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支实用又上色的唇彩,好比妆容的急救棒,稍加涂抹,效果立竿见影。紫色的双唇?会不会颜色太深?当然不会,涂了之后给入的感觉却是非常自然

  • 标签: 睫毛膏 美宝莲 欧泊 色令 兰芝 色彩层次
  • 简介:6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会议主题为“佛教与现代性”。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贵州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日本学者来自日本国际文化研究所、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泻大学等单位。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主持。学者们对佛教现代化转型的理念、方向、方法、模式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在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共同向末木文美士教授颁发了“中日佛教学术交流特别贡献奖”,继任中日佛学会议日方代表团团长的菅野博史教授、秘书长蓑轮显量教授也在闭幕式上先后致辞。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学会 中国人民大学 宗教学理论 日本学者 上海师范大学
  • 简介:该研究在两种理论背景下,探讨了3~5岁幼儿执行功能年龄发展特征.通过运用8种不同的执行功能任务,结果发现,从3岁到4岁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执行功能的不同类型在发展的趋势上有所不同,表现为:抑制控制及"热"执行功能的发展主要在3~4岁之间,而计划控制和"冷"执行功能在3~5岁期间都有显著的发展.

  • 标签: 执行功能 抑制控制 计划控制 “冷”“热”执行功能
  • 简介:职场奴隶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中止步不前,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在工作中时常抱怨、缺乏创造力、害怕失败……那么你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了。

  • 标签: 奴隶 职场 心理 创造力 抱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月27—28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受中国尼山论坛组委会委托,应联合国文明联盟的邀请参加了该论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卡塔尔酋长塔尼、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即将离任的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桑帕奥、新任高级代表纳赛尔等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五大洲各国的政要、青年领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文化、媒体等各界代表两千余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联合国秘书长 论坛 联盟 文明 非政府组织 联合国大会
  • 简介:<正>只生不养人们常常有个错误的育儿理念,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灾无病,能吃能睡,身体健壮,就是好孩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的心里到底有什么需求。把孩子交给父母、保姆、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只想到有孩子的乐趣,没有尽到父母养育孩子的职责。总是以工作太忙和社交太多而没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致使孩子形成孤独的心理。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越严重。尤其要牺牲一点社交时

  • 标签: 家庭问题 心理变态 亲子关系 民主型家庭 萨提亚 学习动机
  • 简介:为了考察不同数学能力水平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根据331名学前儿童的数学能力得分选取了潜在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组、低分组、典型发展儿童组和数学优秀组等4个实验组。首先分析了各组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特点,之后使用判别分析进一步探索了各执行功能子结构对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差异分组的贡献。结果表明:相对于典型发展儿童组,潜在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在执行功能的更新、抑制和转换方面普遍缺损;低分组儿童则仅表现出数字更新能力不足;数学优秀组在数字更新和有时间要求的认知转换方面比典型发展组有明显优势。进一步判别分析表明,对早期数学能力差异分组贡献最大的并非独立执行功能子结构,而是更新和转换的共同因素结构。

  • 标签: 学前儿童 潜在数学学习困难 执行功能 早期数学能力
  • 简介: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四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1391名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先后两次(间隔一年)测查儿童的认知能力,建立两水平回归模型考察幼儿园入园年龄与4~5岁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家庭学习环境对入园年龄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入园年龄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入园年龄效应在儿童5岁时仍然存在;(2)对于家庭学习环境差的儿童,较早入园使得儿童获得认知发展的优势;对于家庭学习环境较好的儿童,则存在一个适中的入园年龄段,能最大程度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 标签: 幼儿园教育 入园年龄 认知发展 家庭学习环境
  • 简介:<正>无忧子: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一个小县城工作,从去年起工作才5个月。我发现一个女同事和我大学的初恋非常相似,于是便刻意开始接近她,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比我大5岁,有一个4岁大的男孩,和丈夫已经分居了,但还没有离婚。与此同时我也感觉她并不是我初恋的替代者——我真正爱

  • 标签: 无忧子 女同事 替代者 婚姻问题 李亚鹏 定军
  • 简介:采用实验法和结构访谈法,考察66名5~6岁儿童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公平分配玩具行为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1)根据在幼儿因分配玩具的过程中的表现,可以把儿童分为三类:公平型儿童、不公平型和不稳定型,每类儿童的自我评价各不相同;(2)对自己做出的公平行为能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价,而且对假想的不公平行为也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这是形成稳定的公平行为的重要心理机制,自我概念、自我形象在道德准则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机制 儿童 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 道德准则 心理研究
  • 简介:基于以往支持心理理论执行功能表达论的研究结果,对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修正后采用阶段性错误信念任务,运用实验法对101名3~5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新任务保留了标准错误信今任务的优势,能勾勒出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2)3—5岁儿童表现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3)具体分析儿童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发展的心理模式,发现每一年龄组具有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都是其更高水平能力发展的基础,支持表达论。

  • 标签: 阶段性错误信念任务 元表征 表达论 产生论 幼儿
  • 简介:通过计算机呈现任务和记录反应,对5岁、5岁半和6岁儿童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6岁之前的儿童难以正确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从6岁开始,儿童开始逐渐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2)在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时,儿童采用了比较较高级单位的策略,而没有对每个单个物体进行计算;(3)进位规则没有对儿童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多单位量比较 位值 进位规则
  • 简介:研究采用对偶选择的范式考察了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让144名3~5岁儿童在面对能力强和不挑食这两类人时做出信任判断。结果发现3~4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他们的信任选择与老师评价偏向一致。5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则不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3~4岁儿童信任判断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效价,5岁儿童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意义。

  • 标签: 信任 能力特质 特质理解 策略使用 学前儿童
  • 简介:以卡通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赋予5~6岁儿童三种不同的加工任务,包括卡通面孔识别、分类和吸引力评价,旨在比较其在不同任务情境中的眼动差异。结果表明:(1)任务情境会影响儿童对卡通面孔的加工。在不同的面孔加工任务中,儿童的反应时、正确率、注视时间和次数等存在差异;(2)随着三种任务难度的逐渐加大,儿童的加工程度也相应地加深;(3)儿童在三种任务中的加工方式一致,对面部不同部位的关注程度不同:加工初期特别关注鼻子,而后眼睛部位耗费最多的注意资源,其次是鼻子、嘴巴、前额和脸颊,极少关注下巴;(4)男女童在卡通面孔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童具有速度方面的优势,而男童对于关键信息的搜索则更为积极主动。

  • 标签: 儿童 卡通面孔 任务情境 面孔加工 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