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元时期关系的演变,与理学地位的升降密切相关。北宋理学初兴,理学家将“”抬升至宇宙本体的高度,打破了“”“”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从唐代的“以贯”转变为宋初的“以害”。南宋时期,理学思想体系日臻完善,朱熹、真德秀等人均试图将“”融入“”的发展轨迹中,缓和北宋以来“”之间水火不容的对立状态。入元后,理学家通过对文关系的反思,使思辨的哲学与情感的创作合理结合。加之政治风向的变动,理学成为文人的进身之阶,最终形成文融会的新局面。理学与宋元时期关系之间的互动,揭示出中国古代新思想发生、发展的新路径。

  • 标签: 理学 宋元时期 文道关系
  • 简介:陕西是我国碑石史料非常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的道教碑石史料对研究中国道教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近十年来,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三秦出版社出版了《咸阳碑石》、《华山碑石》、《楼观台道教碑石》、《汉中碑石》、《重阳宫道教碑石》等碑石史料,其中绝大多数有道教史料,而且以《楼观台道教

  • 标签: 成吉思汗 全真道 道教文化 丘处机
  • 简介:域中有四大:、天、地、人。域之空间性所具有之承受与保持的可能性,由于时间性之道在其中的流逝而成为现实,展开为天地世界,召唤着物与人。物与人在天地世界中的逗留,使得天地世界分裂为天下。圣人、民、众人、我、吾便生存于天下。在天下与天地的张力中,圣人“为无为”于天下,使远离本真天地世界的群体存性存在民与众人,开始向“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回归:“吾”则在对天下的静观中展现出纯粹的生命力与生命感。

  • 标签: 域一空间 道一时光 万物
  • 简介:肖智道长,于1945年出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河图观全体道教徒均受到了冲击,开大会对她们进行批斗,逼迫她们还俗,但肖道长和罗浩明道长等全体道友团结一心,不屈服威逼,被赶出去,又返回观中。她们坚信党的宗教政策不会改变,一时的乌云总会被驱散,她不顾个人安危,将观中有文物价值的经典、法器等东西隐藏起来,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尽管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肖道长对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毫不怀疑,从没有半句怨言,一直坚持在河图

  • 标签: 道长 智文 河图 个人安危 宗教政策 全真派
  • 简介:"一画"属于易学哲学的专用范畴。布颜图、戴德乾认为古代画理、画论都是从太极"一画"本体理论中发展而来。变易、神知、感而遂通之理为文学、诗赋、书画等艺术的审美创作体验提供了开放的审美心理依据。画家必须慎守《周易》的精诚之道,勤劳谦虚,专心积累,戒骄戒躁。

  • 标签: 画学 易道 一画 太极 变化 感而遂通
  • 简介:明末清初遗民陈忱创作的《水浒后传》与其诗歌存在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抒愤写心之诗与小说的爱国情怀;二、百姓生活之诗与小说的平民化书写。《水浒后传》在情感倾向、思想主题等层面与诗歌一脉相承,值得关注。

  • 标签: 陈忱 诗歌 《水浒后传》 互文
  • 简介:《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经典,对中国思想史影响极大,历来不乏研究。但是由于资料与理论方法的限制,20世纪以前的研究始终没有大的突破。20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老子》的研究出现了大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方法的突破,如古史辨学派提出的疑古思想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 标签: 《老子》研究 演变 文本 中国传统文化 20世纪 中国思想史
  • 简介:本文以对云南省麻栗坡县蓝靛瑶过法仪式的田野调查为中心,采用文本研究与宗教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地蓝靛瑶过法仪式中"师"""二派的分工与合作,发现了其"阴师阳"的内在关系结构。此外,本文还深入考察此结构在瑶族"生死轮回"过程中救度个体与家族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师"""二派共同建构了蓝靛瑶生命周期的完整救度链。

  • 标签: 过法 师派 道派 道阴师阳
  • 简介: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面对同样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却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倾向于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来重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那么,老子则提出了一个以“”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社会文明异化的批判,来解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老子以后,道家思想经历了战国中期的庄子、秦汉之时的黄老、魏晋时期的玄学等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以后,从道家学派史的角度看,道家学派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理论在与儒家和佛家的相互借鉴、融合与渗透中,主要通过道教学者对道家著作的注疏和对道教思想的发挥,而继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并始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儒、佛两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吸收和发挥(例如宋明理学和禅宗),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发展,特别是从与儒、佛的关系中来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特点、独特的社会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道家思想 曲折发展 儒佛道三教 现代意义
  • 简介:《老子想尔注》是三张五斗米古籍,是我们研究早期道教的重要资料。下面就其“”和“诫”稍作阐述。

