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1.如果有一天你要去相亲,必须准备一张最好看的照片给对方。一共有四张照片,你会选择从哪个角度拍呢?

  • 标签: 爱情 心理测试 人际关系 性格
  • 简介:有位女孩子找了个很满意的对象,两人卿卿我我十分恩爱,但她总怕对方不能忘我地爱自己。为了“考验”对方有没有真情,她终于想了个办法。一天晚上,她约对方散步,来到一个黑灯瞎火的地方。突然从树丛里窜出一名“歹徒”,不抢钱,专门“劫色”,让男方丢下姑娘走人。紧要关头,男方显露出英雄本色,与“歹徒”一番搏斗,赶走了“歹徒”,自己也受了点轻伤。对此,姑娘十分得意,彻底放心了,陶醉在今生有靠的幸福中。可是,当男方知道这一切全是女方导演出来的苦肉计时,气愤地拂袖而去。

  • 标签: 爱情 英雄本色 对方 歹徒 姑娘 女方
  • 简介:这两本书是国外最新出版的毛泽东50年代著作的英译本和注释本,它们不仅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前者集中理论,后者反映实践。就学术的基础工作而言,这两本书不仅翻译精确,注释丰富,而且前面的导言相当有价值。他们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共产主义运动 注释本 《毛泽东选集》 毛著 农村调查
  • 简介:孔子与《易》是有密切关系的,抛开《史记》和帛书的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的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的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的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的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德性学说。

  • 标签: 孔子 《周易》 五十以学《易》 天人之学
  • 简介:本文之所以要讲解释学分类,因为研究、实施解释学的人往往有三个忽略:(一)不注意海德格尔为什么要中断解释学循环;(二)不反省“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好的理解古代人”的启蒙教条;(三)还原解释经验比作为知识学的解释学更能面向事物(文本)本身。

  • 标签: 解释经验 解释学 解释学分类
  • 简介:本文为吕潋先生未发表之文稿,讲于1963年5月1日,原稿现存于南京金陵刻经处。2009年12月12日,余参访南京金陵刻经处,得见该稿,遂整理以飧学人。

  • 标签: 金陵刻经处 离合 2009年 南京
  • 简介:本文从谎的GKT范式出发,将目光投向认知神经科学、反应时以及虚拟现实背景下谎的新近研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就问题范式、认知神经取向和多指标结合等谎研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测谎 犯罪知识测试(GKT) ERP fMRI虚拟现实
  • 简介:“浩然之”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之”也一直是孟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之”的一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之帅也;,体之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之充”之来理解“浩然之”,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其说文提到仁、义气、礼,肯定有德的存在。随着《五行》经文部分再次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使学者认识到《五行》的经文与说文可能并不形成于同一时期,说文应完成于孟子后学之手,反映了孟子后学对孟子思想的发展。说文的“德”说,对我们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有重要帮助。

  • 标签: “浩然之气” 孟子思想 气论 思孟 《五行》 郭店一号楚墓
  • 简介:要表达归纳推理结论的不确定性和刻画非单调的归纳推理,并非只能使用概率方法,用概称句和包含概称句的推理来刻画归纳推理是另一种可行且十分自然的方法。

  • 标签: 归纳推理 概称句 概率 非单调推理
  • 简介:本文试图以信息为核心,以文本为依托,从基督教信仰的立场出发,以"溶解"说来建立解释学的框架。概述利科把文本定义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到了信息时代,这个定义的局限性立即就显露出来。例如,音像产品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们完全具有文本的作用,甚至是更全面的文本,但它们却被利科的定义排除在文本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文本重新下定义。比语言更基本的是信息,比信息更基本的是符号。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就语言、信息、符号所在的序列而言,符号是最基本的。因此,

  • 标签: 宗教文本 解释学 信息时代 基督教 解释者 基本的
  • 简介:施莱尔马赫是现代新教神学之父和著名的古典语文学家,他创造性地综合了新教神学的解释学传统与古典学界的修辞学和语文学传统,使解释学从特殊解释学转变为一般解释学(hermeneuticageneralis),由此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他也因此被称作"现代解释学之父"。他在1805-1833年围绕解释学做了近10次学术报告和演讲课。可惜的是,与他的辩证法和哲学伦理学一样,他始终没有公开出版他全面深入论述其解释学体系的专著。不过,他的解释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保持了连续性和一贯性。他在1805年首先以格言的形式陈述了他对解释学的一些随想,接着在1809-1810年以草稿的形式描述了他的理论设想,最终在1819年以更具体的纲要阐述了他对解释学的比较成熟的看法,他的1828年和1832-1833年演讲都以此纲要为基础,并增加了一些边注和评论。在这个纲要的导言中,施莱尔马赫对解释学的本质、目标、种类和方法等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基本上呈现了他的一般解释学的理论框架。

  • 标签: 特殊解释学 一般解释学 艺术 语法解释 心理解释重构 解释学的循环
  • 简介:卅余年前,我于院乡山区任医疗职。某夜深,忽有二人擂门呼出诊,山乡有狼,一执火把引前,一执钢又护后,攀行约七、八里,抵一村舍。既入,于昏黄煤油灯旁,见一少妇半卧于床褥,鼻血如注,面白如纸,气短息微。其傍,一老媪紧拽少妇头发,问之,曰:该妇于夜九时许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即忽鼻血不止,渐则遍身冷汗,四肢觉凉,现正紧拽伊发,且以布条紧塞伊肛门,乃恐泄则人亡矣。盖当地流传急救之习俗,此例后以中西药合治而愈。约半月余后,因事复经此村,则见少妇抱婴哺乳,笑容可掬也。

  • 标签: 鼻血 气短 出诊 冷汗 顺产 足月
  • 简介:女儿在文联当办公室主任,兼戏曲家协会秘书长,年初操办票友上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已从周冠军夺到月冠军,还将争年冠军。别人当我面都夸她能干,我则注意到她的“弱处”:做事或与人打交道,坚持己见不退让,难免就多费口舌多受累。

  • 标签: 办公室主任 戏曲频道 秘书长 戏曲家 冠军 女儿
  • 简介:人生在世,岂能事事遂心?因此,生气是难免的。偶尔生点儿,气消之后很快恢复常态对健康并无大碍。不过,一个人如果常生闲气、闷气或怨气,则对身体健康危害甚大,是形成多种疾

  • 标签: 气伤身
  • 简介:目前,西藏本教在印度、尼泊尔建有5座寺庙。1959年,西藏本教大师喜饶洛卓率领南木林县曼日寺数十名僧人和一些信教群众流亡到印度,沦落为难民。印度政府将他们安置在库上卢——玛纳里修筑公路,以维持生计。由于食品、气候及居住条件的恶劣,部分本教徒死于疾病,其中包括喜饶洛卓。

  • 标签: 本教 西藏 解释 1959年 信教群众 印度政府
  • 简介:针对本质的模态主义解释,范恩发展了一个著名论证来反驳它。范恩试图证明,成为必然属性是成为本质属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通过对范恩的论证给出新的分析,文章将表明,范恩的反例都建立在"对象反身性"属性的构造上,其论证贯穿着"同一性本质"和"识别性本质"的混淆,从而其针对模态主义解释的挑战是不成立的。

  • 标签: 范恩 本质 模态主义 对象反身性
  • 简介:千古名篇《前赤壁赋》中写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好道,对神仙道教充满了无限向往,希求进入神仙境界直言不讳。《留题仙都观》吟道:“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辛苦。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行。”

  • 标签: 苏轼 入神 《前赤壁赋》 神仙道教 厌世 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