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烟草伴随人类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吸烟危害健康几乎人人皆知。烟卷是“癌棒”,吸烟被看成“20世纪的瘟疫”也不足为奇。众所周知,燃烧的烟草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 标签: 生殖功能 吸烟 男性 有毒有害物质 危害健康 烟草
  • 简介:头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逐年上升。由于头癣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或永久性秃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明确头癣发病机制意义重大。目前头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尚无系统的相关研究综述。该文针对头癣发病机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镜下真菌-头发形态学变化、头癣与蛋白酶、头癣与宿主免疫等方面详细介绍最新研究动态。

  • 标签: 头癣 发病机制 扫描电镜 蛋白酶 宿主-免疫
  • 简介:5月19日是世界肝炎日,来自台湾成功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性激素在引起与乙型肝炎有关的肝癌中扮演着一个角色。这可能有助于解开一个几十年之久的谜团。即为什么罹患乙肝的男性会比女性更容易得肝癌。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上。

  • 标签: 肝癌 女性 男性 乙肝 医学 转化
  • 简介: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美国AHA、心肺及血液研究所和ADA联合召开的顶级专家会议讨论后认为主要有三种可能:①肥胖和脂肪组织功能异常;②胰岛素抵抗(IR);③一些独立危险因素的共聚,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在其中发挥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机制研究 发病 生理学机制 胰岛素抵抗 代谢紊乱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的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的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及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仅是中型及小型两种。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的诊断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无绿藻病的治疗至今尚无明确的方案及标准。

  • 标签: 无绿藻 抗真菌药物 真菌鉴定
  • 简介: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的神经退行性遗传病,由it-15基因外显子1发生CAG三核苷酸重复突变,引发其编码的亨廷顿蛋白多聚谷氨酰胺序列延长所致。突变亨廷顿蛋白导致大脑特定区域产生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机制尚不明确。简要综述了亨廷顿舞蹈症发病机制的多种学说。

  • 标签: 亨廷顿舞蹈病 亨廷顿蛋白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并且随着年龄的老化,发病也在不断升高.现如今阿尔茨海默病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头号隐患,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其中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淀粉样蛋白学说.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淀粉样蛋白学说
  • 简介:抗生素的摄入通常会损伤肠道的天然菌群,从而就会抑制机体控制病原体的能力,进而引发常见的腹泻和肠道炎症等病症。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就是一种通过毒素攻击肠道细胞的病原体,其会在肠道细胞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突起结构。进而使得更多细菌在肠道细胞表面着陆引发感染。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发病机理 科学家 细胞表面 艰难梭菌 病原体
  • 简介:手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呈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常因双手的劳作、清洗等因素,使其在流行病学和致病菌方面与足癣有差异。为了解石景山地区手癣发病情况及致病真菌的菌种分布趋势,该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7月来院就诊的手癣患者的发病情况。

  • 标签: 手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 简介:目的:分析1980—2005年各国脊髓灰质炎发病例数的变化,主要的发病国家,当前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面临的一些新的挑战。方法:对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各年度脊髓灰质炎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0—2005年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有病例发生,但病例数自2003年后有增加的趋势,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仍然面临挑战。结论: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程中不能放松警惕,中国同样需要警惕新的病例的发生。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发病 分析
  • 简介:股癣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为人体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之一。其病原菌的构成与分布存在地区与环境的差异。掌握它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对科学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对2005年来本科就诊的股癣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股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 简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活性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受体及钙敏感受体表达下调等。近年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上述机制均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甲状旁腺细胞增生,由多克隆增生逐渐发展为单克隆增生、腺瘤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逐渐加重。现就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发病机制
  • 简介:本文通过室内模拟低温,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雌成蜂、9日龄蛹的致死中温度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雌蜂的砜分别为4℃下6.6149天,7℃下8.1235天,100℃下9.6161天,13℃下5.0257天,且在所有温度下都有死亡陡升过程。9日龄蛹在不同温度下的LT50分别为4℃下8.4172天,7℃下8.1235天,10℃下13.9949天,13℃下18.4107天;同一温度下的蛹羽化与保存天数的关系适宜用二次方程拟合。研究认为蛹的耐寒性强于雌成蜂,可以作为低温保存的虫态。

  • 标签: 阿里山潜蝇茧蜂 低温储存 羽化率 死亡率 线性拟合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后来逐渐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最终死亡。目前,有许多种假说阐述其发病机制,如β-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E、一些金属元素、炎症因子等,但都不全面,也有人认为其可能与朊蛋白有关。部分药物被用于治疗AD,如美金刚、胆碱酯酶抑制剂等,但疗效均不显著。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逐渐被发现,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以及免疫疗法等,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证实,且一些副作用还并未被人们所知晓。本文主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对消费者而言,烟支点燃端烟丝的掉落会直接导致抽吸口数的减少,而端部落丝量是衡量卷烟在生产制造过程、销售运输期间烟丝掉落量的检测指标。因此,端部落丝量超标是直接涉及到消费者的利益的重要问题。

  • 标签: 烟丝含水率 烟梗润透率 端部落丝量
  • 简介:目的:研究同侧俯卧位对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胎方位纠正和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产妇16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同侧组自由组,同侧组采取同侧俯卧位治疗,自由组采取自由卧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对产妇的胎方位纠正及自然分娩的影响。结果:同侧组胎方位纠正90.00%,自由组胎方位纠正31.25%,同侧组胎方位纠正高于自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组自然分娩91.25%,自由组自然分娩77.50%,同侧组自然分娩高于自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侧俯卧位可提高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胎方位纠正和自然分娩,并且无创简便,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 标签: 同侧俯卧位 枕后位 产程活跃期停滞 胎方位纠正率 自然分娩率
  • 简介:长爪沙鼠具有脑血管变异缺失的特性,是脑缺血研究良好的模型动物。普通长爪沙鼠群体中模型成功率低,影响研究结果稳定性,不符合实验动物福利要求。我们团队在证实脑血管Willis环(circleofWillis,COW)变异缺失具有遗传性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定向选育建立了脑缺血高发群体,进而通过全同胞近亲繁殖的方式,建立了脑缺血模型近交系,其COW缺失达76.62%,模型成功率达到88.89%。此外,建立了近交系微卫星DNA和生化位点遗传检测方法,分析了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近交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为该模型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发现,VEGFA基因、AKT/PI3K和Notch信号通路在长爪沙鼠脑血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方法筛选获得4个与长爪沙鼠脑血管发育相关的基因。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近交系的培育成功解决了模型发生低的问题,减少了动物使用量,提高了研究结果可信度和稳定性,促进了相关机制研究。

  • 标签: 长爪沙鼠 脑缺血 近交系 抑制消减杂交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脓癣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脓癣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的脓癣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癣菌21例(22.11%)、须癣毛癣菌19例(20.00%)、红色毛癣菌15例(15.79%)、断发毛癣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脓癣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须癣毛癣菌脓癣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脓癣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及2型糖尿病(T2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2D患者287例和正常对照组307例健康人的ACE基因Alu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CE活性及血脂水平,采用SPSS11.0软件包统计分析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其活性、血脂水平及T2D的相关性。结果:ACEI/D多态性在T2D组(DD:13.36%、ID:45.93%、II:40.72%)与对照组(DD:13.24%、ID:43.90%、II:42.86%)的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组ACE各基因型之间ACE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各基因型的血脂水平分析显示II型与DD型之间HD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ACE活性显著相关,但ACEI/D多态性不是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无关,DD型与高HDL水平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插入/缺失多态性