道德教育一直以它为主线,培养了大批“忠君爱国”的臣民,促成了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教育体制。中国以“仁”、

  • 标签: 道德教育 日本中小学 德目 道德时间 修身科 各科教学
  • 简介: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论的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的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论的建构对当时文人画的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塑成了相应的审美旨趣。

  • 标签: 宋明理学 道德本体论 文人画
  • 简介:文化“三自”的提出和阐述对思考道德“三自”,即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有重要启示。道德自觉是指道德对于时代的伦理使命和教化责任要有一个自觉的担当和深切的认同,道德要努力地构建时代的精神高地。道德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表现为在内涵上,相信并坚守着自己道德文化的优势和优越;在外延上,相信并扩大自己道德文化的实力和魅力。道德自强源于它立足于人性内部,来自于人性自身,即道德可以自强是因为道德可以从人性自身汲取永恒的力量。与法律相比道德自身拥有一种自强的力量,拥有一种内在约束力和内在的驱动力。

  • 标签: 道德自觉 道德自信 道德自强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道德需要、道德层次与新时期道德建设陈小明一、道德需要与道德层次道德不仅是客观规范,而且也是人的内在需要。个人之所以需要道德,是因为:第一,道德是使个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道德是运用社会舆论、良心等力量来影响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社...

  • 标签: 道德需要 道德层次 新时期道德 道德建设 道德义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我国各大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宗教道德进行扬弃和提炼,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 标签: 宗教道德 道德建设 社会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 教义
  • 简介:道德情感是人所具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与人的道德认识相伴而生的,是人产生善的道德行为的力量和源泉。本文在对道德情感进行伦理分析的基础上,对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相通性进行了阐释,并针对今天人类道德生活中的情感缺失问题指出,道德自由的境界是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和谐统一的境界,人类要走向道德自由的理想王国就必须将道德情感还原于人的生活世界中去,给予道德情感应有的地位。

  • 标签: 道德情感 道德理性 道德自由
  • 简介:道德精神,就是人们敬畏道德、向往道德、享受道德、坚守道德的心理意识,也就是儒家所说的“诚”的精神。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旨归。当今社会,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道德精神 道德教育
  • 简介:道德生活是人们通过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利益,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身幸福的过程.它具有自为性、精神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道德生活蕴含于现实生活之中又超越现实生活.道德生活的实现既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条件,更有赖于其内在要素,而连接外在条件与内在要素的桥梁和中介则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人们在追求幸福中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 标签: 道德生活 精神生活 道德教育
  • 简介: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的一封信中曾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先生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肉关系。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仙道贵生,道门中人普遍肯定现世人生之生命价值,高扬“生为第一”的“道理”。

  • 标签: 《道教医学》 传统文化 生命价值 医学文化 中国
  • 简介:是日间暇,偶翻故书,重读老子《道德经》,思今忆昔,似有所悟。老子上下篇,八十一章新子反其数,以一十八段将所悟所得记于此,作为对老子的批判和继承,题曰“道德新篇。”

  • 标签: 《道德经》 老子 重读 批判
  • 简介:道德,不独是佛法所有的。世界的各宗教、各民族、各时代,都有各自的道德,不过佛教的道德观,在一般共通的基础上,更有他独到的特质。所以,现在想从一般的道德说到佛化的道德

  • 标签: 佛化 化道德 道德佛
  • 简介:在近现代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道德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西方社会的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多诺的生前手稿《道德哲学的问题》对近现代西方的道德哲学的嬗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解答了道德哲学的不少疑惑,提出了人类社会须臾不可或缺、始终须坚持的道德底限的主张。我们从阿多诺的评判和观点中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 标签: 阿多诺 《道德哲学的问题》书评 道德哲学 康德 黑格尔 叔本华
  • 简介:在当代社会里,科学技术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市场经济又使人类得到了充分的物欲满足,多元文化则使人类实现了心灵的解放.在此条件下,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相对主义必定会大行其道,并对具有普遍性、崇高性的道德提出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和道德权威的失落,明智的人们殚精竭虑地寻求拯救道德以提高人类素质和建设美好社会的良方.

  • 标签: 《道德信仰论》 道德建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人类素质 学术专著 改造世界
  • 简介:作为公民伦理规范的公民道德,依据公民行为的范围和性质以及来自于生活领域的分域看待,即公民道德本身的不同侧重,可以区分为“公民的道德”与“(公民)公共道德”的双重意蕴。而公共领域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自由开放性、交往实践性和商谈伦理性等精神特质,不但成为公民公共道德的真实存在之域,更与公共道德的价值期许之间有着融洽的契合与互动。而由公民道德的形上关照到形下践行,同样需要我们在对话的场域中给出理性而合理的看待,即公民道德的践行和提升,需要制度与法律的支持和保障,需要来自公民道德教育的长期努力。需要公民在文化传统体认基础之上的道德自觉。

  • 标签: 公民道德 公共道德 公共领域 价值期许 践行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