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对中国云南西部高山地区的大型地衣进行了调查。采集地衣标本400余份,鉴定为46属86种,其中40种在朝鲜半岛有报道。所有采集的标本现保藏于顺天大学韩国地衣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

  • 标签: 生物资源 地衣 云南西部 中国
  • 简介:草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也是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草果种植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对草果做一个概述,然后再具体对草果种植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 标签: 草果 种植 关键技术
  • 简介: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和辽宁收集了27份天麻样品,从64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对组合,对不同分布天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对引物共产生548条大小在100~1500bp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28条,多态性比率(PP)达78%,说明不同分布的天麻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且AFLP可以有效地进行天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样品的遗传距离在0.5930~0.0187,平均为0.2199,表明不同分布天麻个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5个省份的样品中来自贵州的样品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表明贵州蕴藏着相对丰富的基因资源,可以作为天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不同变型的AFLP分析结果显示,3种变型从分子上无明显差异,说明天麻种内的变型仅仅是表型上的变异,尚未在遗传上固定下来,对天麻几个变型的划分是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AFLP 天麻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利用同源模建方法预测了t-PAK1的三维结构。通过结构叠合确定了t-PAK1、K2,纤溶酶原K1、K4及UKK的赖氨酸结合口袋。静电势计算及疏水性分析表明,在t-PAK2以及纤溶酶原K1、K4与纤维蛋白裸露的赖氨酸之间存在明显的静电势互补和疏水面契合。确定了影响Kringle结合口袋与赖氨酸亲和的重要氨基酸,分析了t-PAK1、UKK不能结合赖氨酸的原因,由此设计了具有赖氨酸亲和力的新型t-PAK1及UKK突变体。利用模拟残基突变技术预测了突变体的结构变化,分析了突变后t-PAK1及UKK与赖氨酸亲和力的变化,初步在理论上肯定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标签: 同源模建 结构功能关系的计算机模拟 分子设计 Kringle区
  • 简介:为阐明内蒙古白粉菌系组成特点、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对其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系中含有10种以上的属为白粉菌属(Erysiphe)、单囊白粉菌属(Podosphaera)和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3属共104种,占总种数的84.55%。根据地理分布资料,内蒙古白粉菌可划分为世界广布种(13.82%)、北温带成分(26.83%)、旧世界温带成分(17.07%)、温带亚洲成分(5.69%)、地中海—西亚及中亚成分(2.44%)、东亚—北美成分(4.88%)、东亚成分(18.70%)、中国特有种(8.12%)和北美成分(2.44%)等9个分布型;内蒙古白粉菌系表现出明显的温带系特征,并且东亚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在系亲缘关系上与甘肃、吉林和新疆较为接近,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系较为疏远。

  • 标签: 白粉菌科 地理分布 相似性系数
  • 简介:在15例氯胺酮麻醉的Wistar大鼠利用皮层内微刺激技术测定了躯体的运动皮层代表。电刺激为350Hz的阴极串脉冲,电流最大值阻为80μA。结果表明大多数皮层点诱发对侧肌肉反应。虽然代表的大小有很大个体差异。分区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但在分区内部未见分域排列。部分大鼠存在前部前肢,但无一例发现前部后肢。比较文献结果提示Wistar大鼠的运动皮层的分化程度比Long-Evans黑顶鼠低。

  • 标签: 大鼠 运动皮层 微刺激 神经元
  • 简介:本研究对长白山自然保护不同海拔、林型、土壤剖面的森林土壤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而为建立森林真菌资源库提供种质资源,并为森林生物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该地区6个不同林型中,采用“之”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按照标准方法初步分离鉴定出真菌28个属,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属,即球壳属(Sphaerodes)。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系与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剖面层次密切相关:美人松落叶松林、红松阔叶林和红松云冷杉林土壤真菌的种类明显多于鱼鳞云冷杉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带;土壤不同剖面层次上的真菌种群数量高低依次为落叶层〉腐殖质层〉土壤层;同一林型下不同土壤层面上优势菌属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且不同层面上也存在着其特有的优势菌属。

  • 标签: 长白山 森林土壤 真菌区系
  • 简介:【背景】北美刺龙葵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恶性杂草,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北美刺龙葵不断随进口货物传入我国,明确其传入途径和适生对控制其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空间统计学、Maxent生态位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北美刺龙葵的传入途径与潜在分布,并通过ROC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跨区域农产品贸易是北美刺龙葵全球扩散的驱动力与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生态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具有广阔的适生,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北部以外的区域都是其在我国的适生,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南边境和新疆的部分地区。AUC值为0.789,表明本研究建立的Maxent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拟合物种已知分布的环境生态位。【结论与意义】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传入风险极高。基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主要传入途径与潜在扩散媒介的时空分布,划定了重点监测的区域,建议对适生区内极易传入的高风险区如港口、机场、物流中转站、加工厂等开展早期监测预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与进一步扩散蔓延。

  • 标签: 北美刺龙葵 适生区 入侵植物 生态位模型
  • 简介:近日来自美国达纳一法尔博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Cancer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发现了肿瘤关键蛋白cyclinD1的新作用机制,这一研究发现为开发出高效的广谱肿瘤放射性治疗策略指明了新方向。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6月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 标签: 《自然》 肿瘤 机制 蛋白 破译 CYCLIN
  • 简介:斑马鱼能够做一件神奇的事情:它的脊髓在被切断后能够完全愈合,但是对人类而言,这是一种瘫痪性的经常是致命性的损伤。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观察斑马鱼修复它们自身的脊髓损伤时。他们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修复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当斑马鱼被切断的脊髓经历再生时,一种桥状结构会形成。首批细胞延伸一段为它们的自己长度的几十倍的距离。并且跨过这种损伤产生的宽宽的切断口将切断的脊髓连接起来。神经细胞随后也这样做。到8周时,新的神经组织填充这个切断口。因而这些斑马鱼完全逆转了它们的严重瘫痪症状。

