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人权理论既要承认个体自主的权利,也应认可集体自决的权利,即集体人权,因为集体自决权无法回溯为个体自主选择权。由于人权理念就其最原初的本意而言是指个体权利,故作为集体人权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体自决权的运用就不得与个体人权发生冲突。在现代社会,集体自决权最重要的载体是国家,而以国家为栽体的自决权被称为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自然而然就等同于集体自决权,即等同于集体人权。国家主权若要真正合乎集体自决权的概念,就要像作为集体人权的集体自决权那样。不与个体权利发生对立与冲突,而是反过来必须为个体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

  • 标签: 人权 个体权利 集体人权 集体自决权 国家主权
  • 简介:<正>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的公共场合,时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年男女在旁若无人地亲昵,从搂肩搭背直到长久接吻。看到这种景象的人,不外乎有四种反应:有人反感,认为是伤风败俗,呼吁舆论及治安部门予以谴责甚至制裁:有人觉得与自己无关,视

  • 标签: 人权 当事人 治安部门 公共交通工具 公德 道德约束
  • 简介: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遭遇的巨大灾难。在这场灾难中,中华民族表现了空前的凝聚力;在抗震救灾中,人性之光照亮了华夏儿女的心灵,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当我们在悼念逝者、感念英雄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思考: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伦理论题,如人权、人性、生命、责任、慈善等,在这场人类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是不是值得特别关注呢?本组笔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期望对我国的道德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以积极的促进。更多还原

  • 标签: 民族精神 汶川大地震 人性之光 逝者 正义价值 当代社会主义
  • 简介:公民权利观念的进一步凸现,是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特点。探讨权利与利益、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对于确立正确的权利观十分重要。“利益”是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及其满足。“权利”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种社会形态的产物,是基于人的独立性和维护人的尊严的主体对利益诉求的资格确认,是人的尊严的“护身符”。“权力”或“公共权力”则是一种支配性的强制性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权力不仅不能侵犯而且要保障公民的个人权,为此,公共权力应有所限制和受到监督,公共权力即使是出于公共利益也不能任意侵犯个人的权利

  • 标签: 公民权利 社会形态 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 权利观念 人权保障
  • 简介:2015年10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次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广西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夏大学以及广西区委党校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论坛综述 伦理研究 区委党校 南京林业大学 人权问题 科研单位
  • 简介:论共同富裕的人权意义冉昌光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也是邓小平人权思想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对保证人权的全面实现,消除非人权现象的根源,防止非人权现象...

  • 标签: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人权 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 人权主体 发展生产力
  • 简介:论邓小平的人权观汪习根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存在着尖锐对立和根本分岐的一个焦点问题。西方某些大国奉行“人权外交”政策,为达到以“人权”作幌子,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目的,在人权理论领域颠倒是非、制造混乱、模糊视听,造成极坏影响和严重后果。邓小平...

  • 标签: 人权保障 邓小平 人权的国际保护 市民社会 马克思主义原理 国际法基本原则
  • 简介:“个人权”缺位是古代“义利之辨”和“义利观”的根本局限。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之辨”,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就必须引入“权利”观念,由此建构起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两个相互统一的基本模式:“合权利之利,义也”;“合权利与义务统一之利,义也。”当然“义”还具有“公道”和“德性”的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正是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德性的基础。

  • 标签: 权利观念 社会主义义利观 义务 人格 精神价值 物质利益
  • 简介:人的所有制是被用来从总体上表明一个人类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占有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人的所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它是区别和划分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经济形态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比生产资料所有制更为重要和更为基本的社会所有制的存在形式;人权概念是一个先后为在相关人类共同体中分别建立和维持人的公民所有制、劳动力的公民所有制、公民所有制的劳动者人身所有制、人格的公民平等、人的个人所有制、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的劳动者人身所有制、婚权的个人所有制和使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年成员享有人格的人类平等、劳动力的部分社会所有制等社会制度而被提出来的哲学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

  • 标签: 所有制 人的所有制 人权概念
  • 简介: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立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讲,较之西方文明,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更为积极有力,更为先进的文化系统。同时,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着被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危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乱。面对这一异常严峻的形势,

