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康德对法权义务和德性义务做了明确划分:法权义务是可以外在立法或外在强制义务,德性义务是不可以外在立法或外在强制义务,而是一种自由自我强制义务。在本真的法权义务和本真的德性义务之间,有一种把法权义务本身当作内在动机"有德性行为",康德有时称之为"伦理义务"。但中义伦理义务同时包含了这种居间伦理义务和本真的德性义务,广义伦理义务甚至包括了作为间接伦理义务法权义务。对自己不完全义务(自我完善)和对他人不完全义务(他人幸福)属于德性义务(本真的);对他人完全义务(不得害人)属于法权义务(本真的);对自己完全义务(不得自杀)难以简单归类:作为与意志规定目的或质料无关、只涉及纯粹形式义务属于法权义务,但作为一种自我强制义务又属于德性义务,它似乎既属于又不属于法权义务,既属于又不属于德性义务,但康德最终还是把它放在德性论中阐释。在本真的法权义务和本真的德性义务之间,有两种义务难以简单归类:一是把外在法权义务变成内在动机"有德性行为",二是对自己完全义务

  • 标签: 法权义务 德性义务 伦理义务 《道德形而上学》
  • 简介: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与初步义务;政治义务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广泛适用性和有限性道德要求;政治义务问题是一组相互关联问题;认为政治义务是伪问题观点是站不住脚.

  • 标签: 政治义务 道德义务 初步义务 政治义务问题
  • 简介:珠海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是珠海市教委所属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学校有一至六年级共24个教学班.早在1999年10月,学校便成立了心理研究小组.到今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特色.

  • 标签: 参与课题 研究责任 课题研究
  • 简介:康德既提出了应当把我们义务认作上帝命令,同时又反对从神意志导出道德神学意义上他律观念,在本文中将探讨这两种观点如何协调一致。反对自律建构主义解释;也反对康德拒斥一般意义上神圣命令论这种通行主张,将表明康德所反对神学意义上他律是某种克鲁修斯所主张特殊版本神圣命令论。在此基础上,将发展出一种自律地服从神道德权威观念。通过比较康德关于神圣权威观念和人类政治权威观念,表明"自律服从"之现实性。

  • 标签: 康德 自律的建构主义解释 克鲁修斯 神圣命令论 自律的服从
  • 简介:为什么评论资本主义与家庭之间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对反常性倾向(特别是同性恋经验)和现代性理解。本文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并不排斥其他传统,通过动力学分析,表明我们的人类意识受束缚于人道主义观念程度,从而有助于解释或支持更为普遍性自由。

  • 标签: 性倾向 马克思主义 同性恋 家庭
  • 简介:对国家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义务主体观点中,肯定者与否定者都有不同见解,但不可否认事实是目前既没有明确国际公约、国内法为国家作出承担责任要求,也没有直接国家实践支持国家承担责任事例,目前在整个国际损害责任领域国家责任作用是极其有限,实际上国家是不应该作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义务主体对待

  • 标签: 国家 义务主体 船舶油污损害 民事责任公约
  • 简介:本文从公共财政视角,阐述了社会公平与政府责任关系,提出了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责任、保障公平重要手段,进而探讨了实现义务教育公平途径,即改革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

  • 标签: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政府责任 公共财政
  • 简介:通过对康德伦理学著作中与自杀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联系康德伦理学中核心概念如“自由”、“理性”、“绝对命令”等来对一般意义上自杀行为做出道德判断,可以发现康德伦理学并不反对所有类型自杀行为,康德在其著作中所提出那些一般行为规则都不是绝对,要了解某一具体行为道德性质最终还需要通过绝对命令之测试来确定。

  • 标签: 康德 自杀 道德判断 绝对命令
  • 简介:在以公害等现代型诉讼为代表存在证据偏在情形诉讼中,当事人往往因证据收集能力不足在文书特定之落实上存在显著困难。而文书特定作为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文书提出命令时重要申请要件之一,将进而导致文书提出命令制度适用上困难。为实现武器平等原则及发现真实,我国台湾地区立法课以文书持有人之文书特定协力义务以缓和申请人文书特定责任。应当以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为借鉴,从文书特定协力义务理论基础、适用标准以及具体程序运作方面进行体系化构建以实现其适用具体化,为其与我国民事诉讼体系契合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实现其制度设置目的。

  • 标签: 文书特定协力义务 文书提出义务 证据偏在 文书
  • 简介:在都柳江畔,月亮山下,人们传颂着一位为苗村侗寨村民治病草医。他,就是把爱心洒遍湘桂黔,今年78岁中共党员,从江县民族中学苗族退休教师张应松。