  • 标签: 脊髓损伤 组织修复 CTGF 蛋白 神经细胞 瘫痪症状
  • 简介:烟曲霉是侵袭性真菌病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近年来一些细胞表面蛋白(如GPI锚定蛋白)以及分泌的毒素被认为是烟曲霉的关键致病因子。现从烟曲霉的细胞壁蛋白、多糖,细胞外基质成分,烟曲霉的分泌产物几方面综述已发现的烟曲霉关键致病因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烟曲霉 致病因子 细胞壁 次级代谢产物
  • 简介:对长白山地区黏菌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含20种以上的大科有5个,分别为绒泡菌科、团毛菌科、钙皮菌科、发网菌科和筛菌科,共含195种,占总种数的92.86%;含10种以上的属有绒泡菌属、团网菌属、筛菌属、双皮菌属、团毛菌属、钙皮菌属和发网菌属,共含144种,占总数的68.57%.从物种的系成分上看,世界分布和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二者占总种数的66.66%.另外,特有成分也较多.说明长白山黏菌系丰富多彩并具有特色.

  • 标签: 黏菌 区系组成 特有种 长白山
  • 简介:针对目前黑木耳代用料栽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吉林省东部地区资源及气候特点,系统地对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最适培养料装量为800g;在接种时间为3月10日、置于相同培养条件下,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初;菌丝体培养最适温度20~25℃,初期略高;最适水分条件为采用间歇式供水,干湿交替;最适光照条件为全日光。

  • 标签: 黑木耳 代用料 栽培技术
  • 简介:以14份海南黎族聚居的山栏稻为研究材料、以原产于中国的69份亚洲栽培稻和110份普通野生稻为对照组,分别对核中SSⅡ基因、ITS基因和Ehd1基因、叶绿体中ndhC-trnV基因以及线粒体中cox3基因等5段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序列多样性和单倍型,并揭示海南黎族聚居山栏稻的起源地和驯化过程。结果表明,黎族聚居山栏稻的基因多样性低于亚洲栽培稻,而亚洲栽培稻的基因多样性低于普通野生稻;85%左右的山栏稻为偏粳型;山栏稻与广东和湖南的普通野生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海南的普通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黎族的山栏稻可能起源于广东和湖南的普通野生稻。

  • 标签: 黎族 山栏稻 SNP 基因多样性 起源 演化
  • 简介:根据多年来对安徽省四大茶节肢动物与鸟类的考查结果,探讨了茶园节肢动物与鸟类系的组成、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以及优势种的生态对策,分析了主要害虫与天敌之间的互作关系,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强化生态控制的思路。

  • 标签: 安徽茶区 节肢动物 鸟类 区系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目的】开展稻水象甲卵巢发育、扩散能力和防治药剂的筛选研究,为云南稻水象甲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成虫采用卵巢解剖法,确定卵巢的发育进度和产卵期;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和染色法明确扩散范围;采用浸叶法对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2009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秧苗期,稻水象甲Ⅱ级卵巢达100%,Ⅲ级卵巢的平均抱卵量为8粒·头-1,最大抱卵量为23粒·头-1。秧田返栽田的幼虫、成虫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大田,秧田返栽田的幼虫虫量是大田的4.82倍,第一代成虫是大田的6.50倍。烯啶虫胺、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锐劲特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效在96.11%以上。【结论】滇中稻水象甲自然传播的范围小,随稻秧移栽是稻水象甲的主要传播方式,秧苗揭膜1周后至移栽前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期,建议选用烯啶虫胺、辛硫磷、三唑磷、锐劲特在此期间开展田间防控。

  • 标签: 稻水象甲 卵巢发育 扩散能力 药剂筛选
  • 简介:[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入侵害虫的潜在分布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的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的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4种模型的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的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的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 标签: 蔗扁蛾 入侵物种 生态位模型 加权平均值法 潜在分布
  • 简介:利用构建的犬2型腺病毒E3缺失质粒pBE3L分别构建了含有和不含外源性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g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BE3LGFP、pBE3LCGFP、pBE3LRgp和pBE3LCRgp,并分别对DK细胞进行了转染实验,以检测其表达,结果显示,pBE3LCGFP质粒在转染DK细胞后,于36h即可观察到荧光,72~96h无明显差别,传3代后仍可见表达荧光的细胞,pBE3LCRgp质粒转染DK细胞后,于48~96h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检测到糖蛋白的表达,而pBE3LGFP和pBE3Rgp质粒转染DK细胞后经检测均无表达,表明构建的E3缺失性载体不能利用E3自身的启动子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但利用外源性启动子可使外源基因获得良好表达.

  • 标签: 犬2型腺病毒 E3区 表达载体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会引起基因漂流,从而可导致不可预知的环境风险,运用模型预测可评估其花粉扩散状况、定量确定可靠的安全扩散距离。为了应用高斯烟羽模型应用于模拟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的扩散浓度,提出了一种如何将半径为R的圆形花粉源区划分成许多等面积小面元的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推导,首次提出了各等面积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结果】根据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花粉扩散和基因漂流的试验观测资料,将该公式应用到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中,模拟了玉米花粉扩散到源区外不同距离处的浓度,对比花粉扩散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应用该公式模拟花粉扩散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与意义】分析证明这种推导划分半径为R的圆形花粉源各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是可靠的,该方法可为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花粉源区内不同位置点单个源强对源区外某一距离处的花粉浓度的贡献提供便利。

  • 标签: 花粉扩散 源区划分方法 高斯烟羽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