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高丽是韩国历史上最推崇道教的王朝,道教斋醮颇受王室重视。为了举行斋醮,高丽王朝设立了一系列道教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分为具有官署性质的机构和不具官署性质的机构两种类型。具有官署性质的道教机构又可分为只为斋醮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庙署合一的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主要设置在京城,地方上也有少量道教机构。地方道教机构有些是本土信仰道教化的产物,有些则是高丽官方所设,都不具官署性质。京城道教机构和地方道教机构共同构成了高丽王朝的官方道教体系。

  • 标签: 韩国道教 高丽 斋醮 道教机构 国家祭祀
  • 简介:王朝闻先生离开这个世界9年了,他留在我忆忆中的是一张永远童心灿烂的脸。1992年春,我还在浙江大学任教,一日听说王朝闻先生来了,非常兴奋,便去见他。想到见他不容易,便带了好几个学生一块去。今日,我还记得我跟学生说的话:知道王朝闻先生是什么人吗?

  • 标签: 王朝闻 童心 浙江大学 学生
  • 简介:早期四大哈里发(艾布·伯克、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的时代到公元661年1月阿里逝世时结束。阿里的长子哈桑被库法的穆斯林代表们选举为继任的哈里发,但仅五个月后,他就让位于以争夺哈里发宝座和建立一个新王朝为目的,而以优势兵力和他交

  • 标签: 欧麦尔 哈桑 阿布杜 哈瓦利吉派 新王朝 教历
  • 简介: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事功和政治经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至金元三朝,管仲和《管子》仍然对社会政治以及士人的思想行为发生重要影响。宋代主张革新、务实尚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志士仁人多崇尚管仲尊王攘夷的事功,尊之为贤相能臣的楷模,赞许孔子对管仲“如其仁”的评论。空谈心性的宋儒既讥讽管仲“器小”,也贬低管仲的事功,孟子对管仲的评判影响了这类宋儒。金元人尊崇管仲合诸侯匡天下的事功,尊其为贤臣之首,对管仲的所谓“器小”几无苛责。金元汉儒多讳言管仲攘夷平戎的功绩。

  • 标签: 管仲 贤臣 尊王攘夷 器小 宋金元汉儒
  • 简介:明医易学散论徐仪明一明时期,理学家多热衷于《周易》之学,仅北宋解易的著作就有六十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欧阳修、李觏、胡瑗、周敦颐、邵雍、张载、王安石、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等。这一时期易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深入发掘《易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从总...

  • 标签: 医易学 《内经》 太极学说 张介宾 《周易》 赵献可
  • 简介:仁宗曾经与多位禅师探讨禅理,留下记载较多的是与德章及怀琏的交往答对。仁宗与德章禅师交往较早.该时他已具有一定的禅知识;与怀琏的交往稍晚,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仁宗在禅理见解上取得较大进展。

  • 标签: 仁宗 参禅 禅师
  • 简介:南渡象数易学是在象数本体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呈现出汉易复兴之貌和象义和融之势。它与时代的脉搏共息律动,与南渡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潮相激荡,从而形成易象的尚变性思维、易图的理式化建构和易数的理数精微化范式之特质。其兴盛可归因于室的君臣讲易,资政求贤;世人的推崇筮占,弥纶天地I易学的师门传授,良知绳墨;士子的党争惧祸,忧患著易。南渡象数易学实现了易学版图的重组、易学风尚的转变与易学文化格局的重构,是象数易学发展史上第二个高潮期的开端,在易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过渡与传承作用。

  • 标签: 宋南渡 象数易学 尚变 易图
  • 简介:最近到我退休前服务的教会(加拿大多伦多中华联合教会),翻阅书架上的杂志,其中有一本《金陵神学志》海外版第20期,里头有一篇张文博君所作的文章《想起了菩萨》。他所说的"菩萨",就是前金陵神学院的外国教授煦伯。煦伯也是我在新加坡三一神学院时的教授。他的和蔼与慈悲,真是和中国的菩萨差不多。基督教没有菩萨,那么,我们不妨说他是个"圣者"罢。他在一九三六年由美国卫理公会派到中

