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分析肌酸激酶(CK)升高的原因,提高对CK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生化检查CK升高患者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缺氧、低钾血症、心肌损伤、各种肌肉损伤、药物均能导致肌酸激酶升高。结论:临床医生在应用CK诊断疾病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医技检查结果谨慎做出判断。

  • 标签: 肌酸激酶升高 临床分析
  • 简介: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AIDS、糖尿病等疾病的不断增加及器官移植和介入技术的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急剧增多。而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患者住院感染日渐突出,尤其是真菌感染在近年来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为进一步了解延安市老年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笔者比较研究了89例临床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实施免疫学检验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从临床标本、试剂及仪器等可能导致免疫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入手,探讨出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有效方法。结果:通过分析可知,标本质量、仪器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都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上,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对实验室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检验中存在的细节,从而有效的确保检验质量。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有效方法 控制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38例与对比组38例,对比组予以传统综合治疗,观察组基于传统综合治疗之上予以复方甘草酸苷,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分为为50.0%和73.7%,对比组分别为26.3%和42.1%,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更佳(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苷 疗效
  • 简介:随着我国护理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护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更加繁重。本文通过对护理临床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护理临床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相应对策。

  • 标签: 护理临床专业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探究胃炎康方5号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三联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上再加上胃炎康方5号治疗,观察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Hp根除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81%,Hp根除率为82.9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5%,根除率为93.62%,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康方5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炎康方5号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三联法
  • 简介:目的:探讨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两组治疗7日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和疗效结果。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栀黄止痛散 针灸 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患者,对照组34例患者,两者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给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身痛逐淤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0.5%。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的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淤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 标签: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身痛逐淤汤
  • 简介:卢立康唑是新近研发的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皮肤贮留性好、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复发率低等优点,2005年在国外上市后,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该药自2013年在国内上市销售以来,获得了全国各地临床医师的认可。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 项目申请 专项基金 临床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