  • 标签: 老子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 资料 古籍
  • 简介:纯的丹易学独具特色,"常易"与"变易"确立起体用兼备的易学思想框架,对卦爻象的运用使内丹"药物"与"火候"的真正含义得到了详尽阐释,"三家相见"的内丹修炼论使得魏伯阳以来的"三五与一"思想有了清晰完整的理论形态。

  • 标签: 李道纯 内丹 易学 三家相见
  • 简介:主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首先提出logos的观念,他主张万变的宇宙不离其“宗”,而logos就是统摄万有的原理。《约翰福音》中logos的中文译名多采用“”。Logos既有“说话”或“理性”、“规律”之意,又有“知识”或“智慧”之意。《约翰福音》导言的“论”是基督教论的中心思想,更成为早期教父思考上帝和基督关系的重要根据,成为新约神学乃至基督教神学基督论的重要基础。《道德经》以为其系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此书中的是其作者回应人内生命的呼唤、需要和盼望而引申出的理论,也是他在经验世界所领悟的道理的特性和功用归纳的总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约翰福音论和道德经论的异同来探讨二者的意义。

  • 标签: 《约翰福音》的“道论”《道德经》的“道论”
  • 简介:1月6日,西安市道教协会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会议听取了《西安市道教协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安排》、《西安市道教协会2015年经费收吏情况说明》报告和西安东岳庙教产落实的工作进展及相关情况,讨论并通过了增补匡崇然道长和贾法念道长为市道协副秘书长的决议。

  • 标签: 动态 道教协会 常务理事会 西安市 副秘书长 东岳庙
  • 简介:”义解析赵毓民,赵琳前人对老子的注疏是前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条件下对老子的理解,未必全合老子本义。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们宁信老子所言而怀疑那些玄虚难懂的注疏。为了悉心领会老子原文,我们根据五千言中概念性词汇反复出现、一章之内...

  • 标签: 道法自然 实体物质 抽象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 五千言 发展过程
  • 简介:上海市道协召开六届五十七次会长办公扩大会议3月18日,上海市道协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五十七次会长办公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上海市道教协会宫观管理人才库管理办法(讨论稿)》,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回顾了上海市道协2016年2月份的工作。贵州省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3月23日,贵州省清镇市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清镇市道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及新一届领导班子。

  • 标签: 道协 道教协会 全国两会精神 代表会议 工作报告 管理办法
  • 简介:在继承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五代宋初陈抟图书学派的象数易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内丹修炼中所涉及的炉鼎与药物、采药、火候等要素及其间关系的处理,张伯端在论述时均用《周易》理论直观地解说,如以乾代鼎,以坤代炉,以离指元神,以坎指元精,以纳甲法阐述颠倒坎离翻卦象的采药过程,以十二辟卦、十二辰、二至二分说明进阳火、退阴符,把握时机即火候炼成金丹的过程,富有特色。《悟真篇》所借用的易卦,如乾坤、坎离、震兑、否泰、屯蒙、复垢等及其卦象,往往已脱离《周易》中本原的卦象内涵,都有《周易》中所没有的特殊内涵,赋予了新义。《悟真篇》通过易卦、易象阐述丹,为易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迪。

  • 标签: 张伯端 悟真篇 周易 内丹 道教
  • 简介:考郑杰(一)孟尝君田,出身于齐公族。《史记·"孟尝君列传》曰:"益尝君,名,姓田氏。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孟尝君少年时,便以善辩有智折服已任齐相的父亲.《史记·孟尝君列传》称,田婴贱妾以五月五日生田,而...

  • 标签: 孟尝君 《战国策》 公元前 田文 《战国纵横家书》 《史记·秦本纪》
  • 简介:早期道教(即张陵、张衡、张鲁主教时期)在神祗崇拜及祭祀仪式方面,主要崇信“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行以“三元斋会”、“三官手书”之仪。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盛行,民间形形色色的派林立,五花八门的法事醮仪纷呈,较著者称天师道斋法、上清斋法、灵宝斋法,经篆达数百卷。其著名修订、整理、增益者有葛玄、葛巢甫、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

  • 标签: 早期道教 教义 科仪 《易》 《周易》 主教
  • 简介:唐代天皇悟与龙潭崇信这两代禅师,在天皇禅系中属于开创丛林基业的一辈。虽然这两代禅师可供研究的文献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有限的文献资料,窥见这两代禅师艰苦创业的境况来,也仍然可以品味到这两代禅师的禅法与禅教作风来。

  • 标签: 佛教 天皇道悟禅师 唐代 禅法 天皇法嗣 《龙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