  • 标签: 金陵神学院 新加坡 加拿大 卫理公会 多伦多 基督教
  • 简介:高僧传·行满传》所载“行满”为“万州南浦人”是错误的。日本《明匠略传》以及《传法记》等所说行满为苏州人是正确的。行满师承的是天台宗九祖荆溪湛然大师,绝不是石霜门下的高僧。智者院不是行满的栖止之处,其栖止处应为乃师荆溪湛然的所居之处。行满的生年是大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卒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84岁。

  • 标签: 行满 《宋高僧传》 湛然 石霜
  • 简介:辽金时期,铜镜形制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铜镜形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造型之美越来越受到重视。装饰纹样上,唐代盛行的将镜背装饰完美无缺的各种珍禽瑞兽、奇花异草,在宋代铜镜中已鲜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花乌虫鱼,以及当时人们喜闻乐道的各种人物故事。在装饰题材及构图布局方面也多有沿袭,如辽的花卉纹镜,金的人物故事纹镜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镜的影响。

  • 标签: 宋辽金时期 铜镜 装饰纹样 人物故事 日常生活 构图布局
  • 简介:<正>清朝初年,博野有个赓休的人,特别善排解乡里民事纠纷。周围数十乡有什么纷难难解之事,只要他到场,三言五语,纠纷便马上被排解开。一次,乡间有兄弟俩闹纠纷。弟弟打了哥哥的孩子,哥哥气愤地要报复,并准备到官府告状。赓休听说后赶去解劝,对哥哥说:“你是多么痛爱自己的孩子啊!可惜你父亲不在了。要是他在,你弟弟胸前的伤痕能让他老人家看得下去吗?”一席话说得那位兄长满面羞愧,马上打消了报复的念头。乡里有个年轻的媳妇上吊死了,她母亲非要女婿家大作佛事超度不可。赓休听说后便赶去劝说这

  • 标签: 乡里 巧解 妇人 清朝初年 民事纠纷 谢礼
  • 简介:明季世,身为遗民的文人纷纷入道,他们“闯于仙”的隐逸行为在避世的过程中显现的却是忤世情怀。他们的玄门歌咏,在梦幻瑰丽的仙境中,却是彻骨的义愤与悲凉。

  • 标签: 忤世 隐逸思想 诗歌 艺术风格 神仙思想
  • 简介:佛教入华,约在西汉之末,势力始盛当在东晋之初。其时经典传播未广,学者理解未深。自陈而至隋唐,中土佛学大成。法朗、吉藏、昙迁、玄奘开三论、法相之学;智首、道宣,道信、弘忍光大律宗、禅宗;而昙鸾之于净土,智颚之于天台,智俨之于华严,信行之于三阶,金刚智、不空之于密宗,俱开隋唐之大宗派。魏晋以来南北佛学风格殊异之势至隋唐而综合,

  • 标签: 《宋高僧传》 20世纪 综述 隋唐 佛学 佛教
  • 简介:高丽义通在中国天台宗行将中绝的五代之末,自三韩来至吴越,挺志修学天台教观。他上承螺溪义寂,下启法智、慈云,使天台教观在将绝之际勃然中兴。天台后人尊其为十六祖,称其为“通师翁”。本文脱出纯粹思想史或哲学史的研究框架,从初天台宗复兴的角度对义通的历史贡献作了梳理,认为法智知礼与慈云遵式的所言所行,是“接着”义通的所言所行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他们所成就的,正是义通未竟之事业。义寂、义通、知礼三世相承,由时势之不同而各有所侧重,最终成就天台中兴之全功。

  • 标签: 义通 天台 宋初 中兴
  • 简介:神宗在位19年,对宗教所采取的新政策主要有二:一是,一改过去无偿发放度牒的做法,政府公开出售度牒,每道130贯左右。二是,废除以往寺观户“不徭不役”的特权,向其征收“助役钱”。这两项新措施,在当时限制了凡人自由出家,剥夺了出家人免役的特权,抑制了北宋前期寺观户人数持续膨胀之势,保护了国家税源,暂缓了财政困难,增加了国家收入,并为神宗以后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 标签: 宋神宗 寺观户 度牒 助役钱 宗教改革
  • 简介:对敦煌文书中保存的尼僧史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探讨,并以P.3556尼僧邈真赞为例,结合其他文书,就唐五代初敦煌尼僧史诸问题展开分析,勾勒出了敦煌尼僧宗教修习与生活情况的大致轮廓。

  • 标签: 敦煌文书 唐五代宋初 尼僧史 邈真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