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Webster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看着办公室里摆放着他的照片,不禁让我思绪万千,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起我们的一些点滴往事,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他的笑貌音容犹在眼前耳边!一、初识Webster教授恰好在20年前,我在英国皇家植物园(Kew)作访问研究,是年4月是英国菌物学会百年大庆。

  • 标签: 皇家植物园 办公室 英国
  • 简介:为创制结球甘蓝-大白菜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利用二体大白菜(AA,2n=20)为母本与四体结球甘蓝(CCCC,2n=36)杂交,通过胚挽救获得了异源三体杂交种(ACC,2n=28);利用SSR对杂交种进行鉴定,6株F1均能扩增出父本的特征带,表明这6株是真杂交种。异源三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未加封阻时,大白菜与结球甘蓝染色体均有较强的杂交信号;当加入适当比例的封阻时,来自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强弱有明显差别;封阻过度时,大白菜与结球甘蓝染色体的杂交信号都十分微弱。说明大白菜与结球甘蓝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 标签: 大白菜 结球甘蓝 异源三倍体杂交种 SSR 基因组原位杂交
  • 简介:目的:通过在微观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不同代次人胚肺二体细胞衰老相关的指标值,筛选出能够系统性评价人胚肺二体细胞衰老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将Walvax-2细胞分成16个代次,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生长情况和衰老情况;通过检测SA—B-gal染色阳性率,分析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可传58代。倒置显微镜下:随细胞代次的增加,可见颜色逐渐加深,色素积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20P43细胞正常且骨架结构明显,细胞核完整,具有较高的核质比,P44和P45开始出现衰老现象,细胞质色素积聚加深,核膜不同程度内折,P50和P55细胞衰老更加明显;β-半乳糖苷酶的阳性染色率和细胞代龄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细胞形态学变化,β-半乳糖苷酶阳性率变化与Walvax-2细胞代龄增长显著相关,可选择作为Walvax-2细胞衰老程度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细胞衰老 代龄 细胞形态 Β-半乳糖苷酶 衰老评价
  • 简介:“从肠抑胃素的基础研究瘦素的药用开发”一文,原在《生理学报》第65卷第5期上刊登,本期《生理通讯》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 标签: 药用开发 基础研究 瘦素 生理
  • 简介:人类的寿命一直呈现出稳步延长的趋势,据科学家预测,一旦抗衰老新科技研制成功,2050年,人类寿命至少能延长20年,百岁寿星将不再稀罕。不过,这个福音的背后却包含着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到时候,西方工业国家的退休年龄至少要顺延至85岁。

  • 标签: 人类寿命 科学家 退休 预测 工业国家 新科技
  • 简介:基因芯片实验要得到可靠的生物学结论,必须基于优化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分析。讨论了与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相关的实验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简述了差异表达分析、聚类分析及功能富集分析等分析方法及其进展,并介绍了部分软件及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 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基因注释
  • 简介:[本刊讯]应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马晓岗副所长邀请,《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辑部一行2人,7月15—16日前往贵单位进行交流座谈,这是继2015年编辑部开创走访河北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活动后,2016年的首次走访科研单位。

  • 标签: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植物遗传资源 交流 作物 学报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 简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已经在多种组织中发现,它能将O2-催化生成H2O2及O2。迄今为止,已经从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出三种SOD:CuZnSOD(SOD1)、MnSOD(SOD2)及EC-S0D(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化及分子特性。CuZnSOD(SOD1),是一类含有Cu及Zn原子的二聚体,存在于特定细胞的基质内,约占SOD总量的90%。在胞质及周质中,SOD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而在线粒体及质外,则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在保护脑、肺及其它组织的氧化应激中,CuZnSOD被认为起着保护作用。运动神经元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据称也与同源二聚体CuZnSOD的错误折叠有关,已经报导,有多个CuZnSOD基因位点突变与ALS有关。本文将从基因的结构、表达、调节及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CuZnSOD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 REVIEW
  • 简介: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一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的鼠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的全人源单抗,新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和测序技术等。同时,通过改变全人源单抗的糖基化水平、优化单抗亲和力成熟技术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亲和力。目前,全人源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受到行业关注,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平衡在降低其免疫原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亲和力等,仍寄希望于新的技术或策略。

  • 标签: 鼠源 全人源 单克隆抗体 糖基化 单细胞分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