  • 标签: 邓小平人权理论 中国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阵营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本文从宪政视角,结合历史和现实,对农民权利的缺失进行分析,指出农民权利缺失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宪政建设的不足,在于我国行政法等相关法律对农民权利确认和保护的不足,在于我国农民缺少真正有效的自治组织和利益表达机制。因此,要使我国农民权利缺失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必须完善我国的宪政建设,使农民真正在权利分配中处于公平和平等的地位,使农民权利的实现有完整的制度保证。

  • 标签: 宪政 农民权利 公平
  • 简介:在毛泽东的妇女经济权利观中,首先论述了妇女经济自由和经济独立的重要性,然后在家庭私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妇女家庭财产权、土地权和劳动权等权利内容,赋予妇女这些权利对于实现妇女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毛泽东关于妇女经济权利的论述对于当今研究妇女问题,如建立两性社会伙伴关系、妇女问题分层研究、生育的社会化、妇女经济权利的实现主体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妇女 经济权利 经济自由
  • 简介:本文译自英国左翼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佩里·安德森2007年出版的著作《流派》(Spectrum)一书中的《哲学》部分中的第四章《武器与权利:可调整中心》(ArmsandRights:theAdjustableCentre)。在论文中,佩里·安德森从比较视域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当代西方三位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尤根·哈贝马斯、诺贝托·博维奥关于国际政治和国际正义的思想。

  • 标签: 尤根·哈贝马斯 约翰·罗尔斯 诺贝托·博维奥 国际正义
  • 简介:10月16-17日在三明学院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办,三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三明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人权与道德”、“人权与文化”、“人权与尊严”、“人权与应用伦理学”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人权 思想政治理论课 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人权的侵犯涉及到人权的不实现和人类行动者与这种不实现之间特定的、主动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可能是互动性的;但当行动者联合设计和施加一些制度安排,以此造成人权的可预见和可避免的不实现时,这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制度性的。现有证据表明:一、大约一半的世界人口,其基本的社会和经济人权尚未得到实现;二、较穷一半的人类正在遭受全球家庭收入份额的迅速下降(目前份额低于3%),就其原因而言,超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承担重要责任。因此,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像我一样的人--有影响力国家的富裕公民--联合起来大规模侵犯了全球穷人的人权。我们多数人觉得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这并不能抹杀这个结论,因为他们既没有调查人权不实现的制度性原因,也没有研究相关制度改革的可能性。

  • 标签: 经济不平等(或经济两极分化) 人权短缺 人权的侵犯 制度性分析 消极义务和积极义务 超国家的制度体系
  • 简介:日前,沙特人权机构要求制定女孩结婚的合适年龄,低龄结婚现象剥夺了她们的少年乐趣和受教育机会,更有可能遭遇健康问题。人权机构认为:女性少年结婚现象是侵犯人权行为。该机构呼吁:加大力度重视妇女的人权,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刻不容缓。

  • 标签: 受教育机会 人权组织 健康问题 少年 沙特 女孩
  • 简介:<正>在当前理论战线上,人权问题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斗争和现实政治斗争。斗争需要理论武器,需要正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在这方面,人权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万万不可忽视的。不同人权观的对立,说到底,是哲学方法论上的对立。当前值得我们注意的人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有哪一些呢?

  • 标签: 私有制 生存权 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资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中国养老保障的道德权利思考是针对老龄群体的伦理性探讨。本文在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含义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当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权利现状。指出主要存在着农村老人享受权利与机会的非均等化与养老保障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两个突出的问题。最后,本论文从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核心道德理念以及凸显以人为本的孝道原则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解决路径。其中后者又从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应的道德调控与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相匹配的道德权利的评估两点展开深入分析。

  • 标签: 道德权利 农村 养老 保障
  • 简介:伍德重申他先前论文的观点——“对马克思来说,经济交易或社会制度中的正义与否依赖于其与既定的生产方式的关系”,认为胡萨米将“正义不仅受生产方式所决定且受阶级立场所决定”的观点归于马克思是一种误解,认为马克思是从一种资本主义之后的正义标准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对马克思文本的误读。在他看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基于对社会生产分析的总体批判,其批判是基于自由、共同体和自我实现等非道德的善的批判,而不是基于权利或正义的道德的善的批判。

  • 标签: 马克思 权利 正义 胡萨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