  • 标签: 退休教师 苗族 爱心 事迹 行医 义务
  • 简介:华人社会为'义务本位'社会,个人依其名分执行角色义务是华人社会最重要的人际道德准则。本研究以'角色义务'观点,探讨子女角色义务内涵以及子女执行或违反不同角色义务冲突事件对冲突后亲子关系影响。首先,研究一以问卷调查203名大学生,显示大学生可以将子女行为根据不同义务类型进行归类。为人子女:(1)一定要做到'强制积极义务'为奉养照护、感恩父母等;(2)最好要做到'非强制积极义务'是沟通、耐心等;(3)一定不可做'强制消极义务'是贬低、暴力对待父母等;(4)最好不要做'非强制义务'是敷衍、态度不佳等行为。其次,研究二以情境故事法探究亲子间实虚性和谐关系与角色义务冲突事件对冲突后关系复原时间点影响。在221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发现:(1)对于'实性关系'亲子,子女因'执行积极义务'在一周后关系可能比原先还要好;子女'违反非强制义务'引起冲突一个月后,关系恢复得和原来差不多;若子女'违反强制义务'引起冲突后,一年后关系才和原来差不多。(2)对于'虚性关系'亲子,子女若'执行积极义务'一周后关系和原来差不多;子女'违反非强制义务'一年后,关系才和原来差不多;若'违反强制义务'引起冲突,一年后关系不但不会和原来一样,甚至比原来差。

  • 标签: 人际道德 角色规范 家庭伦理 义务本位 亲子关系
  • 简介:对“价值合理性”和“选择意识”重视是哈贝马斯合理性概念价值追求所在。在哈贝马斯看来,哲学自形而上学、黑格尔之后,正在向合理性理论归拢,这就赋予合理性以哲学准绳使命,一切形态哲学理论必当接受合理性审视。康德、罗尔斯道德义务论以不同方式宣示着其理论普遍性,但经由哈贝马斯合理性概念审视之后,他们立论前提“工具性”、“封闭性”和“主体性”等有限性特征暴露无遗。由此可见,把立论前提置于“开放性”和“主体间性”之上,有助于促进义务普遍性重建。

  • 标签: 哈贝马斯 合理性 义务论 康德 罗尔斯
  • 简介:五台山79岁高龄灵照法师,从1963年到1981年,坚持义务植树,二十九年如一日,为美化寺庙环境、绿化祖国,贡献了自己力量。1953年,灵照法师在五台山灵峰寺任“当家”职,看到寺庙周围树木稀少,感到自己有责任栽种树木,庄严圣地,为朝山拜佛的人和游客创造一个幽静清新环境。于是,他亲自动手育苗、栽种、管护,三年内植树五千多株,使灵峰寺自然风光更加幽美。

  • 标签: 灵照 绿化祖国 种杨树 南山寺 佛事活动 种梨
  • 简介:教材课程改革目的是为了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作了新表述:'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础'。'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因为语文课程不仅发展学生语文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能使学生得到发展,不仅为学生语文能力奠基,而且为一辈子做人打下了

  • 标签: 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 阅读教学 文学作品 学生全面发展
  • 简介:海德格尔著作中神深奥晦涩。透过对他思想整体方向把握,我们发现,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神是救渡人出离"存在离弃状态"之困境神,但他不是基督教上帝,上帝反倒是走向无神虚无主义起源。海德格尔敏锐地看到,近代以来人作为主体并未因脱离上帝而变得自由,反而精神贫困,无能于思考,无能于真理,人无根地生存。与此相对,海德格尔神召唤人出离困境从而踏上返乡之途。这种神有自己"面目"和出场方式,但他不是不缺乏任何存在最高存在者,甚至也不是存在自身。神不是神化的人,但人却从神获取尺度,成为"半神",在"家乡"中人共神同在。这种神是人确立自己本质必经之途和最短而最陡峭路径。这种非神学神打开了思考神性和人性另一条路。

  • 标签: 人的本质 存在历史 居有
  • 简介:什么是“对”,和对它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就是对”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说服力。

  • 标签: “对的” “好的” 效用主义 道义论 统合效用主义 伦理学
  • 简介:今年是《中国穆斯林》杂志创刊50周年。作为长期坚持阅读它老读者,我由衷地感谢它多年对我学习帮助和对工作指导。腥风血雨那个时代过去,党和政府领导各族人民拨乱反正,重申和恢复被破坏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0年4月,穆斯林获得第二次解放以后召开中国伊斯兰教第四次代表会议在京举行。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穆斯林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良师 自学 创刊50周年
  • 简介:一、我们未来并不决定于我们过去爸爸从小跟我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就不要像我这样辛苦做生意了。虽然现在我们日子好了,但总过得很累。

  • 标签: 自信 自我意识 成功方法 人才培养
  • 简介:<正>史家言“汉以孝治天下”。“孝”作为一个社会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影响甚大。探讨汉代“孝”观念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汉代“大一统”社会本质。一“孝”与早期血缘家庭有密切关系。《尚书·酒诰》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对殷遗民说一段话:“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血亲关系是“孝”观念萌发温床。初期

  • 标签: 孝经 后汉书 以孝治天下 小农经济 血亲关系 西周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